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涅提出了累積學習的模式,一般稱之為學習的層次理論。他的基本論點是,學習任何一種新的知識技能,都是以已經習得的、從屬于它們的知識技能為基礎的。加涅通過描述八個學習層次來研究學生理智技能累積方式。這八類學習如下:
一、信號學習
信號學習的條件是:第一,信號刺激(腳步聲)與無條件刺激(肉)必須幾乎同時出現(xiàn)。第二,信號刺激與無條件刺激必須多次配對重復出現(xiàn)。
二、刺激—反應學習
刺激反應的條件是:第一,學生作出特定的反應后必須給予強化。第二,學生作出反應之后立即給予強化,反應與強化之間時間越短,學習發(fā)生得越迅速。第三,刺激情境必須多次出現(xiàn)。學生的行為是逐漸習得的;反應在學習過程中漸趨精確。
三、動作鏈索
凡按順序地將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刺激-反應聯(lián)結組合成一系列行動,都可稱之為動作鏈索。
四、言語聯(lián)想 即根據(jù)言語刺激與反應行為的順序組合而成的反應,也稱言語鏈索學習。
五、辨別學習
辨別學習實質上是一種知覺學習,即作出知覺的分化。一般可采取兩種解決辦法:一種是連續(xù)不斷地、一個一個地學習單一的辨別,然后再打亂順序讓學生一個一個地辨別,最后讓他們回想;另一種是在開始時夸大這些刺激之間的不同之處,然后逐漸縮小差別直到變成正常差別為止。有證據(jù)表明,這兩種辦法結合起來用效果最佳。
六、概念學習
學生學習根據(jù)類別對各種事物作出反應的過程,即概念學習的過程。加涅把概念分成兩類:具體概念和定義概念。
具體概念是指可以通過具體對象來表示的,是直接觀察得到的。具體概念學習的前提條件是學生已具備了辨別能力,因為概念學習通常涉及到對基本辨別的概括。
定義概念必須通過定義來學習;定義概念學習要求學生事先掌握作為定義的組成部分,同時還需掌握語法規(guī)則。
七、規(guī)則學習
學生要掌握規(guī)則,首先要理解構成該規(guī)則的概念,否則就不可能充分理解該規(guī)則的含義。教師需引導學生回憶組成該規(guī)則的一些概念、提供該規(guī)則的一些事例。在陳述規(guī)則之后,要讓學生做些練習,以證實學生是否已學會了這個規(guī)則。最后可采用間隔復習的形式,這對增強保持有明顯的作用。
八、問題解決或高級規(guī)則學習
學習規(guī)則的目的,是利用它們來解決問題。人們?yōu)榱私鉀Q問題,常常需要把一些簡單的規(guī)則組合成復雜的、高級的規(guī)則。而且許多問題可以有一系列可能的解決辦法。因此,學生在獲得行之有效的解決辦法的過程中,也形成了一種新的能力,即把他們學到的東西用于解決其他類似的問題。這意味著他們已經習得了一種或一組新規(guī)則—遷移的規(guī)則。為了解決問題,學生必須識別問題的基本特征,并能夠回憶起已學過的有關規(guī)則以及有關的信息。教師的引導往往是必需的。由于問題解決過程可能包括許多步驟,因此整個過程需要有一定的時間。
因此,遷移是累積學習模式的一個重要特征,甚至可以說是這個模式得以存在的關鍵。
加涅認為,設計教學的最佳途徑,是根據(jù)所期望的目標來安排教學工作,因為教學是為了達到特定的教育目標。對教學目標的分類,也就是對學習結果的分類即根據(jù)學生在學習后所獲得的各種能力來分類。教育目標是通過有計劃的教學來達到的。
由此可見,在設計教學之前,必須先確定學生要習得哪些能力。加涅提出了一類學習結果:理智技能、認知策略、言語信息、動作技能、態(tài)度。
一、理智技能
理智技能是指能使學生運用概念符號與環(huán)境相互作用的能力,它們是學校中最基本、最普遍的教育內容,包括最基本的語言技能到高級的專業(yè)技能。
二、認知策略
認知策略是學生用來指導自己注意、學習、記憶和思維的能力。
三、言語信息
當學生能夠用命題(句子)的形式來陳述他已習得的內容時,我們就可以說他已具有言語信息的能力了。各種言語信息的復雜性程度不同,加涅把它們區(qū)分成三種類型:⑴命名,就是給物體的類別以稱呼;⑵用簡單命題(句子)表述事實;⑶知識群,即各種命題和事實的聚合體。
四、動作技能
動作技能的一個顯著的特點是,只有經過長期不斷地練習,才能日益精確和連貫。只有當學生不僅能完成某種規(guī)定的動作,而且這些動作已被組織成一個連貫的、精確的和在一定時間內完成的完整的動作時,才能說他已獲得了這種技能。
五、態(tài)度
態(tài)度是一種影響和調節(jié)一個人行動的內部狀態(tài),也是一種學習的結果。
學習的過程
加涅認為,學習的模式是用來識別學習的結構與過程的,它對于理解教學和教學過程,以及如何安排教學事件具有極大的應用意義。最典型的學習模式是信息加工的模式:
學生從環(huán)境中接受刺激,刺激推動感受器,并轉變?yōu)樯窠浶畔。被感覺登記了的信息很快進入短時記憶。信息經過編碼過程,進入長時記憶;當需要使用信息時,需經過檢索提取信息。被提取出來的信息可以直接通向反應發(fā)生器,從而產生反應;也可以再回到短時記憶,對該信息的合適性作進一步考慮,結果可能是進一步尋找信息,也可能是通過反應器作出反應。
1. 動機階段
學生的學習是受動機推動的,形成動機或期望,是整個學習過程的預備階段。
2. 領會階段
首先必須接受刺激即必須注意與學習有關的刺激。最初的注意往往是因刺激的突然變化引起的,因此,教師可以采用許多手段來引起學生的注意。當學生把所注意的刺激特征從其他刺激中分化出來時,這些刺激特征就被進行知覺編碼,貯存在短時記憶中。這個過程就是加涅所講的選擇性知覺。
3. 習得階段
習得階段涉及到對新獲得的刺激進行知覺編碼后貯存在短時記憶中,然后再把它們進一步編碼加工后轉入長時記憶中。當信息進入長時記憶時,信息又要經歷一次轉換。這一編碼過程的目的是為了便于保持信息。如用某種方式把刺激組織起來,或根據(jù)已經習得的概念對刺激進行分類,或把刺激簡化成一些基本原理,這些都會有助于信息的保持。
4.保持階段
學生習得的信息經過編碼過程后,即進入長時記憶貯存階段。一,貯存在長時記憶中的信息其強度并不因時間遞增而減弱。二,有些信息因長期失用而逐漸消退。三,記憶貯存可能會受干擾的影響。
5. 回憶階段
學生習得的信息要通過作業(yè)表現(xiàn)出來,信息的提取是其中必需的一環(huán)。
6. 概括階段
加涅所說的概括,就是指我們通常所講的學習的遷移。
7. 作業(yè)階段
教師需要根據(jù)幾次作業(yè)才能對學生的成績作出推斷。
8. 反饋階段
加涅所講的信息反饋,類似于其他心理學家所講的強化。強化在學習過程中之所以起作用,是因為學生在動機階段形成的期望在反饋階段得到了肯定。動機階段對學習的重要性,在強化過程中又一次得到了強調。反饋階段顯然是受外部事件影響的,而且,信息反饋也并不定要使用“對”、“錯”、“正確”或“不正確”這類詞匯。
評 論
加涅學習理論的一個主要特點,是博采各家各派之長。他吸收了行為主義、格式塔心理學、人本主義以及控制論等觀點,并把它們融合進自己的理論中去。加涅學習理論的最大優(yōu)點在于注重應用,即把學習理論研究的結果運用于教學實踐。加涅教學理論集大成的特點,最明顯地表現(xiàn)在他對學習階段和教學階段的論述上。他采用當今流行的信息加工模式,參照這個模式揭示出了學習的各個內部加工的階段,并把教學過程中的各項工作與其一一對應起來。特別強調教師的指導作用。人們也由此把加涅的模式稱為指導教學的模式。他更關注的是教學方法,即教師如何影響和促進學習過程。加涅為我們提供的只是一個基本構架,而不是具體實施的步驟。教師只有以教學理論為指導,結合教學工作實踐,才能從根本上理解教學的本質。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portlandfoamroofing.com/xuexi/370898.html
相關閱讀:遇到不會做的題應該怎么辦
寫作六要素之美好言
初中英語學習方法
追蹤閱讀法
家長必看:明日復明日 孩子不良學習方法及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