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代:宋代
作者:秦觀
原文:
醉漾輕舟,信流引到花深處。塵緣相誤。無計花間住。煙水茫茫,千里斜陽暮。山無數(shù)。亂紅如雨。不記來時路。
相關(guān)內(nèi)容
賞析一
作者:佚名
此詞當為秦觀于謫徙途中所作。詞中借劉義慶《幽明錄》載劉晨、阮肇入天臺故事,隱寓向往仙境而天涯無路的苦境。
首二句把人帶到一個優(yōu)美的境界,這兒幾似乎是桃源的入口。人醉鄉(xiāng),且是信流而行,這眼前一片春花爛漫的世界當是個偶然發(fā)現(xiàn)。一種愉悅的心情也就見于如此平淡的語言之外,而同時卻又有一陣深切的遺憾:“塵緣相誤,無計花間住。”“塵緣”自是相對靈境而同時而言的,然而聯(lián)系到作者的坎坷身世,可見此中另有所寄托。此處只說“塵緣相誤”,隱去塵緣的具體內(nèi)容,便覺空靈蘊藉,詞情搖曳生姿。
“煙水茫茫,千里斜陽暮”卻鉤勒出一幅黃昏景象�!扒Ю铩薄ⅰ懊C!庇冉o人天涯飄泊之感。緊接一句“山無數(shù)”,與“煙水茫�!焙魬�(yīng),構(gòu)成“山重水復(fù)疑無路”的境界,這就與上片“塵緣相誤”二句有了內(nèi)的聯(lián)絡(luò),上下片意脈不斷。值此迷惘之際,忽然風起茫落,只見“亂紅如雨”。
一句一景,蟬聯(lián)而下,音節(jié)急促,恰狀出人情之�?唷:掀饋�,這幾句又造成一個山重水復(fù)、風起花落、春歸酒醒、日暮途遠的渾成完整的意境。雖然沒有明寫欲歸之字,而欲歸之意皆是。結(jié)句卻又出人意外轉(zhuǎn)折出欲歸不得之意:“不記來時路�!敝徽f“不記”,卻使人感到其情蘊深,因為曲折地反映出作者備受壓抑而不能自解的悲愁。
詞之上片起筆寓情于景,境界清麗,接著忽而轉(zhuǎn)折,情辭悲苦,下片先承上深入,渾化無跡,景色慘淡,繼又景語淡出,情辭凄楚。全詞以輕柔優(yōu)美的筆調(diào)開端,以景語情語的筆法收篇,寫來寓情于景,情蘊意深,委曲含蓄,耐人尋味。
賞析二
作者:佚名
公元年(紹圣元年),“新黨”章?上臺掌權(quán),大肆打擊元?黨人,秦觀先貶杭州通判,途中接旨再貶為處州酒稅。紹圣三年,又貶郴州。這一連串打擊使他陷入受壓抑而不能自拔的深沉的悲哀之中。他的名詞《踏莎行》(霧失樓臺)就是在郴州旅舍所寫。這首《點絳唇》(桃源)大約也是貶居郴州時所寫。
詞題“桃源”,即指桃花源,這是東晉詩人陶淵明在《桃花源記》中所構(gòu)想的理想圖畫。在這個桃花源世界里,沒有剝削,沒有壓迫,沒有人間爾虞我詐,賦稅戰(zhàn)亂現(xiàn)象,而是一個環(huán)境寧靜,風景優(yōu)美,人民淳樸,和平勞動,生活幸福的世界。這就是后代失意文人所津津樂道的世外桃源世界。秦觀貶居郴州后,聞知這個桃花源就在郴州以北,自然眷念于心。在《踏莎行》里,早就寫出了“霧失樓臺,月迷津渡,桃源望斷無尋處”的佳句,以表現(xiàn)他對桃源的向往和望不見的悵惘。這首《點絳唇》詞,也是寫他在遭受一連串政治打擊,經(jīng)受了人間種種坎坷之后,抒發(fā)他厭倦現(xiàn)實黑暗世界,向往世外桃源的思想感情,表現(xiàn)他對現(xiàn)實世界的不滿。
詞一開始“醉漾”兩句,一下子就把人帶進一個優(yōu)美的境界,寫他在郴州,借酒澆愁情狀,在醉眼朦朧中,他劃起了一葉小舟,向“花深處”進發(fā)。“花深處”即指的是“桃花源”。且是信流而行,路上,一片春花爛漫的世界,不知不覺來到了“花深處”。這首二句,頗似陶潛《桃花源記》開篇:“緣溪行,忘路之遠近。忽逢桃花林,夾岸數(shù)百步,中無雜樹,芳草鮮美,落英繽紛。”的境界描寫。一種欣喜愉悅之情,蘊藏在平淡的語言之外,頗耐人尋味。“塵緣”二句,是作者醉醒后怨恨之言�!皦m緣”,本佛教名詞,《圓覺經(jīng)》所謂“小塵”,即指聲、色、香、味、觸、法六種。佛家以為以心攀緣六塵,遂為六塵所牽累,故謂之塵緣。佛家認為“六塵”是污染人心,令人產(chǎn)生嗜欲的根源。人要想恢復(fù)其真性,就必須脫離“六塵”的干擾,做到六塵不染。秦觀在這里是借指人間爭名奪利一類的世俗之事,悔恨自己當初不該誤入仕途,以致遭今日貶謫之禍,這正是“塵緣相誤”的結(jié)果。“無計花間住”,進一步說如今身不由己,為官府羈絆。想找一個沒有塵緣干擾的和平寧靜的桃花源地方,也不可得。詞的開始兩句,表欣喜之情,這里兩句則側(cè)重感慨失望。這種有喜有慨,喜慨交錯,詞情搖曳生姿,非常感人。
詞的下片,“煙水”四句,側(cè)重景物描寫。通過各種凄涼景色,來影射詞人感傷的心懷�!盁熕眱删�,勾勒出一幅令人銷魂的黃昏圖畫。“煙水茫�!狈置靼祵懬巴久烀��!扒Ю镄标柲骸眲t暗示其處境日下。“山無”二句,象征阻力重重,風起花落,美好事物橫遭摧殘�!皝y紅如雨”,似化李賀“桃花亂落如紅雨”意而來,原是指殘春時節(jié)了。以上四種景象合起來,便又形成煙水茫茫,斜陽千里,山峰無數(shù)風起花落,日暮窮途的渾成意境,有巨大的藝術(shù)感染力。詞的末句“不記來時路”。源于《桃花源記》:“遂迷,不復(fù)得路�!睂懰笆劳馓以床豢傻谩钡倪z憾心情。
相關(guān)內(nèi)容秦觀 秦觀(-)字太虛,又字少游,別號邗溝居士,世稱淮海先生。漢族,北宋高郵(今江蘇)人,官至太學(xué)博士,國史館編修。秦觀一 生坎坷,所寫詩詞,高古沉重,寄托身世,感人至深。蘇軾過揚州,親自看望秦觀,正巧孫覺、王鞏亦在高郵,乃相約游東岳廟,載酒論文,吟詩作賦,一時傳為佳話。秦觀生前行蹤所至之處,多有遺跡。如浙江杭州的秦少游祠,麗水的秦少游塑像、淮海先生祠、鶯花亭;青田的秦學(xué)士祠;湖南郴州三絕碑;廣西橫縣的海棠亭、醉鄉(xiāng)亭、淮海堂、淮海書院等。秦觀墓在無錫惠山之北粲山上,墓碑上書“秦龍圖墓”幾個大字。有秦家村、秦家大院以及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古文游臺。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portlandfoamroofing.com/shiju/519893.html
相關(guān)閱讀:穿花蛺蝶深深見,點水蜻蜓款款飛_全詩賞析
曉至湖上 厲鶚
簌簌衣巾落棗花,村南村北響繅車_全詩賞析
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小園香徑獨彷徨_全詩賞析
驅(qū)雞上樹木,始聞叩柴荊_全詩賞析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bjb@jiyifa.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