食物一下肚,有進有出才會健康。還不會言語的寶寶,他的健康狀況其實都表現在“臭臭”里,只要用心觀察,我們就能對孩子的健康狀況一清二楚。
好“臭臭”成長記
吃、喝、拉、撒、睡是剛出生嬰兒的主要成長任務,每樣都不能缺,都極其重要。我們今天要說的是寶寶“拉”的問題。食物被吃進人體后,營養(yǎng)會為人體吸收、利用,其余消化吸收不完全的廢物、殘渣,就會變成排泄物,借著糞便將毒素與廢物排出去,形成正常、健康的身體循環(huán)。
“臭臭”是否正常,是寶寶是否健康的晴雨表。
1.新生兒胎便(墨綠色)
估計孩子來到人世的第一次大便沒少嚇著父母,墨綠墨綠的一大堆,嚇得爸爸們跑去叫醫(yī)生。
剛生下來的寶寶,即使沒吃一點東西,出生后6~12小時也會拉出墨綠色胎便。
不知道是寶寶體惜自己的媽媽,還是他們不愿意把自己每天周而復始吞咽的羊水弄臟,反正寶寶一定要從媽媽肚里出來后才肯拉自己人生第一次大便。積存了9個月的胎便必須借著頻繁的排便才能清除干凈,一般需要延續(xù)2~3天,每天3~5次,濃重的墨綠色才能消失。
胎便通常沒有臭味、狀態(tài)黏稠、顏色近墨綠色,主要由孩子在胎內吞入的羊水和胎兒脫落的上皮細胞、毳毛、皮脂以及膽汁、腸道分泌物等組成。這些與生俱來的東西很難洗凈,有經驗的老人會告訴孩子的父母,頭幾天一定要包紙尿褲而不是尿布。
專家提醒—這不是壞“臭臭”:早產兒排胎便的時間有時會有所推遲,這主要和早產兒腸蠕動功能較差或孩子進食延遲有關。
2.過渡期大便(黃綠色)
胎便排出的那幾日,喂奶也開始進行,待排凈胎便,向正常大便過渡時的大便呈黃綠色。多數新生兒在吃奶2~3天后大便呈現這一階段,然后逐漸進入黃色的正常階段(母乳喂養(yǎng)的寶寶)。
專家提醒——這不是壞“臭臭”:新生兒喂養(yǎng)開始的時間和攝入奶量會直接影響過渡便出現和持續(xù)的時間。若開奶延遲,或攝入奶量太少,過渡便出現的時間也會推遲。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portlandfoamroofing.com/youjiao/1003752.html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