麗斯_詩歌鑒賞

編輯: 路逍遙 關鍵詞: 詩歌鑒賞 來源: 逍遙右腦記憶


麗斯

[法國]雨果

那年我十二歲;她正十六。

她個兒高,而我呢,個兒矮。

為了黃昏同她談得更自由,

我呀,總等她的媽媽走開;

然后去到她的椅邊坐下,

趁黃昏更自在地同她談話。

多少春天隨著鮮花消失了蹤影!

多少火成了死灰,多少人成了新鬼!

可記得往昔那一片深情?

可記得舊日那一叢玫瑰?

她愛我。我愛她。我們是一對

純潔的孩子,兩股清香,兩道光輝。

她天生是天使、仙女和公主。

因為比起我,她長得又高又大,

我的問題不斷如流泉向她傾注,

我的樂趣就是不停地要她解答。

她時而驚慌地避開我的目光,

我迷惘的眼神使她墜入遐想。

后來我向她賣弄我剛懂的皮毛,

夸耀我的玩具:球與靈活的陀螺;

仗著學過拉丁文,我無比驕傲;

談起菲得洛斯與?吉爾,我好不?嗦,

我目空一切:誰也休想留給我傷痕;

我告訴她:我的爸爸是個將軍。

雖然是女子,有時也必須

通過拉丁文讀經(jīng),邊想邊誦:

在教堂里,為了給她譯一節(jié)詩句,

我常常埋頭于她的書中。

每逄禮拜日我們做晚禱的時候,

天使就展開銀翼將我們保佑。

她提起我就說:“他是個孩子!”

我總是稱呼她“麗斯小姐”。

在教堂里,為了給她譯一首圣詩,

我常常埋頭于她的書頁。

終于有一天,上帝啊,你是見證!

她如花的面?碰上我如火的嘴唇。

初戀啊,你開得這么快的花苞,

你是心靈的黎明與早晨。

神奇的狂喜啊,請讓少年傾倒!

在這痛苦循蹤而至的黃昏,

初戀啊,你開得這么快的蓓蕾,

請讓我們?nèi)朊缘撵`魂依然沉醉!

(張秋紅譯)

【賞析】

1811年,雨果九歲時,和母親及兩個哥哥經(jīng)巴約納去西班牙馬德里,和父親雨果將軍團聚。在巴約納,他認識了房東女兒麗斯,相伴經(jīng)月,終身不忘。雨果后來說,這是“難以言傳的第一次閃光,這愛情的神圣的黎明”。1843年,雨果偕情人朱麗葉•德魯埃又去南方旅行,三十年前的往事涌上心頭,歷歷在目,于是寫下了這首名篇。

這首愛情詩是對初戀的記憶與懷念,寫的都是日常的小事,卻?發(fā)著一種愛情的光輝。從詩里看,雨果與麗斯的相見,大概就是寶黛初見那樣的年齡——兩小無嫌猜。因為一腔愛幕親近之心,于是等著麗斯的媽媽離開,好趁著黃昏更自在地和她說話。說過些什么話也許都已經(jīng)忘懷,但那些黃昏卻沒有隨時光的流逝而消失,永遠被藏在心里最珍貴的角落。“可記得往昔那一片深情?/可記得舊日那一叢玫瑰?/她愛我。我愛她。我們是一對/純潔的孩子,兩股清香,兩道光輝。”這幾行詩句寫得又宛轉(zhuǎn),又直接,形容的成語,清新真摯,當年的孩子與當年的愛情,沒有被世俗沾惹上一點塵埃,一直到今天,清香依然盈袖,光輝依然照心。

接著詩人又回憶起當時種種小兒女之態(tài),他向她提各種問題,夸耀玩具,還告訴她自己的爸爸是個將軍。這是個驕傲可愛的小男孩,因為喜愛比他年長一點的小女孩,就在她的世界不斷強調(diào)自己的存在。而最美好的時光,也許就是在教堂里,他為她譯拉丁文詩句的時光,他說:“每逢禮拜日我們做晚禱的時候,天使就展開銀翼將我們保佑。”讀到這段詩,好像能看到一幅畫面:幽靜的教堂里,長椅上坐著兩個孩子,他們一起將詩句誦讀,清脆的聲音傳上高高的穹頂,而穹頂之上,天使垂下銀翼,保佑這兩個孩子,也保佑這世間最純潔美好的愛情。年已不惑的詩人,在回想起那段時光時,還是用激動的熱戀中的筆調(diào)寫:“終于有一天,上帝啊,你是見證!她如花的面頰碰上我如火的嘴唇。”——在詩人的筆下,自然綻放的愛情,是得到上帝的見證與祝福的,詩句里有著浪漫主義的天真的熱情。

詩歌的最后一段,詩人從回憶轉(zhuǎn)向了對初戀的謳歌,他將初戀比作“開得這么快的蓓蕾”,“請讓我們?nèi)朊缘撵`魂依然沉醉”。這是一個詩人的深情之處,他總記得最美最好的那一刻,并且不減熱情地將它摹寫。當年的麗斯已經(jīng)不知何處,陪伴在詩人身邊的是情人朱麗葉,但也許愛情就是如此,在這個人身上懂得的愛,會在歲月中慢慢成長。(蘇七七)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portlandfoamroofing.com/shiju/111884.html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