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逍遙右腦記憶網(wǎng)-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執(zhí)子之手,與子偕老_全詩賞析

編輯: 路逍遙 關鍵詞: 抒情詩句 來源: 逍遙右腦記憶




出自先秦詩人佚名的《擊鼓》

擊鼓其鏜,踴躍用兵。土國城漕,我獨南行。
從孫子仲,平陳與宋。不我以歸,憂心有忡。
爰居爰處?爰喪其馬?于以求之?于林之下。
死生契闊,與子成說。執(zhí)子之手,與子偕老。
于嗟闊兮,不我活兮。于嗟洵兮,不我信兮。

賞析
《毛序》云:“《擊鼓》,怨州吁也。衛(wèi)州吁用兵暴亂,使公孫文仲將而平陳與宋。國人怨其勇而無禮也�!编嵐{以《左傳?隱公四年》州吁伐鄭之事實之。姚際恒《詩經(jīng)通論》以為“與經(jīng)分歧者六”,此實乃《年齡?宣公十二年》“宋師伐陳,衛(wèi)人救陳”之事,在衛(wèi)穆公時。今以為姚說較《毛序》為公道,姑從姚氏。

第一章總言衛(wèi)人救陳,平陳宋之難,敘衛(wèi)人之怨。結(jié)云“我獨南行”者,詩本以抒寫個人憤懣為主,這是全詩的線索。詩的第三句言“土國城漕”者,《?風?定之方中》毛詩序云:“衛(wèi)為狄所滅,東徙渡河,野居漕邑,齊桓公攘夷狄而封之。文公徙居楚丘,始建城市而營宮室�!蔽膰鵂I楚丘,這就是詩所謂“土國”,到了穆公,又為漕邑筑城,故詩又曰“城漕”�!巴羾卿睢惫倘灰彩莿谝郏q在國境以內(nèi),現(xiàn)在南行救陳,其艱難就愈甚了。

第二章“從孫子仲,平陳與宋”,承“我獨南行”為說。倘若南行未幾即返,猶之可也。詩之末兩句云“不我以歸,憂心有忡”,敘事更向前推動,如芭蕉剝心,使人酸鼻。

第三章寫安家失馬,仿佛是題外插曲,實在文心最細�!肚f子》說:“猶系馬而馳也�!焙民R是不受羈束、愛馳騁的;征人是不愿久役、想歸家的。這個細節(jié),真寫得映帶人情。毛傳解釋一二句為:“有不還者,有亡其馬者�!卑选半肌闭f明為“或”,作為代詞,則兩句通敘營中別人。其實全詩皆抒詩人一己之情,所以四、五兩章文情哀苦,更為動聽。

第四章“死生契闊”,毛傳以“契闊”為“勤苦”是過錯的。黃生《義府》認為“契,合也;闊,離也;與死生對言”是準確的。至于如何解釋全章詩義。四句為了把葉韻變成從AABB式,次序有倒置,前人卻未嘗言及。今按此章的原意,順序應該是:

執(zhí)子之手,與子成說;“逝世生契闊,與子偕老�!�

這樣詩的韻腳,就成為ABBA式了。原來“死生契闊,與子偕老”,是“成說”的內(nèi)容,是分別時的信誓。詩為了以“闊”與“說”葉韻,“手”與“老”葉韻,韻腳更為緊湊,詩情更為劇烈,所以作者把語句改為當初的順序。

第五章“于嗟闊兮”的“闊”,就是上章“契闊”的“闊”�!安晃一钯狻钡摹盎睢�,應該是上章“契闊”的“契”。所以“活”是“?”的假借,“?,會也�!薄坝卩典狻钡摹颁保瑧撌恰斑h”的假借,所以指的是“契闊”的“闊”。“不我信兮”的“信”,應當是“山盟海誓”的“信誓”,承上章“成說”而言的。兩章相互緊扣,一絲不漏。

詩凡五章,前三章征人自敘出征情景,承接綿密,已經(jīng)如怨如慕,如泣如訴。后兩章轉(zhuǎn)到夫妻別時信誓,誰料到歸期難望,信誓無憑,高低緊扣,詞情激烈,更是哭聲干霄了。寫士卒長期征戰(zhàn)之悲,變本加厲。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portlandfoamroofing.com/shiju/86740.html

相關閱讀:

鐗堟潈澹版槑锛氭湰鏂囧唴瀹圭敱浜掕仈缃戠敤鎴疯嚜鍙戣础鐚紝璇ユ枃瑙傜偣浠呬唬琛ㄤ綔鑰呮湰浜恒€傛湰绔欎粎鎻愪緵淇℃伅瀛樺偍绌洪棿鏈嶅姟锛屼笉鎷ユ湁鎵€鏈夋潈锛屼笉鎵挎媴鐩稿叧娉曞緥璐d换銆傚鍙戠幇鏈珯鏈夋秹瀚屾妱琚镜鏉�/杩濇硶杩濊鐨勫唴瀹癸紝璇峰彂閫侀偖浠惰嚦 bjb@jiyifa.com 涓炬姤锛屼竴缁忔煡瀹烇紝鏈珯灏嗙珛鍒诲垹闄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