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爭兩丑,一讓兩有。
【釋義】互相爭奪,雙方都出丑;互相謙讓,雙方都有得。
近水樓臺先得月,向陽花木易為春。
【釋義】靠近水邊的樓臺先得到月光,面朝著陽光的花木容易長得繁茂。
兩鼠斗于穴中,將勇者勝。
【釋義】兩只老鼠在洞中爭斗,哪一個更勇敢些,哪一個就能獲勝。
路逢險處須當(dāng)避,不是才人莫獻詩。
【釋義】遇到危險困難應(yīng)該繞開,不要去硬碰;沒有十分的底氣和把握,不要爭強好勝。
若爭小可,便失大道。
【釋義】在一些小事情上爭爭奪奪,便會失去大的理智。
不可竊人之美,以為己力。
【釋義】絕不能竊取別人的成績、榮譽,作為自己的功勞。
皮之不存,毛將焉附。
【釋義】皮不存在了,毛還在哪兒長呢?
一進一退,一左一右,六驥不至。
【釋義】一會兒向前,一會兒向后,一會兒向左,一會兒向右,即使六匹馬的好車也無法到達目的地。
因風(fēng)吹火,用力不多。
【釋義】憑借風(fēng)力吹火,有點力氣就行。比喻憑借別人的力量達到某種目的。
單絲不成線,獨木不成林。
【釋義】一根絲絞不成線,一棵樹成不了森林。比喻個人力量單薄,難把事情辦成。
飛蓬遇風(fēng),而行千里,乘風(fēng)之勢也。
【釋義】飛蓬因風(fēng)而行千里,是趁著風(fēng)勢。比喻人必因勢才能成就大業(yè)。
欲粟者務(wù)時,欲治者因勢。
【釋義】要想種好糧食,就要不違農(nóng)時;要想治理好國家,就要因勢制宜。
因時制宜,審勢而行。
【釋義】根據(jù)客觀形勢而制定相應(yīng)的措施,審察時勢所趨而決定相應(yīng)的行動。
圣人能輔時,不能違時。
【釋義】圣人只能適應(yīng)時勢行事,不能違背時勢行事。
天時不作弗為,人事不作弗為。
【釋義】時機不成熟的事勿做,人力做不到的事勿為。
功者難成而易敗,時者難得而易失也。
【釋義】事業(yè)難成功易失敗,時機難得到易失去。
隨時以舉事,因資而立功,用萬物之能而獲利其上。
【釋義】隨著適當(dāng)?shù)臅r機辦事,依靠客觀的條件立功,利用萬物的特性獲利。
愿將黃鶴翅,一借飛云空。
【釋義】希望能夠借助黃鶴的翅膀飛上九天,翱翔萬里。
得時無怠,時不再來,天予不取,反為之災(zāi)。
【釋義】得到了時機就不要懈怠,時機一旦錯過,就不會重來。上天給予的良機,如果不能利用,反而會遭受災(zāi)害。
時未可而進,謂之躁,躁則事不審而上必疑;時可進而不進,謂之緩,緩則事不及而上必違。
【釋義】時機尚未成熟就做,叫做急躁,急躁就事理不明,主上必然生疑心;時機已經(jīng)成熟而不去做,叫做遲緩,遲緩就辦不成事情,主上必然怨恨。
萬事?備,只欠東風(fēng)。
【釋義】萬事準(zhǔn)備妥當(dāng),只差東風(fēng)吹起。比喻一切準(zhǔn)備工作全部做好,等待行動。自古天下事,及時難必成。
晴天不肯去,只待雨淋頭。
【釋義】天氣好時不愿意去,直到雨淋頭了才行動,白白錯過了時機。
黃河尚有澄清日,豈可人無得運時。
【釋義】黃河水泥沙很多,仍有水清的時候,人怎么可能沒有運氣好的時候呢?
不因漁父引,怎得見波濤。
【釋義】沒有會水的漁翁幫助,怎么能下水經(jīng)風(fēng)浪?
來如風(fēng)雨,去似微塵。
【釋義】來時驚動很大,走時沒有任何聲響。
事者,生于慮,成于務(wù),失于傲。
【釋義】事情總是產(chǎn)生于謀慮,成功于努力,失敗于驕傲輕心。
慎終如始,則無敗事。
【釋義】要得到圓滿的結(jié)果,臨結(jié)束時也要如開始那樣慎重細心,就不會敗壞事情。
一事差,百事錯。
【釋義】一個環(huán)節(jié)處理不當(dāng),導(dǎo)致全盤失敗。
失意之事,恒生于其所得意。
【釋義】不順心遂意的事,常常起因于洋洋自得中的粗心大意。
成德每在困窮,敗身多因得志。
【釋義】處于逆境往往能成就德業(yè),而環(huán)境順利往往使人身敗名裂。
不知戒,后必有。
【釋義】不從失敗的經(jīng)驗中汲取教訓(xùn),往后必定還要出事故。
去事之戒,來事之師也。
【釋義】歷史的經(jīng)驗,可作為未來的借鑒。
今不慮前事之失,復(fù)循覆車之軌。
【釋義】不注意過去失敗的教訓(xùn),就會重犯過去的錯誤。
巧婦安能作無面湯餅。
【釋義】如果缺少米和面,即使再手巧的人也做不出湯餅來。比喻缺乏必要的條件,人再能干也無法成功。
勝易,守勝難。
【釋義】創(chuàng)業(yè)難,守業(yè)更難。
成功非難,處成功尤雅。
【釋義】一個人要成功并不難,難的是處身于成功當(dāng)中仍保持優(yōu)雅風(fēng)度。
功之成,非成于成之日,蓋必有所由起;禍之作,不作于作之日,亦必有所由兆。
【釋義】事情的成功,并不是在成功的當(dāng)天成功的,而必定有它的緣由和起因;災(zāi)禍的發(fā)生,并不是在災(zāi)禍的當(dāng)天發(fā)生的,而必定有它的緣由和先兆。
勝敗乃兵家常事。
【釋義】勝利和失敗是領(lǐng)兵打仗經(jīng)常遇到的事情。
勝而不驕,敗而不怨。
【釋義】打了勝仗不驕傲,打了敗仗不埋怨。
今美于昨,明日復(fù)勝于今。
【釋義】今天美于昨天,明天更勝今天。說明時代總在向前發(fā)展,一日勝過一日。
終日乾乾,與時偕行。
【釋義】一天到晚謹慎做事,自強不息,和日月一起運轉(zhuǎn),永不停止。
日新之謂盛德。
【釋義】每天都有新的變化才是大德。
德貴日新。
【釋義】最可貴的品德是每天都要更新。
惟進取也故日新。
【釋義】只有不斷地進取,所以才會有不斷的創(chuàng)新。
青,取之于藍而青于藍。
【釋義】青色染料是從藍草里提煉出來的,但顏色比藍草更深。
君子之學(xué)必日新,日新者日進也。不日新者必日退,未有不進而不退者。
【釋義】君子在學(xué)習(xí)上必定會日日更新,日日更新的人才會每天都有進步。不能日日更新的人就會日日退步,從來沒有不進也不退的人。
芳林新葉催陳葉,流水前波讓后波。
【釋義】春天欣欣向榮的森林里,新葉催換了舊葉;江河奔騰的流水里,前面的波浪讓給后面的波浪。
昨曰是而今日非矣,今日非而后日又是矣。
【釋義】昨日“是”而今日“不是”,今日“是”而明日又“不是”了。說明時代不同,人們對問題的看法也不一樣。
請君莫奏前朝曲。
【釋義】請您不要演奏前朝的曲子。意謂不要一味因循守舊,老調(diào)重彈。
當(dāng)局稱迷,旁觀必審。
【釋義】下棋的人容易糊涂,看棋的人看得清楚。比喻當(dāng)事者往往因考慮得失而認識不清,不如局外人看得全面、客觀。
欲知目下興衰兆,須問旁觀冷眼人。
【釋義】要想知道目前興衰的征兆,一定要問旁觀以冷靜的眼光來看待事物的人。
將拒諫則英雄散,策不從則謀士叛。
【釋義】將帥聽不進下屬的忠告,手下的英雄就會離去;不采納好的策略,謀士就會反叛。
因時制政。
【釋義】根據(jù)當(dāng)時的實際情況制定政令。
謀夫孔多,是用不集。
【釋義】出謀劃策的人太多,就會無所適從,因而難以成事。
言多變則不信,令頻改則難從。
【釋義】言語反復(fù)多變,就不能取信于人;政令朝出夕改,人們就無所適從。
謀貴眾,斷貴獨。
【釋義】計議事情貴在人多,決定事情貴在獨立決斷。
動靜屈伸,唯變所適。
【釋義】事物只有經(jīng)常改變動靜屈伸的狀態(tài),才能適應(yīng)環(huán)境。比喻人要根據(jù)環(huán)境變化采取不同措施。
謀泄者事無功,計不決者名不成。
【釋義】計謀泄露事情就不會成功,決策猶豫不決難以成名。
新竹高于舊竹枝,全憑老干為扶持。
【釋義】新竹比老竹長得更高,全仗著老竹的持舍近求遠。形容年輕人超過老年人,但老年人的作用不可忽略。
觀其容而知其心矣。
【釋義】觀察他的面部表情就知道他的內(nèi)心。
眾惡之,必察焉;眾好之,必察焉。
【釋義】對大家厭惡的人,一定要考察;對大家喜歡的人,也一定要考察。
視其所以,觀其所由,察其所安。
【釋義】了解一個人,要看他的所作所為,觀察他的經(jīng)過由來,了解他的愛好。
聽言者,以言觀其意也。
【釋義】聽他的話,目的是據(jù)以了解他的思想。
以言取人,人飾其言;以行取人,人竭其行。
【釋義】按言語取人,人們就會修飾其言語;按行為取人,人們就會盡力去行動。
知賢之近途,莫急于考功。
【釋義】了解賢士的捷徑,莫過于考核政績。
論材論士,必試于職,明度量以程能,考功實以定德。
【釋義】了解、考察人才,一定要任以一定的職務(wù),然后按明確的標(biāo)準(zhǔn)衡量其才能,通過其實績來評定其德行。
不用干將,奚以知其銳也?不弓鳥號,奚以知其勁也?
【釋義】不用寶劍怎知其鋒利?不拉名弓怎知其強勁?比喻人才要經(jīng)過實踐才能看出。
才者,璞也;識者,工也。
【釋義】人才好比未雕琢的玉,識才的人則是雕玉的工匠。
知人善任,人樂為用。
【釋義】既了解人又善于使用人,人就愿意為其所用。
用人必考其終,授任必求其當(dāng)。
【釋義】用人必須全面考察,任職必須力求適當(dāng)。
居高位者,以知人曉事二者為職。
【釋義】處在高級職位的人,以了解使用人才和掌握情況為職責(zé)。
非知人不能善其任。
【釋義】不了解人就不能很好地用人。
人各有能有不能也。
【釋義】任何人都有其長處和短處。
任人之長,不強其短;任人之工,不強其拙。
【釋義】用人用其長處,不勉強其所不擅長的,成語故事;用人用其熟悉之處,而不勉強其拙劣的。
人固難全,權(quán)而用其長者。
【釋義】誰都難以做到完美無缺,只能權(quán)衡優(yōu)缺點,用他的長處。
采玉者破石拔玉,選士者棄惡取善。
【釋義】采玉的人劈開石塊取出玉來,選擇賢人要棄短取長。
論于大體,不守小節(jié)。
【釋義】看人要看大的方面,不要拘泥于小節(jié)。
論大功者不錄小過,舉大美者不疵細瑕。
【釋義】嘉獎建樹大功的人,不計較他些微的過失;推舉具有高尚美德的人,不挑剔其細小的缺點。
取其一,不責(zé)其二;即其新,不究其舊。
【釋義】取其所長,不挑剔其所短;根據(jù)其當(dāng)前的表現(xiàn),不追究既往。一:一個方面。二:另一個方面。
取士之道,古難其全。
【釋義】選用人才的方法,自古以來難得盡善盡美。
求備一人,百中無一。
【釋義】要求一個人完美無瑕,則百人中也難找到一個。
用人圖治,亦當(dāng)因時制宜,豈能一一拘定常格。
【釋義】使用人才治理國家,應(yīng)根據(jù)不同時期的情況,采取不同的措施,不能拘守一格。
各從所好,各?所長,無一人之不中用。
【釋義】使人們能做他喜愛的事,發(fā)揮自己的專長,就沒有不適用的人才。
生材貴適用,幸勿多苛求。
【釋義】造就人才要重視適用,千萬不要刻意強求。
智者不以一能求眾善,不以一過掩眾美。
【釋義】聰明的人不因為人有一種才能就要求他各方面都好,不因為人有一處過失就不看他的很多優(yōu)點。
時不乏人而患知之不博。
【釋義】具備了重視人才的價值觀與胸懷,你還必須修煉識人、知人的智慧與眼光。
非真無人也,但求之不勤不至耳。
【釋義】并不是真的沒有人才,是探求不勤奮,(程度)沒達到而已。
寧用不材以敗事,不肯勞心而擇材。
【釋義】寧可任用沒有才學(xué)的人導(dǎo)致失敗,而不愿意鞠躬盡瘁地去選拔真正的人才。
天下未嘗無才,患所以求才之道不至。
【釋義】天下不是沒有人才,怕的是探求人才的渠道與方法不周至。
寧用不材以曠職,不肯變例以求人。
【釋義】寧可任用沒有才學(xué)的人導(dǎo)致曠廢職守,而不愿意改變舊例選求人才。
雖楚有材,晉實用之。
【釋義】雖然楚國有人才,卻被晉國使用了。
任人之道,要在不疑。寧可艱于擇人,不可輕任而不信。
【釋義】用人之道,在于信任。寧可選人時多費工夫,也不能任用人而不信任。
用人之力而忘人之功,不可。
【釋義】只用人而忘記其功勞不獎賞,那是不可以的。
才微而任重,功薄而賞厚。
【釋義】重任沒有才能的人,沒有功勞的人得到厚厚的賞賜。
不才者進,則有才之路塞。
【釋義】任用了沒有才能的人,則有才能的人就沒有出路了。
非才而據(jù),咎悔必至。
【釋義】不具備某種才能而擔(dān)任某種職務(wù),肯定會有差錯而悔恨。
存乎人者,莫良于眸子。
【釋義】觀察一個人,沒有什么比觀察他的眼睛更好的了。
才大無忠者,用之禍烈也。
【釋義】有大才但無忠心的人,重用他們會招致很大的禍患。
同事之人,不可不審察也。
【釋義】對于和自己一起做事的人,一定要進行詳細的考察。
德不廣不能使人來,量不宏不能使人安。
【釋義】恩德不廣博,則不能招攬人才;氣量不宏大,則不能安定人才。
舟覆,乃見善游;馬奔,乃見良御。
【釋義】翻了船的時候,才看得出誰是善游的;馬狂奔的時候,才看得出誰是本領(lǐng)高強的車把式。比喻識人往往在關(guān)鍵時刻、緊急危難之中。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portlandfoamroofing.com/shiju/144782.html
相關(guān)閱讀:
落花人獨立,微雨燕雙飛
千古權(quán)謀名句
同學(xué)錄贈言 同窗情的句子_經(jīng)典語句
出國留學(xué)生分離的句子_經(jīng)典語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