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盛唐詩人的《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
冬風卷地白草折(shé),胡天八月即飛雪。
忽如一夜東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
散入珠簾濕羅幕,狐裘(qiú)不暖錦衾(qīn)薄(bó)。
將軍角弓不得控,都護鐵衣冷難著(zhuó)。
瀚海闌干百丈冰,愁云慘淡萬里凝。
中軍置酒飲歸客,胡琴琵琶與羌(qiāng)笛。
紛紜暮雪下轅門,風掣(chè)紅旗凍不翻。
輪臺東門送君去,去時雪滿天山路。
山回路轉不見君,雪上空留馬行處。
賞析
《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是邊塞的代表作,作于他第二次出塞階段。此時,他很受安西節(jié)度使封常青的重視,他的大多數邊塞詩成于這一時期。岑參在這首詩中,以詩人的靈敏察看力和浪漫奔放的筆調,描繪了祖國西北邊塞的絢麗景色,以及邊塞軍營送別歸京使臣的熱烈場面,表現了詩人和邊防將士的愛國熱情,以及他們對戰(zhàn)友的真誠感情。
詩題是“送武判官歸京”但這首詩表示的不僅僅是岑參和他友人武判官的友情。他刻畫的是邊塞將士群體送別歸京使臣的大方熱鬧的局面。“中軍置酒”,不是岑參置酒,而是中軍主帥置酒;鼓樂齊鳴,也不會只是岑判官和武判官對飲話別,而是邊塞將士為歸京使臣舉辦的隆重宴會。因而,假如說表現了友誼的話,那么,應當說這首詩重要表現的是邊塞將士對一位患難與共過的戰(zhàn)友的情義。它從一個側面反應了邊塞將士的團結精力和高昂的斗志�!栋籽└杷臀渑泄贇w京》已不詩人剛到邊塞時那種過于消沉而單純的思鄉(xiāng)之情,它已將思鄉(xiāng)之情,與捍衛(wèi)祖國以苦為樂的精神同一起來,因此它的基調是踴躍樂觀、昂揚發(fā)奮的。
全詩以一天雪景的變更為線索,記述送別歸京使臣的進程,文思寬闊,構造周密。共分三個部門。前八句為第一局部,描述凌晨起來看到的秀麗雪景跟感觸到的從天而降的奇寒。
友人即將登上歸京之途,詩人和將士們做作對天氣分外關懷。昨夜北風咆哮,天氣驟然變冷了,早晨起來一看,發(fā)明仲秋節(jié)令就下起雪來了。不外,大雪初積,雪還不厚,被風吹折的干草還沒有被雪籠罩。雖然下雪會給歸客帶來麻煩,但在這些久經大風大雪考驗的將士眼中,這點風雪算不了什么。充斥他們心頭的,只有為友人歸家的喜悅之情。因此,那掛在枝頭的積雪,在詩人的眼中變成一夜盛開的梨花,就象俏麗的春天突然到來。前面四句主要寫風景的奇麗。
“即”、“忽如”等詞形象、正確地表現了早晨起來忽然看到雪景時的驚奇神色。經由一夜,大地銀裝素裹,面目一新,此時的雪景分內迷人。
接著四句寫雪后酷寒。詩人的視線從帳外逐步轉入帳內。風停了,雪不大,因此飛雪恍如在安閑地飄散著,進入珠簾,打濕了軍帳。詩人好像此時才意識到,難怪昨夜蓋著狐裘還那么冷。那些起床后著甲引弓的將士也仿佛在喊:“好冷�。 痹娙诉x取寓居、睡眠、穿衣、拉弓等日常運動來表現寒冷,猶如選取早晨觀雪表現奇怪一樣是很適當的。讀到這里,讀者也好像感到冷氣襲人,好像身臨其境。雖然氣象寒冷,但將士卻毫無牢騷。而且“不得控”,無論天色如許冷,他們也沒有忘卻練習,還在拉弓練兵;“冷難著”,闡明只管鐵甲冷得刺骨,他們仍是全副武裝,時刻籌備戰(zhàn)斗。這里名義寫嚴寒,實際是用冷來反襯將士心坎的熱,更加深入地表現出將士們樂觀的戰(zhàn)役情感。
旁邊四句為第二部分,描繪白天雪景的宏偉壯闊和餞別宴會的盛況。
“瀚海闌干百丈冰,愁云慘淡萬里凝”,詩人用浪漫夸張的手法,竭力描繪雪中天地的整體形象,浩瀚蒼莽,森嚴雄偉。詩人這樣寫偏偏是為了反襯下文的歡快場面,寫出人們的樂觀精神。生活環(huán)境的艱難,更能解釋將士們歌舞的積極意思。這是藝術創(chuàng)作中常用的一種手法。第一部分用“冷”來寫“熱”;這一部分則是用“愁”來寫“歡”,表現手法一樣。
“中軍置酒飲歸客,胡琴琵琶與羌笛”,筆墨未幾,卻表現了送別的熱烈盛大。在主帥的中軍擺開筵席,傾其所有地搬來各種樂器,且歌且舞,開懷暢飲,這宴會一直連續(xù)到暮色降臨。第一部分內在的熱忱,在這里爆發(fā)傾泄出來,達到了歡喜的頂點。
最后六句為第三部分,寫薄暮送別友人踏上歸途。
“紛紛暮雪下轅門,風掣紅旗凍不翻”,歸客在暮色中迎著紛飛的大雪步出帳幕,那水晶個別解凍在空中的嬌艷旗號,在白雪中顯得非常壯麗。這旗幟在寒風中絕不搖動、英武不屈的形象,恰是將士的象征。這兩句一動一靜,一白一紅,彼此映襯,畫面活潑,顏色赫然。
“輪臺東門送君去,去時雪滿天山路”,固然雪越下越大,送行的人千叮萬囑,不肯回去�!吧交芈忿D不見君,雪上空留馬行處”,用很平庸純樸的語言表現了將士們對戰(zhàn)友的誠摯情感,字字傳神,蘊藉雋永。這一部分雖然描寫對友人依依惜別的蜜意,但也表現了邊塞將士的豪放精神。
全文三個部分形成一個有機整體,就象一首邊塞壯歌,時促時緩,頓挫抑揚,剛柔相濟,正是盛唐時期精神的反映。
在藝術上,這首詩給人一種奇麗離奇的情趣。之所以能到達這種藝術后果,一是由于詩人有長期邊塞生涯的基本,能精確地掌握邊塞景致的特色,寫出它的奇處;同時因為詩人富于想象,擅長用浪漫主義的手法表現出主觀的休會和聯想,而不是停留在對客觀事物的描繪上。其次是它寫景抒懷極富變化。詩人善于用不同的手段,從不同角度寫景抒情。有時實寫,有時虛寫。有時大筆揮灑,有時又粗制濫造。先用比喻手法寫凌晨的雪景;再用反襯、夸大手法寫雪天雪地;后用襯托、對照伎倆寫暮雪。從雪中的樹、雪中的人、雪中的天地、到雪中的軍營,雪中的紅旗,雪中的天山。由遠及近,又由近及遠;由外及里,又由里及外;由地面寫到空中,又由空中寫到地面。破體地再現了大天然的美妙形象和詩人的豐碩感情。
北風席卷大地把百草吹折,胡地天氣八月就紛揚落雪。突然間宛如一夜春風吹來,好象是千樹萬樹梨花盛開。雪花散入珠簾打濕了羅幕,狐裘穿不暖錦被也嫌太薄。將軍雙手凍得拉不開角弓,都護的鐵甲冰涼難以穿著。沙漠結冰百丈縱橫有裂紋,萬里長空凝集著慘淡愁云。主帥帳中擺酒為歸客餞行,胡琴琵琶羌笛獨奏來助興。傍晚轅門前大雪落個不停,紅旗凍硬了風也無奈牽引。輪臺東門外歡送你回京去,你去時大雪蓋滿了天山路。山路曲折波折已看不見你,雪上只留下一串馬蹄印跡。 這首詩抒寫塞外送別、軍中送客之情,但它跳出了離愁別恨的俗套,并不令人覺得傷感,而是布滿奇思異想,浪漫的幻想和壯逸的情懷,使人認為塞外風雪似乎也變成了可玩味觀賞的對象。
“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以春花喻冬雪,取喻新、假想奇,比方中含有遼闊而漂亮的象像,同時字里行間又流露出蓬勃濃烈的無邊春意�!凹娂娙鹧┫罗@門,風掣紅旗動不翻”,帳外那以白雪為背景的鮮紅一點,更與雪景相映成趣。那是冷色調的畫面上的一點暖色、一股溫情,也使畫面更加靈動。全詩以雪生發(fā),兼及詠雪與送別兩方面,內涵豐盛,意境鮮亮奇特,存在極強的藝術沾染力;其中“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都是被人傳頌的。 岑參,是盛唐時代負有盛名的詩人,猶以“邊塞詩”著稱。這首《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屬邊塞詩,也是一首送別詩??這從詩題中可以看出??全詩在內容上分為兩個檔次:描寫邊塞雪景,抒發(fā)送友情懷。
前十句寫雪景。起筆即點出邊塞風狂雪早:“風卷草折”似聲聲動聽,“八月飛雪”如歷歷在目。接著寫雪后景色變幻:一夜之間,雪花覆蓋了全部大地,特殊是千萬顆樹木上的雪花,好似一夜春風吹開了無數枝的梨花。這里,以春花喻冬雪,以南國暖色比北方寒景,聯想獨特美好,比喻新鮮貼切,使這兩句成為歷代詠雪詩中的名句。而后自然轉到寫軍營內的苦寒生活:“散”、“濕”承前繼寫雪飛雪落,冷寒潛襲;后用“狐裘不暖”、“錦衾薄”、“角弓不得控”、“鐵衣冷難著”等語,不僅寫出邊關將士奇寒難受的艱苦生活,更從側面反襯出大雪的嚴寒。最后從犬牙交錯的空間氣象著筆,既寫出邊塞冰天雪地、陰云重重的天然之景,又用“愁”、“慘”兩字語帶雙關,渲染餞別的氛圍,感情色彩十分濃郁。
后八句述別情。先寫在中軍帳陳設酒宴、吹奏邊樂歡迎行將出發(fā)返京的武判官??席次間的頻頻舉杯、依依話別都只是在器樂的名稱中略略帶過,留待讀者本人去設想餞別的情況。飲宴直到傍晚時候才告停止,送出轅門但見大雪紛飛,聳立在軍營中的那面醒目標大紅旗幟都硬硬地垂落著,在勁風中涓滴不能翻動。能夠想見,旗幟上的冰凌何等厚重,塞外的氣候是何等冰寒!而朋友卻要在這樣殘酷的雪窖冰天中趕路,怎不叫人擔心?始終送到輪臺的東門,前方的天山途徑都已被大雪鋪滿,只剩下白茫茫的一片。遙望朋友遠去的身影,在山回路轉中匆匆不見,只看見雪地上留下的一行人馬走過的足跡……詞盡而意不盡,余味綿綿,使人低回不已。
詩以“雪”為線索,描寫了一幅塞外風雪送客圖。所寫的雪景,既從大處落筆,又從細處著墨,為“送別”作了很好地烘托和鋪墊,抒發(fā)出了作者因朋友返京而發(fā)生的無窮惆悵之情。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portlandfoamroofing.com/shiju/84646.html
相關閱讀:
鐗堟潈澹版槑锛氭湰鏂囧唴瀹圭敱浜掕仈缃戠敤鎴疯嚜鍙戣础鐚紝璇ユ枃瑙傜偣浠呬唬琛ㄤ綔鑰呮湰浜恒€傛湰绔欎粎鎻愪緵淇℃伅瀛樺偍绌洪棿鏈嶅姟锛屼笉鎷ユ湁鎵€鏈夋潈锛屼笉鎵挎媴鐩稿叧娉曞緥璐d换銆傚鍙戠幇鏈珯鏈夋秹瀚屾妱琚镜鏉�/杩濇硶杩濊鐨勫唴瀹癸紝璇峰彂閫侀偖浠惰嚦 bjb@jiyifa.com 涓炬姤锛屼竴缁忔煡瀹烇紝鏈珯灏嗙珛鍒诲垹闄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