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代:清代
作者:張惠言
原文:
海風吹瘦骨,單衣冷、四月出榆關?吹乇M塞垣,驚沙北走;山侵溟渤,疊障東還。人何在?柳柔搖不定,草短綠應難。一樹桃花,向人獨笑;頹垣短短,曲水灣灣。
東風知多少?帝城三月暮,芳思都刪。不為尋春較遠,辜負春闌。念玉容寂寞,更無人處,經(jīng)他風雨,能幾多番?欲附西來驛使,寄與春看。
相關內容
相關內容注釋
作者:佚名
①塞垣:指塞外,古代稱長城以北為塞外。垣:墻。②溟渤:指渤海。侵:近。
③疊障:此處指長城!’B:重疊。障:指在邊塞險要處作防御用的城堡。還:環(huán)。
④刪:削除。
⑤春闌:春殘。
⑥玉容:指桃花。
⑦欲附:打算托附。
相關內容譯文
作者:張南輝
海風吹著我的?骨,我衣裳單薄,有些寒冷。四月初,我離開北京,到了山海關。望見到處都是關塞的墻垣,飛沙北走;山勢向渤海延伸,層巒向東方展開。人跡何在?只見柳樹的柔條搖擺不定,草很短,難以形成一片綠色。乍見一樹桃花。獨自向我微笑。它旁邊有短短的頹垣,一灣一灣的曲水。
三月末的山海關,不知有多少東風,感覺不到春天的氣息,使我的良好念頭一掃而光。我遠來此地不是為了尋春,也未嘗可惜(辜負)春盡,只是深深地念記著這樹桃花,玉容寂寞,在沒有人煙的地方,還能經(jīng)受住幾番風吹雨打?還能堅持多久?陸凱詩句:“折花逢驛使,寄與隴頭人。”我也想折一枝桃花,通過西來的驛使(古時郵遞員),寄給我家鄉(xiāng)的親友,看看關外的春花,聊表我的堅忍之心。
本頁內容由張南輝上傳,版權歸原作者張南輝所有。本站免費發(fā)布僅供學習參考,其觀點不代表本站立場。
相關內容
相關內容評解
作者:佚名
此詞描寫塞外天寒春晚的情景。京師已是春意闌珊,而關外仍是“柳柔”、“草短”,只有“一樹桃花,向人獨笑”。詞中有意用“一樹桃花”反襯關外天冷花稀的荒涼景色。上片寫在關外見到桃花的欣喜心情。下片由塞北的桃花,聯(lián)想到京城春色已暮,于是更增惜春之意。全詞取材新穎,構思精巧。起伏跌宕,委婉曲折!耙粯涮一ǎ蛉霜毿Α庇葹閭魃裰P。相關內容張惠言 張惠言(~)清代詞人、散文家。原名一鳴,字皋文,一作皋聞,號茗柯,武進(今江蘇常州)人。嘉慶四年進士,官編修。少為詞賦,深于易學,與惠棟、焦循一同被后世稱為“乾嘉易學三大家”。又嘗輯《詞選》,為常州詞派之開山,著有《茗柯文集》。古詩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portlandfoamroofing.com/shiju/359870.html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