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逍遙右腦記憶網(wǎng)-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xùn)練學(xué)習(xí)方法!

“柴門聞犬吠 風(fēng)雪夜歸人。”--劉長卿《逢雪宿芙蓉山主人》翻譯

編輯: 路逍遙 關(guān)鍵詞: 經(jīng)典詩句 來源: 逍遙右腦記憶


柴門聞犬吠, 風(fēng)雪夜歸人。
[譯文] 柴門外傳來一陣狗叫聲,原來是茅屋的主人頂著漫天風(fēng)雪回家來了。
[出自] 劉長卿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日暮蒼山遠,天寒白屋貧。
柴門聞犬吠,風(fēng)雪夜歸人。
【詩文解釋】
  夜暮降臨,連綿的山巒在蒼茫的夜色中變得更加深遠。天氣寒冷,使這所簡陋的茅屋顯得更加清貧。半夜里一陣犬吠聲把我驚醒,原來是有人冒著風(fēng)雪歸家門!




詞語解釋】
(1)芙蓉山主人:這里指作者投宿的人家。芙蓉山:地名,在今湖南寧鄉(xiāng)青山橋鎮(zhèn)。
(2)蒼山:青山。
(3)白屋:這里說的是詩人投宿的貧苦人家的住所。通常房頂用白茅覆蓋、或木材不加油漆叫白屋。
(4)犬吠:狗叫 !
(5)夜歸:晚上歸來。
(6)貧:清貧。
白屋:茅草屋。
【詩文賞析】
  這首詩用精煉的詩筆,描繪出一幅以旅客暮夜投宿、山家風(fēng)雪人歸為主題的寒山夜宿圖。整首詩按照時間順序安排。上半是旅客山行夜宿,后半是主人夜半還家;上半全為所見,后面皆是所聞。平中有轉(zhuǎn),有起有伏,雖未直接抒情,但山野孤寂的羈旅情懷不寫自現(xiàn)。每句詩都構(gòu)成一幅獨立的畫面,彼此又都相互承接。詩中有畫,畫中有情。

這首詩描繪的是一幅風(fēng)雪夜歸圖。前兩句,寫詩人投宿山村時的所見所感。首句中“日暮”點明時間:傍晚。“蒼山遠”,是詩人風(fēng)雪途中所見。青山遙遠迷蒙,暗示跋涉的艱辛,急于投宿的心情。下句“天寒白屋貧”點明投宿的地點。“天寒白屋貧”:主人家簡陋的茅舍,在寒冬中更顯得貧窮。“寒”“白”“貧”三字互相映襯,渲染貧寒、清白的氣氛,也反映了詩人獨特的感受。
后兩句寫詩人投宿主人家以后的情景。“柴門聞犬吠”,詩人進入茅屋已安頓就寢,忽從臥榻上聽到吠聲不止。“風(fēng)雪夜歸人”,詩人猜想大概是芙蓉山主人披風(fēng)戴雪歸來了吧。這兩句從耳聞的角度落墨,給人展示一個犬吠人歸的場面。
這首詩用極其凝煉的詩筆,描畫出一幅以旅客暮夜投宿、山家風(fēng)雪人歸為素材的寒山夜宿圖。詩是按投宿的順序?qū)懴聛淼。表達了詩人對勞動人民清貧生活的同情。

賞析二: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這首詩,作于第二次遷謫的旅途中。詩以白描的手法,勾勒出一幅以寒寂清冷的暮雪山村為背景的風(fēng)雪夜歸圖。

  “日暮蒼山遠,天寒白屋貧”,這幅景色蒼茫清寂,是靜景描寫。一個羈旅之人,經(jīng)過一天的長途跋涉,天黑下來了,正急于去尋找夜宿處。但是佇立四望,千山萬壑在靄靄暮色的籠罩之下,蒼茫一片,遠處的山腰間稀疏地橫著幾間茅草房。這和荒涼孤寂的景色與作者此時的長途跋涉、走投無路以及凄寂孤苦的心境融為了一體。

  “柴門聞犬吠,風(fēng)雪夜歸人”,寫投宿的情況。

  在景物的描寫上是由遠及近,由靜轉(zhuǎn)動;在時間上,從白暮寫到夜間。“歸人”在曠野佇立四望之后,向所見“白屋”的山腰一路奔去,漸近村落時,已經(jīng)是夜幕降臨,風(fēng)雪交加。犬聽到人的腳步聲,隔著柴門汪汪地吠叫,向白屋走來的是一個精疲力盡,滿身披著雪花的求宿老人。一個“聞”字,既傳出犬聲,也表現(xiàn)了“歸人”的驚喜之情;一個“吠”字,清脆有韻,仿佛輕輕地振動了寂靜的山村,使畫面由靜轉(zhuǎn)動,接著達到動而更靜的效果。可以設(shè)想當(dāng)疲憊地奔波在遠鄉(xiāng)僻壤,風(fēng)雪彌漫,夜路茫茫,正急于尋村覓店之際,突然聽到犬聲或看到屋舍的燈光時,該是多么親切而驚喜。一身的疲勞,只身的孤苦仿佛都被拋撒一空,急切地向前奔去。詩中正是表現(xiàn)了這種感情,描繪了這樣的意境,因此才使人如此回味無窮。

  這首詩所以感人,主要在于詩中所描繪的是詩人從他謫遷的羈旅生活中的真情實感,又將這種真情實感連同自己的命運一同注入畫面的景色之中。使得景中有情,情中有景,情景交融,從而將讀者引入一種非凡的藝術(shù)境界,令其產(chǎn)生無盡的遐想。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portlandfoamroofing.com/shiju/924264.html

相關(guān)閱讀:贊美水的古詩
關(guān)于描寫云的詩句大全
如夢令?滿院落花春寂原文_翻譯和賞析_楊冠卿
關(guān)于友情的古詩
形容女人美麗的詩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