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逍遙右腦記憶網(wǎng)-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xùn)練學(xué)習(xí)方法!

曹操?苦寒行原文及翻譯 賞析

編輯: 路逍遙 關(guān)鍵詞: 詩歌鑒賞 來源: 逍遙右腦記憶




曹操?苦寒行原文及翻譯|賞析

曹操?苦寒行原文

北上太行山,艱哉何巍��!

羊腸坂詰屈,車輪為之摧。

樹木何蕭瑟,北風(fēng)聲正悲。

熊羆對我蹲,虎豹夾路啼。

溪谷少人民,雪落何霏霏!

延頸長嘆息,遠(yuǎn)行多所懷。

我心何怫郁,思欲一東歸。

水深橋梁絕,中路正徘徊。

迷惑失故路,薄暮無宿棲。

行行日已遠(yuǎn),人馬同時饑。

擔(dān)囊行取薪,斧冰持作糜。

悲彼《東山》詩,悠悠使我哀。

曹操?苦寒行注釋

、太行山:綿延于山西、河北、河南三省交界處的大山脈。

2、何:多么。與下文“雪落何霏霏”之“何”意同。巍�。焊呗柕臉幼印�

3、羊腸坂(bǎn):地名,在壺關(guān)(今山西長治縣東南)東南,以坂道盤旋彎曲如羊腸而得名。坂:斜坡。詰屈:曲折盤旋。

4、摧:毀壞、折斷。

5、羆(pí):熊的一種,又叫馬熊或人熊。

6、溪谷:山中低洼有水處。山中居民往往聚居溪谷,此處說“少人民”,言山中人煙稀少。

7、霏霏:雪下得很盛的樣子。

8、延頸:伸長脖子(遠(yuǎn)眺)。

9、懷:懷戀,心事。

0、怫(fú)郁:愁悶不安。

、東歸:指歸故鄉(xiāng)譙郡。作者譙(今安徽亳縣)人,在太行之東,故云“一東歸”。

2、絕:斷。

3、中路:中途。

4、薄暮:黃昏。

5、擔(dān)囊:挑著行李。行取薪:邊走邊拾柴。

6、斧冰:以斧鑿冰取水。糜(mí):稀粥。

7、《東山》:《詩經(jīng)》篇名。據(jù)毛序,本篇為周公東征,戰(zhàn)士離鄉(xiāng)三年,在歸途中思念家鄉(xiāng)而作。

8、悠悠:憂思綿長的樣子。

曹操?苦寒行翻譯

北征登上太行山,山高嶺峻多艱難!

羊腸坂路真崎嶇,一路顛簸車輪斷。

風(fēng)吹樹木聲蕭蕭,北風(fēng)呼嘯發(fā)悲號。

熊羆當(dāng)路面對我蹲坐,虎豹夾道發(fā)威狂嚎叫。

溪谷荒涼人煙少,大雪紛紛漫天飄。

抬頭遠(yuǎn)望長聲嘆息,長途跋涉思緒如潮。

我心郁郁多么愁悶,真想東歸返回故鄉(xiāng)。

水深橋斷難前進(jìn),大軍徘徊半路上。

行軍迷路失方向,傍晚還沒有住宿的地方。

走啊走啊日久遠(yuǎn),人疲馬乏又渴又饑。

擔(dān)著行囊邊走邊砍柴,鑿冰煮粥充饑腸。

想起那篇《東山》詩,深深觸動我的哀傷。

曹操?苦寒行賞析

《苦寒行》是曹操在征討高干時作的一首樂府詩。詩中生動地描寫了艱苦和冰天雪地中的自然景象,流露了厭戰(zhàn)情緒,但主要反映了詩人不畏艱苦,積極向上,充滿勝利信心的奮發(fā)精神。這首詩前四句白描寫景,突出了登太行之艱險難行。第五至第十句用景物來烘托出詩人內(nèi)心的凄涼、悲哀、驚懼、沉重和冷森森的壓抑之情。第十一至第十四句直接抒情:嘆息、憂郁和思?xì)w。第十五句到第二十四句,用白描敘述的表達(dá)方式寫出了行軍途中的生活艱苦之情形。全詩語言蒼涼悲壯,沉郁渾厚。

這是一篇反映漢末動亂中軍旅征戰(zhàn)生活的詩作。

詩一開頭就引出山勢高聳、道路紆曲的太行山區(qū)。“北上”二字,不僅表明了由鄴城(今河北省臨漳縣西)到壺關(guān)(今山西省長治市東南)的行軍走向,而且顯示出旆旌悠悠,銳不可當(dāng)?shù)能娙�,以此籠罩全篇,氣勢逼人。緊接著文勢一頓,發(fā)出“艱哉”的喟嘆,先在心理土造成驚恐狀態(tài),而后圍繞“艱”字寫景抒情。這就在布局上避免了平鋪直敘。并為下文創(chuàng)造出一個廣闊的空間和一種步履維艱的氣氛。

“北上太行山”,引出步履是怎樣的維艱,“巍巍”疊用,展示出一座高聳入云的大山,擋住去路,呈現(xiàn)出強烈的可望而不可即的感覺。這是寫仰望。接下去寫平視:“羊腸坂詰屈�!臂嘣弧把蚰c”,又以“詰屈”形容之,則狹窄而多盤旋之勢,歷歷在目。寫山寫坡,都是紀(jì)實,都是從正面落筆;“車輪為之摧!”則是感慨,是烘托。筆法變化而又和諧統(tǒng)一,加強了具體感與真實性。再下去,筆分兩頭:一方面寫自然景色凄苦,一方面寫野獸當(dāng)?shù)�,但又相互交錯,以突出行軍之艱險。寫自然景色,一則曰“樹木蕭瑟”,再則曰“北風(fēng)聲悲”,三則曰“雪落霏霏”。通過“蕭瑟”“霏霏”,寫出了景色之陰暗、昏沉、凄涼;通過“聲悲”,將客觀的物和主觀的我融為一體。寫野獸,則是“熊羆對我蹲,虎豹夾路啼”。這兩句都是寫途中多野獸,但上句從形態(tài)方面描繪�!岸住闭撸芰`襲人之狀也。“蹲”而“對我”,毛骨悚然。下句從聲音方面渲染�!疤洹闭�,虎豹清凄之聲也。“啼”而“夾路”,倍感悲涼。詩人對陰森可怕的自然環(huán)境作了樸實的抒寫之后,又對荒涼冷落的社會環(huán)境作了深刻的描述。在那低洼近水處行軍,很少見到人的蹤影,天黑了,竟找不到宿棲之處,還得擔(dān)著行囊上山拾柴,拿著斧子鑿冰取水……。這情景寫得真切動人,感同身受。

曹操詩不以寫景稱著,但在寫景方面,卻有獨特而成功之處。這首詩的寫景就很成功。在詩人筆下,太行山之高,羊腸坂之阻,風(fēng)雪之交加,樹木之搖落,熊羆之狀,虎豹之聲,莫不逼真逼肖。視覺上,在那兀立的怪石上,蕭瑟的樹林中,一群群熊羆,不是蹲在那兒,以攫取的目光逼視著行人;聽覺上,從那山路兩旁,伴隨著風(fēng)吹雪飄,不是傳來了一陣陣虎豹的長嗚嗎……這首詩的寫景,就其描形、繪聲、著色之精湛而言,可與《觀滄�!分袑懛辨敲馈稍娊孕熊娡局兴�,盡管背景、內(nèi)容、感情、風(fēng)格都不同:一是率師出征,一是凱旋歸來;一是寫冬之山景,一是繪秋之海景;一是反映出統(tǒng)帥關(guān)切士卒的赤子之心,一是表現(xiàn)了英雄吞吐宇宙之概;一是蒼涼悲壯,一是波瀾壯闊;但其成功一樣,可稱曹操詩寫景之雙璧。

這首詩不僅以寫景取勝,而且以抒情見長。這情是以真景真事為基礎(chǔ),因而不論是“嘆息”,還是“怫郁”,也不論是“思東歸”,還是“悲《東山》",都真切動人。

首先是嘆行軍之艱險。在行軍路上,既有太行巍巍,羊腸詰屈,野獸逞強,風(fēng)雪肆虐的險阻,又有“水深橋粱絕”,“迷惑失故路”,“薄暮無宿棲”,“人馬同時饑”的艱難,因而引起了詩人“東歸”之思。統(tǒng)帥的一言一行,都關(guān)系到士卒斗志的高低,戰(zhàn)役的成敗。尤其是在開赴前線的路途中,即使艱難重重、險阻累累,作為一個統(tǒng)帥,不能也不應(yīng)流露出絲毫畏懼、退縮情緒,更不允許直言出來,渙散軍心,而詩人一反常規(guī),直言不諱地說:“思欲一東歸�!睆倪@種毫不掩飾的言語中,窺察到詩人性格的一個方面:坦率。陳祚明說:“孟德所傳諸篇,雖并屬擬古,然皆以寫己懷來……本無泛語,根在性情�!保ā恫奢奶�古詩選》)鐘惺也說:“……如‘瞻彼洛城郭,微子為哀傷’,‘生民百遺一,念之?dāng)嗳四c’,‘不戚年往,憂世不治’,亦是真心真話�!保ā豆旁姎w》)這些評論,用于《苦寒行》,也都恰切。

其次是哀生靈之涂炭。這一點,盡管只在“溪谷少人民”一句中吐露出來,但從全詩字里行間,都可以感受得到�!跋取保焦扔兴�。吳淇說:“山居趁坳,澤居趁突。此山行而曰‘溪谷少人民’,則更無人民矣。”(《六朝選詩定論》)這話說得很對。深山區(qū)人民聚居的溪谷,尚且少人民,更何況其他地方。東漢末年,軍閥混戰(zhàn),千村薜藶,萬戶蕭疏,其慘象,目不忍睹,耳不忍聞。但詩人未作更多的具體描述,而是選擇具有代表性的?谷去寫,這就收到了舉一隅而以三隅反的藝術(shù)效果�!吧佟弊志�(dāng)。它與下文“薄暮無宿棲”的“無”,前后照應(yīng),相互補充,真實地反映了當(dāng)時極其凄慘的社會現(xiàn)實。同時,也流露出詩人對處于水深火熱之中的災(zāi)難人民的同情。這種感情,在《蒿里行》中傾吐得比較具體。他說:“鎧甲生蟣虱,百姓以死亡。白骨露于野,千里無雞鳴。生民百遺一,念之?dāng)嗳四c�!边@幾句,是“?谷少人民”最好的注腳。

再次是“悲彼《東山》詩”。這里有兩層意思:《東山》,是《詩經(jīng)》中名篇。寫一位跟隨周公東征三年獲得生還的兵士在歸途中的歌唱。全詩氣氛是悲涼的,色調(diào)是凄苦的,反映了戰(zhàn)爭給人民帶來深重的災(zāi)難,詩中“伊威在室,?蛸在戶。町疃鹿場,熠耀宵行”等句,與詩人征高于途中所見略同,因而勾起了詩人對長期征戰(zhàn)不得歸家的士卒的深切關(guān)懷。另外,舊說《東山》是寫周公的。漢毛萇說:“《東山》,周公東征也。周公東征,三年而歸。勞歸,士大夫美之,故作是詩也。”(《詩序》)此處與“周公吐哺,天下歸心”(《短歌行》)聯(lián)系起來看,顯然含有自比周公之意。作者曾經(jīng)說過:“設(shè)使國家無有孤,不知當(dāng)幾人稱帝,幾人稱王�!边@話非曹操莫能道出。他還以齊桓、晉文“奉事周室”自許,以“三分天下有其二,以服事殷”自勵(《述志令》,見《魏志?武帝紀(jì)》裴注引《魏武故事》),而這里又以周公自比,是其真情實意的再次表露。曹操削平群雄、統(tǒng)一北方后,威震華夏,大權(quán)在握,廢獻(xiàn)帝、奪天下,如探囊取物,而曹操不為,實屬難能可貴。

這首詩,如果只停留在抒寫行軍艱險、思欲東歸上,那就失之平平了。它高就高在詩人將自身征途之苦同士卒思?xì)w之情、廣大人民倒懸之急融為一體,將自己的理想抱負(fù)同周公事業(yè)聯(lián)系起來,擴大了內(nèi)涵,升華了主題,因而具有強烈的感染力和巨大的生命力。

這是一首融敘事、寫景、抒情為一體的詩篇,它記敘了曹操征討高斡的行軍之苦,抒發(fā)了詩人關(guān)懷士卒的體恤之情,反映了漢末建安年間干戈動亂的社會生活,其內(nèi)容具有詩史性的文獻(xiàn)價值。詩篇在藝術(shù)表現(xiàn)方面,有其獨特的感人魅力。首先,結(jié)構(gòu)謹(jǐn)嚴(yán),章法有致。開篇敘事,繼之寫景,再做抒情,三者交替有序出現(xiàn)。所敘之事清晰了然,所寫之景形象生動,所抒之情深刻感人。其次,語言古樸直率,風(fēng)格慷慨悲涼。全詩不見華彩藻飾之言,只用樸實常見之語,直言其悲涼之事,直抒其慷慨之情。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portlandfoamroofing.com/shiju/479974.html

相關(guān)閱讀:百草千花寒食路,香車系在誰家樹
吟游詩人_詩歌鑒賞
廉范以少擊眾原文 翻譯
新谷行_詩歌鑒賞
睡眠不能帶給我歡愉_詩歌鑒賞


闂佺粯顨呴悧濠傖缚閸喓鐝堕柣妤€鐗婇~鏍煥濞戞瑧顣叉繝鈧导鏉戞闁搞儜鍐╂殽闁诲海鎳撳﹢閬嶅极鏉堛劎顩查柟鐑樻磻缁挾绱撻崘鈺佺仼闁轰降鍊濋獮瀣偪椤栨碍顔囬梺鍛婄懄閸ㄨ偐娑甸埀顒勬煟濮樼厧娅欑紒杈ㄧ箘閹风娀濡烽敂鐣屸偓顕€鎮峰▎蹇撯偓濠氬磻閿濆棛顩烽柛娑卞墮閺佲晠鎮跺☉鏍у缂傚秵妫冮幊鎾诲川椤旇姤瀚虫繛瀛樼矋娴滀粙鍩€椤掆偓閸婄懓锕㈤幍顔惧崥婵炲棗娴烽惌宀勬煙缂佹ê濮冪紒璺虹仛缁岄亶鍩勯崘褏绀€闁诲孩绋掗敋闁稿绉剁划姘洪鍜冪吹闂佸搫鐗嗙粔瀛樻叏閻斿吋鏅悘鐐跺亹閻熸繈鏌熼弸顐㈠姕婵犫偓娓氣偓楠炲秹鍩€椤掑嫬瀚夊璺侯儐缂嶁偓闂佹寧绋戞總鏃傜箔婢舵劕绠ラ柟绋块椤庢捇鏌i埡鍏﹀綊宕h閳绘棃寮撮悙鍏哥矗闁荤姵鍔х徊濂稿箲閵忋倕违闁稿本鍑瑰ú銈夋煕濞嗘劕鐏╂鐐叉喘瀵敻顢楅崒婊冭闂佸搫鐗嗛ˇ鎵矓閸︻厸鍋撳顒佹拱濠德や含閹噣顢樺┑瀣當闂佸搫顧€閹凤拷/闁哄鏅滅换鍐兜閼稿灚浜ゆ繝闈涒看濞兼劙鏌i妸銉ヮ仼闁哥偛顕埀顒€婀卞▍銏㈡濠靛牊瀚氱€瑰嫭婢樼徊娲⒑椤愶紕绐旈柛瀣墬缁傛帡骞嗛弶鎸庮啎 bjb@jiyifa.com 婵炴垶鎸鹃崑鎾存叏閵堝鏅悘鐐跺亹椤忚京绱撴担鍝ョ闁绘搫绱曢埀顒€婀遍崕鎴犳濠靛瀚夋い鎺戝€昏ぐ鏌ユ倶韫囨挻顥犻柣婵囩洴瀹曟氨鎷犻幓鎺斾患闂傚倸瀚ㄩ崐鎴﹀焵椤掑﹥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