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逍遙右腦記憶網(wǎng)-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xùn)練學(xué)習(xí)方法!

“大鵬一日同風(fēng)起 扶搖直上九萬里”的意思及全詩原文詩意賞析

編輯: 路逍遙 關(guān)鍵詞: 經(jīng)典詩句 來源: 逍遙右腦記憶
大鵬一日同風(fēng)起 扶搖直上九萬里出自

李白《上李邕》

大鵬一日同風(fēng)起,扶搖直上九萬里。
假令風(fēng)歇時下來,猶能簸卻滄溟水。
世人見我恒殊調(diào),聞余大言皆冷笑。
宣父猶能畏后生,丈夫未可輕年少。

注釋:
上:呈上。
李邕:字泰和,廣陵江都(今江蘇江都縣)人。有才華,性倜儻,唐玄宗時任北海(今山東益都縣)太守,書法、文章都有名,世稱李北海。后被李林甫殺害,年七十余!杜f唐書·文苑傳》有傳。李邕年輩早于李白,故詩題云“上”。從這首詩中,可以看出青年時期的李白的豪情壯志。
  扶搖:由下而上的大旋風(fēng)。
  假令:假使,即使。
  簸卻:激揚(yáng)。
  滄溟:大海。
  恒:常常。
  調(diào):格調(diào)特殊。
  余:后。
  大言:大話。
  宣父:即孔子,唐太宗貞觀年間詔尊孔子為宣父。
  丈夫:古代男子的通稱,此指李邕。

譯文:
大鵬總有一天會和風(fēng)飛起,憑借風(fēng)力直上九天云外。
如果風(fēng)停了,大鵬飛下來,還能揚(yáng)起江海里的水。
世間人們見我老是唱高調(diào),聽到我的豪言壯語都冷笑。
孔子還說過“后生可畏”,大丈夫不可輕視少年人。

賞析:
《上李邕》是唐代偉大詩人李白的詩作。此篇通過對大鵬形象的刻劃與頌揚(yáng),表達(dá)自己勇于追求而且自信、自負(fù)、不畏流俗的精神。

寫作背景:
此詩是李白在開元八年(720)左右來渝州拜見李邕(開元七年至九年前后,任渝州(今重慶市)刺史),希望通過李邕引薦找到政治出路,卻受到冷遇,憤激之余寫下的。詩人正當(dāng)年輕氣盛時候,詩中以不羈的大鵬自詡。
大鵬是《莊子·逍遙游》中的神鳥,傳說這只神鳥其大“不知其幾千里也 ”,“其翼若垂天之云”。

大鵬是李白詩賦中常常借以自況的意象,它既是自由的象征,又是驚世駭俗的理想和志趣的象征。公元725年(開元十三年),青年李白出蜀漫游,在江陵遇見名道士司馬承禎,司馬稱白“有仙風(fēng)道骨,可與神游八極之表”,李白當(dāng)即作《大鵬遇希有鳥賦并序》(后改為《大鵬賦》),自比為莊子《逍遙游》中的大鵬鳥。李白詩中還有一首《臨路歌》:“大鵬飛兮振八裔,中天摧兮力不濟(jì)。余風(fēng)激兮萬世,游扶桑兮掛石袂。后人得之傳此,仲尼亡兮誰為出涕?”據(jù)唐李華《故翰林學(xué)士李君墓志銘序》云,李白“賦《臨終歌》而卒”。后人認(rèn)為可能就是這首《臨路歌》,“路”或為“終”之誤寫?梢娎畎捉K生引大鵬自喻之意。按此詩語氣直率不謙,故前人有疑非李白之作者,亦有信為李白之作而辨之者。參詹?主編《李白全集校注匯釋集評》此詩題解。
  這首詩,是李白青年時代的作品。李邕在開元七年至九年前后,曾任渝州(今四川重慶市)刺史。李白游渝州謁見李邕時,因為不拘俗禮,且談?wù)撻g放言高論,縱談王霸,使李邕不悅。史稱李邕“頗自矜”(《舊唐書·李邕傳 》),為人自負(fù)好名,對年輕后進(jìn)態(tài)度頗為矜持。李白對此不滿,在臨別時寫了這首態(tài)度頗不客氣的《上李邕》一詩,以示回敬。
  詩中李白以大鵬自比:“大鵬一日同風(fēng)起,扶搖直上九萬里。假令風(fēng)歇時下來,猶能簸卻滄溟水。”大鵬是《莊子·逍遙游》中的神鳥,傳說這只神鳥其大“不知其幾千里也 ”,“其翼若垂天之云”,翅膀拍下水就是三千里,扶搖直上,可高達(dá)九萬里。大鵬鳥是莊子哲學(xué)中自由的象征,理想的圖騰。李白年輕時胸懷大志,非常自負(fù),又深受道家哲學(xué)的影響,心中充滿了浪漫的幻想和宏偉的抱負(fù)。在此詩中,他以“扶搖直上九萬里”的大鵬自比,這只大鵬即使是不借助風(fēng)的力量,以它的翅膀一?,也能將滄溟之水一簸而干,這里極力夸張這只大鳥的神力。在這前四句詩中,詩人寥寥數(shù)筆,就勾劃出一個力簸滄海的大鵬形象——也是年輕詩人自己的形象。
  詩的后四句,是對李邕怠慢態(tài)度的回答:“世人見我恒殊調(diào),見余大言皆冷笑。宣父猶能畏后生,丈夫未可輕年少。”“世人”,指當(dāng)時的凡夫俗子,顯然也包括李邕在內(nèi),因為此詩是直接給李邕的,所以措詞較為婉轉(zhuǎn),表面上只是指斥“時人”。“殊調(diào)”,與后面的“大言”同義,指不同凡響的言論。李白的宏大抱負(fù),常常不被世人所理解,被人當(dāng)做“大言”來恥笑。李白顯然沒有料到,李邕這樣的名人竟與凡夫俗子一般見識,于是,就抬出圣人識拔后生的故事,反唇相譏:“宣父猶能畏后生,丈夫未可輕年少!”宣父,指孔子,唐太宗貞觀十一年,“詔尊孔子為宣父”(《新唐書·禮樂志 》)。丈夫,對男子尊稱,此指李邕!墩撜Z·子罕》中說:“子曰:后生可畏。焉知來者之不如今也?”這兩句意為孔老夫子尚且覺得后生可畏,你李邕難道比圣人還要高明?男子漢大丈夫千萬不可輕視年輕人呀!后兩句對李邕又是揄揶,又是諷刺,也是對李邕輕慢態(tài)度的回敬,態(tài)度相當(dāng)桀驁,顯示出少年銳氣。
  李邕在開元初年是一位名聞海內(nèi)的大名士,史載李邕“素負(fù)美名,……人間素有聲稱,后進(jìn)不識,京洛阡陌聚觀,以為古人;騻髅寄坑挟,衣冠望風(fēng),尋訪門巷。”對于這樣一位名士,李白竟敢指名直斥與之抗禮,足見青年李白的氣識和膽量。“不屈己、不干人”笑傲權(quán)貴,平交王侯,正是李太白的真正本色。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portlandfoamroofing.com/shiju/1321329.html

相關(guān)閱讀:想回家的詩句
“更催飛將追驕虜,莫遣沙場匹馬還!钡囊馑技叭姺g賞析
小學(xué)生古詩大全
有關(guān)送別的名言詩句
中國愛國詩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