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書?譙國夫人傳原文及翻譯
隋書?譙國夫人傳原文
譙國夫人者,高涼洗氏之女也。世為南越首領(lǐng),跨據(jù)山洞,部落十余萬家。夫人幼賢明,多籌略,在父母家,撫循部眾,能行軍用師,壓服諸越。每勸親族為善,由是信義結(jié)于本鄉(xiāng)。越人之俗,好相攻擊,夫人兄南梁州刺史挺,恃其富強(qiáng),侵掠傍郡,嶺表苦之。夫人多所規(guī)諫,由是怨隙止息,海南、儋耳歸附者千余洞。梁大同初,羅州刺史馮融聞夫人有志行,為其子高涼太守寶娉以為妻。融本北燕苗裔,初,馮弘之投高麗也,遣融大父業(yè)以三百人浮海歸宋,因留于新會。自業(yè)及融,三世為守牧,他鄉(xiāng)羈旅,號令不行。至是,夫人誡約本宗,使從民禮。每共寶參決辭訟,首領(lǐng)有犯法者,雖是親族,無所舍縱。自此政令有序,人莫敢違。遇侯景反,廣州都督蕭勃征兵援臺。高州刺史李遷仕據(jù)大皋口,遣召寶。寶欲往,夫人止之曰:“刺史無故不合召太守,必欲詐君共為反耳!睂氃唬骸昂我灾?”夫人曰:“刺史被召援臺,乃稱有疾,鑄兵聚眾,而后喚君。今者若往,必留質(zhì),追君兵眾。此意可見,愿且無行,以觀其勢!睌(shù)日,遷仕果反,遣主帥杜平虜率兵入?石。寶知之,遽告,夫人曰:“平虜,驍將也,領(lǐng)兵入?石,即與官兵相拒,未得還。遷仕在州,無能為也。若君自往,必有戰(zhàn)斗。宜遣使詐之,卑辭厚禮,云身未敢出,欲遣婦往參。彼聞之喜,必?zé)o防慮。于是我將千余人,步擔(dān)雜物,唱言輸賧,得至柵下,賊必可圖!睂殢闹w仕果大喜,覘夫人眾皆擔(dān)物,不設(shè)備。夫人擊之,大捷。遷仕遂走,保于寧都。夫人總兵與長城侯陳霸先會于?石。還謂寶曰:“陳都督大可畏,極得眾心。我觀此人必能平賊,君宜厚資之。”齋
及寶卒,嶺表大亂,夫人懷集百越,數(shù)州晏然。至陳永定二年,其子仆年九歲,遺帥諸首領(lǐng)朝于丹陽,起家拜陽春郡守。后廣州刺史歐陽紇謀反,召仆至高安,誘與為亂。仆遣使歸告夫人,夫人曰:“我為忠貞,經(jīng)今兩代,不能惜汝,輒負(fù)國家!彼彀l(fā)兵拒境,帥百越酋長迎章昭達(dá)。內(nèi)外逼之,紇徒潰散。仆以夫人之功,封信都侯,加平越中郎將,轉(zhuǎn)石龍?zhí)。詔使持節(jié)冊夫人為中郎將、石龍?zhí)蛉,賚繡“油絡(luò)駟馬安車一乘,給鼓吹一部,并麾幢旌節(jié),其鹵簿一如刺史之儀。至德中,仆卒。后遇陳國亡,嶺南未有所附,數(shù)郡共奉夫人,號為圣母,保境安民。齋
高祖遣總管韋?安撫嶺外,陳將徐?以南康拒守。?至嶺下,逡巡不敢進(jìn)。初,夫人以扶南犀杖獻(xiàn)于陳主,至此,晉王廣遣陳主遺夫人書,諭以國亡,令其歸化,并以犀杖及兵符為信,夫人見杖,驗(yàn)知陳亡,集首領(lǐng)數(shù)千,盡日慟哭。遣其孫魂帥眾迎?,入至廣州,嶺南悉定。表魂為儀同三司,冊夫人為宋康郡夫人。未幾,番禺人王仲宣反,首領(lǐng)皆應(yīng)之,圍?于州城,進(jìn)兵屯衡嶺。夫人遣孫暄帥師救?。暄與逆黨陳佛智素相友善,故遲留不進(jìn)。夫人知之,大怒,遣使執(zhí)暄,系于州獄。又遣孫盎出討佛智,戰(zhàn)克,斬之。進(jìn)兵至南海,與鹿愿軍會,共敗仲宣。夫人親被甲,乘介馬,張錦傘,領(lǐng)彀騎,衛(wèi)詔使裴矩巡撫諸州,其蒼梧首領(lǐng)陳坦、岡州馮岑翁、梁化鄧馬頭、藤州李光略、羅州龐靖等皆來參謁。還令統(tǒng)其部落,嶺表遂定。高祖異之,拜盎為高州刺史,仍赦出暄,拜羅州刺史。追贈寶為廣州總管、譙國公,冊夫人為譙國夫人。以宋康邑回授仆妾洗氏。仍開譙國夫人幕府,置長史以下官屬,給印章,聽發(fā)部落六州兵馬,若有機(jī)急,便宜行事。降敕書曰:“朕撫育蒼生,情均父母,欲使率土清凈,兆庶安樂。而王仲宣等輒相聚結(jié),擾亂彼民,所以遣往誅翦,為百姓除害。夫人情在奉國,深識正理,遂令孫盎斬獲佛智,竟破群賊,甚有大功。今賜夫人物五千段。暄不進(jìn)愆,誠合罪責(zé),以夫人立此誠效,故特原免。夫人宜訓(xùn)導(dǎo)子孫,敦崇禮教,遵奉朝化,以副朕心!被屎笠允罪椉把绶灰u賜之,夫人并盛于金篋,并梁、陳賜物各藏于一庫。每歲時大會,皆陳于庭,以示子孫,曰:“汝等宜盡赤心向天子。我事三代主,唯用一好心。今賜物具存,此忠孝之報也,愿汝皆思念之!惫
時番州總管趙訥貪虐,諸俚獠多有亡叛。夫人遣長史張融上封事,論安撫之宜,并言訥罪狀,不可以招懷遠(yuǎn)人。上遣推訥,得其贓賄,竟致于法。降敕委夫人招慰亡叛。夫人親載詔書,自稱使者,歷十余州,宣述上意,諭諸俚獠,所至皆降。高祖嘉之,賜夫人臨振縣湯沐邑,一千五百戶。贈仆為巖州總管、平原郡公。仁壽初,卒,賻物一千段,謚為誠敬夫人。
隋書?譙國夫人傳翻譯注釋
、譙國夫人??隋文帝給冼夫人的封號名稱。
2、高涼??高州市景內(nèi)有座高涼山,古高涼縣、高涼郡均以此山得名。
3、南越??今廣東、廣西、海南一帶地區(qū)。
4、山洞??泛指廣大山區(qū),少數(shù)民族聚居區(qū)的社會組織單位。
5、南越梁州刺史??南朝置的南梁州在今四川省劍閣縣,冼挺是南越地方首領(lǐng),不可能遠(yuǎn)去此州任刺史。廣東地區(qū)無南梁州,但古他“梁、涼”兩字;煊,梁朝于高涼郡內(nèi)置高州,故“梁州”應(yīng)指高州。但查高州刺史無發(fā)現(xiàn)冼挺任期,疑是朝廷對其封賜的榮譽(yù)稱號。
6、嶺表??也稱嶺外,或稱嶺南。
7、洞??古洞或通洞,是少數(shù)民族聚居區(qū)的社會組織單位。
8、梁大同初??指大同元年(公元535年)。
9、羅州??今化州市境內(nèi)。
0、比燕??比方小國名,馮弘創(chuàng)立,號大興(公元43年),旋即為比魏所滅。
、高句麗??未過鴨綠江畔。
2、宋??南朝時的宋朝,建都在建康(南京)。
3、守牧??守、指太守;牧,指刺史。
4、羈旅??原為寄居作客之意,現(xiàn)指外漢族官吏到少數(shù)民族地區(qū)任職,因民族隔閡而形成的思想鴻溝。
5、侯景??原是梁武帝的親信大將。
6、臺??指梁朝首都建康(今南京),皇帝所居的臺城。
7、大口??在江西吉安縣南二十里,今大城。
8、贛石??在江西贛石之十八灘。
9、驍將??指勇猛的將領(lǐng)。
20、輸賧??賧,指土特產(chǎn);輸賧,指向受禮者輸運(yùn)財(cái)物。
2、覘??觀測。
22、寧都??在江西寧都縣。
23、陳壩先??即陳武帝,吳興人,名壩先,字興軒,梁大同中,任高要太守,后與王僧辯討平侯景。太平二年(公元557年)開國建陳,號永定。
24、寶卒??太平二年(公元557年)十二月馮寶卒。
25、晏然??平靜。丹陽??南朝國都建康,古稱丹陽。
26、歐陽紇??長沙豪強(qiáng)歐陽顧之子,其父先后任廣州刺史十八年,總督高廣第十九個州諸軍事,兵強(qiáng)位重,成為與陳對立的一股割據(jù)勢力,陳朝力圖削弱其勢力,調(diào)離廣州。歐陽紇不服,舉兵反陳。
27、高安??廣東無高安郡縣!侗仁贰繁緜髯鳌澳虾!睍r,廣州刺史南海,即今廣州市,與事實(shí)符。但廣州之南有高要郡,在端州城內(nèi)。與陽春郡為鄰,督轄于廣州,故應(yīng)為高要。
28、輒負(fù)??輒,任意;負(fù),負(fù)棄,違背。
29、章昭達(dá)??武康人,字伯通,文帝時為吳興太守,委以將帥,歷事四帝,戰(zhàn)功卓著,累官侍中,車騎大將軍。
30、信都侯??爵名,其屬郡侯級別。
3、中郎將??官名,次于將軍,高于校尉的武職將領(lǐng)。
32、石龍??郡治,在今化州市境內(nèi)。
33、石龍?zhí)蛉??命婦名號,故稱“冼太夫人”。
34、繡、油絡(luò)駟馬安車??車上張繒為;馬籠頭曰絡(luò);駟馬,即一車四馬;安車,安座之車。
35、鼓吹??軍中樂,于馬上吹奏。
36、麾幢旌節(jié)??麾幢,大將之旗;節(jié),使者持以示信的竹制品。旌節(jié),為節(jié)之一種。
37、鹵簿??指帝王、后妃、太子、王公大臣出行時,扈從的仗隊(duì)。
38、仆卒??至德二年(公元583年),馮仆卒。
39、陳國亡??禎明三年(公元589年)正月,隋軍攻隱建康,陳國亡。
40、韋???隋將,原任江州總管。略定九江后,進(jìn)軍安扶嶺南,遂拜廣州總管。
4、徐???陳將,任豫意太守。
42、陳主??陳宣帝長子,名淑寶,即位荒于酒色,不恤政事,在位六年。
43、晉王廣??隋文帝二子,名廣,時封晉王,為行軍之帥。公元605年繼帝位,稱隋煬帝。
44、犀杖及兵符??犀杖,用犀牛角雕的手杖,冼夫人以此物進(jìn)貢陳后主,兵符,用作調(diào)兵遣將時使用的。此物只有軍事最高統(tǒng)帥才有使用權(quán)。
45、儀同三司??官名,為五品級。
46、宋康郡夫人??宋康郡在今陽江市西,宋康郡夫人是封給冼夫人的榮譽(yù)稱號。
47、兒未??不久,開皇十年(公元64年)十一月,王仲宣反。
48、王仲宣??番州俚族酋長,曾為陳東衡州刺史王勇部將。
49、州城??仲宣所圍的州城是南海城。
50、衡嶺??在始興縣西北。
5、陳佛智??隴州土著大酋長,曾任羅州刺史。
52、鹿愿??隋朝大將軍。
53、裴矩??隋朝給事,黃門待郎。
54、蒼梧??廣西梧州一帶。
55、岡州??廣東新會一帶。
56、梁化??廣東惠陽東南。
57、藤州??廣西藤縣。
58、羅州??廣東化州。
59、長史??官名,冼夫人開幕府長史是張融,以下有甘、盤、陳、廖、祝五員大將。
60、番州??仁壽元年(公元60年)以避太子楊諱,改廣州為番州。
6、遠(yuǎn)人??指被迫逃亡的俚僚民眾。
62、臨振縣??今海南三亞市??帶。
63、湯沐邑??天子賜給諸侯的封邑,邑內(nèi)收入供諸侯作奉養(yǎng)之用。
64、崖州總管、平原郡公??追贈給馮仆的榮譽(yù)封號。
65、仁壽初??指仁壽二年(公元602年)正月十八日,冼夫人卒。
66、賻物??贈送作喪事的專用物品。
67、誠敬夫人??追贈給冼夫人的封號。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portlandfoamroofing.com/shiju/625529.html
相關(guān)閱讀:欲挽天河,一洗中原膏血
大戴禮記?曾子大孝第五十二篇
五月與道德之歌_詩歌鑒賞
后漢書?列傳?吳延史盧趙列傳原文及翻譯
吳宮花草埋幽徑,晉代衣冠成古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