旱季
[加納]布魯
歲月凋謝了;風(fēng)吹落了樹葉;
人們站在屋檐下,
竊聽千燥的冷風(fēng)的秘密,
竊聽半裸的樹木的秘密。
茅草高高的,色彩疏淡。
千草閃著稻草的金黃。
塵土飛揚的道路
與各種落葉漂浮的池塘,
與夢幻的歲月的神龕,
形成扭曲的對比。
4艮快,很快,火
將開始燃燒。
蒼鷹將鼓翼盤旋追逐田鼠,
狗將追逐兔子,
兔子將為了自己的生存拼命逃竄。
(周國勇、張鶴譯)
【賞析】
非洲的氣候分為鮮明的兩季,每年的五月到十月是雨季,而十一月至第二年的四月則是旱季。雨季的非洲水分和陽光非常充足,萬物蓬勃生長,到處郁郁蔥蔥,充滿生機;旱季卻是一片荒涼,陽光火辣,灼傷一切生命。這首詩歌描寫的即是非洲(加納)旱季到來時天地之間風(fēng)云變色的奇特景觀。歲月像秋天的樹葉一樣凋謝了,天地間的生機被季風(fēng)刮走了,報信的風(fēng)兒吹落了樹葉,也向人們通報了旱季將要來臨的信息。人們站在屋檐下靜靜地傾聽著風(fēng)聲,十一月那干燥的冷風(fēng)挾裹著自然界的秘密,已經(jīng)被風(fēng)吹落了大半樹葉的樹木在風(fēng)中搖擺不定,像是在傳達(dá)著某種不確定的消息,又像是在前瞻后顧地想要擺脫命運的束縛。高高的茅草已經(jīng)由翠綠色變成了淺黃色,風(fēng)吹過時草尖在陽光下閃爍著金黃的色彩,像是一片熟透的稻草隨風(fēng)搖擺。干旱的道路上已經(jīng)塵土飛揚了,半枯的池塘里水面上落滿了各種落葉,這些枯葉在水面上隨風(fēng)蕩漾,一派了無生機的樣子,與雨季那夢幻一般的歲月里生機盎然的景象形成了夸張、扭曲的對比。很快,很快,太陽將像火一樣燃燒著大地,在這片旱季到來的非洲大地上,所有動物都將逃離沒有水源和綠草的土地,而植物則將迅速枯干。只在那蒼鷹還在努力地尋找著可以填飽肚子的食物,在空中不停地盤旋著,那些還沒有搬家的田鼠將成為它們逐獵的對象;而狗將以野兔為食,野兔則為了活命需要拼命地逃出獵狗的捕殺。
詩人以“歲月凋謝了”為首句,用“凋謝”二字,將“歲月”這一抽象的時間概念擬物化,更顯鮮活、生動;而“竊聽半裸的樹木的秘密”一句用了“半裸”一詞,具有雙關(guān)的意義,一方面說明旱季的風(fēng)已經(jīng)把樹葉吹落了一大半,一方面意在形容樹木也是熱得透不過氣來;“茅草高高的,色彩疏淡”,“茅草高高的”,說明雨季剛剛過去,旱季的腳步剛剛臨近,“色彩疏淡”意指茅草已經(jīng)由翠綠變成了枯黃,炎熱的太陽已經(jīng)掠奪了它們的生機。后面詩人緊接著采用對比的手法進(jìn)行描寫:“塵土飛揚的道路/與各種落葉漂浮的池塘,/與夢幻的歲月的神龕,/形成扭曲的對比”,更顯旱季之荒涼;“快,很快,火/將開始燃燒”,旱到極致,整個草原就要點燃。到了這個時候,在一片荒涼的非洲大地上,所有動物都逃離了,只有那些曾經(jīng)埋藏在高大的茅草中避難的小生物將被暴露出來。到時候,&ldquo,成語故事;蒼鷹將鼓翼盤旋/追逐田鼠,/狗將追逐兔子,/兔子將為了自己的生命拼命逃竄”。這將是非洲草原上另一種生命的絕唱。
這首詩歌的意象簡單而平常,不平常的是詩人在每一個意象中都加入了自己的情感,無論是“凋謝的歲月”,還是給人們送來秘密信息的“干燥的冷風(fēng)”、“半裸的樹木”,都透露出一種與人們依依惜別的情愫;而金黃的干草、塵土飛揚的道路、落滿枯葉的池塘則更進(jìn)一步襯托出旱季到來時天地間的荒涼景象,從而也把一個抽象的“旱季”的概念完整地表達(dá)出來了。作者分兩節(jié)來完成這首詩,第一節(jié)是寫旱季臨近時的景象,第二節(jié)則描寫的是旱季到來之后將會出現(xiàn)的畫面,這個畫面一改前一節(jié)中舒緩的抒情寫景的風(fēng)格,而只是寫了三個生動的畫面:火一樣燃燒的太陽、蒼鷹在烈日下追捕田鼠、獵狗在追逐瘋狂逃竄的野兔。這三個畫面即揭示了旱季的特征——炎熱、干旱摧毀了一切綠色生物,趕走了絕大部分的動物,只留下生命力極強的生物頑強地為生存作著艱苦的斗爭。這一方面突出了旱季非洲大地上的荒涼和干旱,一方面也贊揚了生活在這片土地上的生物包括人類堅韋刃不拔的生存意志。(杜繡琳)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portlandfoamroofing.com/shiju/139391.html
相關(guān)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