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shè)計意圖:
研究表明:中等難度的歌曲,幼兒應(yīng)至少傾聽四、五遍以后才能形成比較清晰的聽覺表象,在緊接下來的學唱中,才能夠用這些準確、清晰的聽覺表象來監(jiān)控自己的發(fā)音器官以唱出正確的旋律,學唱的效果也才比較好。那么教師如何范唱,才能讓孩子始終保持積極的狀態(tài);作為一首普通的小班歌曲學唱活動,如何讓孩子有興趣地模仿并學唱;如何根據(jù)孩子的年齡特征,創(chuàng)設(shè)符合歌曲的游戲化情境,讓孩子在充分的感受中自然習得,大膽表現(xiàn),是我在《指南》背景下思考和實踐的!稉习W癢》是工作室學員曾展示的一個活動,作為掛牌名師,在已有理念背景下,進行課例重構(gòu),提供范例,大膽引領(lǐng)實踐,旨在引導大家一起探討實踐幼兒歌唱教學的有效性。
活動目標:
1、用自然的聲音學唱歌曲。
2、喜歡參加音樂活動,體驗撓癢癢游戲的快樂。
活動準備:
音樂、大樹、小花、小草
活動過程:
一、 情境導入
教師帶領(lǐng)幼兒園一起做“十個手指”的游戲,引出毛毛蟲。
提問:毛毛蟲爬到身上,會覺得怎樣?
二、 感受歌曲(范唱)
1、第一遍傾聽——教師清唱
教師:毛毛蟲在玩撓癢癢的游戲,聽聽看,它跟誰在玩呢?
2、第二次傾聽——伴奏
教師:大樹爺爺癢癢了嗎?它是怎么笑的?
3、第三次傾聽——伴奏
教師:大樹爺爺真的是這么笑嗎?毛毛蟲笑的聲音和大樹爺爺一樣嗎?是怎么笑的呢
4、第四次傾聽——伴奏
教師:毛毛蟲和大樹爺爺是怎樣在玩撓癢癢的游戲呢?
三、學唱歌曲。
1、教師提問:毛毛蟲會爬到大樹爺爺?shù)哪睦飺习W癢呢?(幼兒自由回答)
2、創(chuàng)設(shè)游戲情境:伸出食指做毛毛蟲,身體做大樹爺爺,一起來玩撓癢癢的游戲。根據(jù)幼兒的回答,一邊游戲一邊唱歌。如爬到大樹爺爺?shù)念^上,就伸出兩手指做毛毛蟲爬到頭頂上。(4遍左右)
四、 拓展練習
教師:小花姐姐看到毛毛蟲和大樹爺爺玩得這么開心,也想玩撓癢癢的游戲。那毛毛蟲可會爬到小花姐姐的哪里呢?幼兒一邊游戲一邊唱歌。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portlandfoamroofing.com/youer/612004.html
相關(guān)閱讀:小班音樂:兩只羊-
觀摩音樂公開課《七彩光和果娃娃》后感
小班音樂教案《豆豆發(fā)芽》
小班藝術(shù)教案:春天
小班音樂:閃爍的小星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