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練習效果的條件

編輯: 路逍遙 關鍵詞: 學習方法指導 來源: 逍遙右腦記憶


提高練習效果的條件,希望本篇文章對您學習有所幫助。

提高練習效果的條件

適當?shù)亩嗑毷桥囵B(yǎng)技能的有效方法。但是,練習不同于機械的重復。練習是有目的、有步驟、有指導的活動。在練習過程中,活動的結構要發(fā)生變化,完成活動的方式、方法也要作相應的改變。因此,我們必,須考察練習過程中的各方面,掌握一定的條件,以提高練習的效果:

1.明確練習的目的要求

每一種練習都有它特定的目的要求。寫字要求工整美觀,計算要求準確迅速,而寫字與計算又都具有一定的社會意義,掌握它們是為了更好地掌握祖國的文字,更好地掌握科學知識,更好地為四個現(xiàn)代化服務。認識到這一些,可以使學生對練習產生高度的自覺性,加速對于技能的掌握。因此在向學生布置練習作業(yè)時,需要把練習的目的要求交代明白,注意提高學生的思想認識,使他們更加自覺地、積極地進行練習。

2.掌握正確的練習方法和有關的基本知識

掌握正確的練習方法可以避免盲目的嘗試,提高練習的效果。教師必須通過言語解釋,使學生知道正確的練習方法。如果啟發(fā)學生通過自己的分析,掌握正確的方法,就能收到更好的效果。實驗研究表明:在糾正學生的錯別字時,只叫學生練習而不向學生講清道理,效果最差。如果啟發(fā)學生自己分析字形,懂得字形結構的道理,然后進行練習,效果就要好得多。實驗和教學經驗還表明,在算術教學中,要求學生說明運算的道理,對培養(yǎng)算術技能有重要的作用。

在培養(yǎng)動作技能時,除了言語解釋以外,還應通過動作示范,使學生獲得關于練習方法和實際動作的清晰表象,然后再讓學生練習。因為練習中的某些動作的奧妙,只有通過具體的觀察才能體會。

如前所述,掌握與所學技能有關的基本知識,對掌握技能也有重要意義。學生在練習過程中,如果只知道應該怎樣做而不知道為什么要這樣做,練習起來,總不免有些顧慮,練習完了,心里也不踏實。調查研究證明,學過數(shù)、理、化的高中學生在參加生產勞動時,他們掌握有關技能的速度,就比沒有學過這些基本知識的學徒工快。

3.練習必須有計劃、有步驟地進行

第一,要循序漸進,先簡單,后復雜。教師在選擇練習內容、布置各種作業(yè)時,要有適當?shù)挠媱,要遵守循序漸進的原則,不能一次提出過多過高的要求。例如代數(shù)中有理數(shù)四則混合運算的技能,要在分別掌握加、減、乘、除的運算技能的基礎上才能形成;寫作的技能要在學生通過聽話、說話、看圖說話、聽寫故事、造句、命題作文等一系列有計劃的練習過程中才能形成。對于有些復雜的、困難的技能,可以把它劃分為若干比較簡單的、局部的成分,在掌握這些成分以后,再過渡到比較復雜的、完整的活動。例如,為了掌握解幾步運算的算術應用題或代數(shù)應用題的技能。必須首先分別掌握解基本的一步應用題的技能。對于那些比較復雜的生產勞動技能和體育運動技能,也需要先掌握一些簡單的、局部的動作。至于比較簡單的技能,就不必再劃分為更細微的成分。

第二,要正確掌握練習速度和保證練習質量。一般地說,在開始練習階段要采取適當?shù)木徛俣龋瑖栏褚缶毢没竟。這樣可以保證練習活動的準確性。如果教師已經發(fā)現(xiàn)學生產生了某些錯誤,就應該查明這些錯誤產生的原因,并立即采取有效措施來糾正這些錯誤。例如有的學生在朗讀外語時,發(fā)音和語調很不正確,如果教師不及時糾正,學生就很難形成外語的朗讀技能。

練習如果長期停留在慢速度上,也會妨礙把個別的動作聯(lián)結為一個完整的、復雜的動作系統(tǒng),因而使技能難以形成。所以在練習過程中,應該由緩慢的速度逐步加快到所要求的速度,但是在加快速度時,仍須保證活動的質量。

第三,要正確安排練習時間。技能的形成和保持需要有足夠的練習次數(shù)和練習時間。不僅在技能形成的階段需要反復練習,而且在技能形成以后,也需要繼續(xù)進行適當?shù)木毩暎辜寄艿靡员3朱柟獭?/p>

教學經驗證明,通過新舊教材本身的內在聯(lián)系,使學生在新課的練習中同時也含有舊課的練習,以及每隔一定時期安排一些綜合課或復習課,對學生技能的形成和鞏固是有積極作用的。

練習雖是學生掌握技能的基本條件,但練習的效果并不是隨練習的次數(shù)按比例增加的。盲目的多練固然不能提高質量,就是有目的、有指導的多練,后來的進步也會逐漸減慢的。因為在一個時間內練習的次數(shù)太多,練習的時間太長,就容易疲勞,容易產生對練習的消極態(tài)度,興趣就會降低,練習的效果也不會好。那種因為學生錯了一個字就罰他寫五十個字的做法顯然是不適當?shù)摹?/p>

練習在時間上應該有適當?shù)姆峙。一般地講,適當?shù)姆稚⒕毩暠冗^度的集中練習優(yōu)越。適當?shù)姆稚⒕毩暱梢允姑看尉毩暤男Ч^好,不僅在時間上較為經濟,而且在技能的保持上也較好。但在分散練習的次數(shù)和練習時間的分配上,不應該是機械的、平均的,而要因不同的情況而異。一般地說,較有效的分配是:在開始的階段,每次練習的時間不宜過長,各次練習之間的時距可以短一些;隨著技能的掌握,可以適當延長各次練習之間的時距,每次的練習時間也略可增長。至于每次練習的時間和各次練習之間的時距以多少為最好,必須根據(jù)練習的性質、內容和學生的年齡與技能的掌握程度而定。技能越復雜,練習內容越困難,所需要的練習次數(shù)和練習的總時間就越多。低年級學生每次練習的時間和各次練習之間的時距都不宜太長。

幾種性質相近的練習(如數(shù)學和物理,語文和歷史),最好不要連續(xù)地進行,以免互相干擾。最好把幾種不同的練習交錯地進行。

第四,練習方式要多樣化。適當?shù)厥咕毩暦绞蕉鄻踊,不僅可以提高學生的興趣,保持學生的注意,而且還可以培養(yǎng)學生在實踐中靈活運用知識的技能。

在練習過程中,如果有多種感覺器官參加,可以提高腦和神經系統(tǒng)的興奮性,可以加速技能的形成和鞏固;如果僅有一種感覺器官連續(xù)地進行活動,神經細胞就容易疲勞,技能的形成和鞏固也會受到不利的影響。在各科教學中,可以根據(jù)教學內容和學生的實際情況而適當?shù)夭捎每陬^的和書面的、問答的和實際操作的、個人的和集體的、半獨立性的和獨立性的、模仿性的和創(chuàng)造性的、課內的和課外的等練習方式。例如,為了培養(yǎng)學生對外語的聽、說、讀,寫的“四會”技能,在課堂教學中可以利用問答、會話、朗讀、背誦、聽寫、默寫、造句、看圖作文和獨立作文等方式,在課外可以組織朗讀比賽、外語晚會、外語通信、用外語寫黑板報等活動。為了培養(yǎng)學生在數(shù)學方面的計算、解題和證題的技能,在課堂教學中可以采用口算與筆算、在教師幫助下的半獨立的練習和獨立的練習、個別學生的練習和全班學生的練習等方式,在課外可以布置家庭作業(yè),組織數(shù)學競賽、數(shù)學游戲和數(shù)學晚會等活動。但也要注意,練習的方式過多,變化過于頻繁,也不利于技能的形成和鞏固。

第五,要使學生知道每次練習的結果。學生在每次練習之后,如果及時知道自己的優(yōu)點和缺點、成績和錯誤,就可以使正確的動作容易得到鞏固,而錯誤的動作容易得到糾正。

為了使學生知道每次練習的結果,首先教師必須加強對學生的練習作業(yè)的指導,及時認真檢查學生的作業(yè),肯定成績,指正缺點,鼓勵學生不斷進步。其次,教師還應該培養(yǎng)學生自我檢查的能力和習慣。例如,數(shù)學教師可以要求學生在完成作業(yè)后進行驗算。對學生作業(yè)中不應該出現(xiàn)的錯誤,教師可以在旁邊作一記號,要求學生自己改正這些錯誤。語文教師可以要求學生自己改正作文中的錯別字。在條件具備的時候,教師還可以要求學生根據(jù)一定的要求,反復修改自己寫作的東西。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portlandfoamroofing.com/xuexi/236829.html

相關閱讀:如何選擇適合自己的英文讀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