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簡介】
《解連環(huán)·怨懷無托》由周邦彥創(chuàng)作,被選入《宋詞三百首》。這首詞與一般寫相思別情的情詞不同。相思離情還有可托情懷之人,如今卻是“怨懷無托”。詞中抒發(fā)的便是由于“怨懷無托”而生發(fā)出來的種種曲折、矛盾的失戀情結(jié)。
【原文】
解連環(huán)·怨懷無托
作者:周邦彥
怨懷無托,嗟情人斷絕,信音遼邈。縱妙手、能解連環(huán),似風散雨收,霧輕云薄。燕子樓空,暗塵鎖、一床弦索。想移根換葉,盡是舊時,手種紅藥。
汀洲漸生杜若。料舟移岸曲,人在天角。謾記得、當日音書,把閑語閑言,待總燒卻。水驛春回,望寄我、江南梅萼。拚今生,對花對酒,為伊淚落。
【注釋】
①解連環(huán):此處借喻情懷難解。
②燕子樓空:燕子樓在今灌輸徐州。這里指人去樓空。
③床:放琴的架子。
④杜若:芳草名。別稱地藕、竹葉蓮、山竹殼菜
⑤拼:不顧惜,舍棄。
【簡析】
此詞以曲折細膩的筆觸,婉轉(zhuǎn)反復地抒寫了詞人對于昔日情人無限繾綣的相思之情。全詞直抒情懷,一波三折,委曲回宕,情思悲切,悱惻纏綿。
上片由今及昔,再由昔而今;下片由對方而己方,再寫己方期待對方。
開頭三句,“怨懷無托。嗟情人斷絕,信音遼邈”,寫怨恨產(chǎn)生的根由;結(jié)尾三句,“拚今后,對花對酒,為伊淚落”,是最后的結(jié)論;中間的文字則交錯變換地描寫失戀者的思緒,全篇結(jié)構(gòu)層次清楚。上片反復表示相思之情不能斷絕。“怨懷”之所以產(chǎn)生,是因為“情人斷絕”而且“信意遼邈”,致使?jié)M腹的哀怨無所寄托,無法排遣。用連環(huán)比喻相思之情,謂相思恰如連環(huán),本不可解,縱然“妙手能解”,那也還不免藕斷絲連,就像“風散雨收”之后,仍然會殘留下輕霧薄云一樣。接著又用關(guān)盼盼“燕子樓”的典故述說縱然是人去樓空,也還剩得“一床弦索”。“床”,是古代的一種較矮的坐具:“弦索”,總指樂器。弦索仍然擺滿床上,蒙著一層灰塵,那是關(guān)盼盼的遺物,睹物思人,以喻相思之情不能斷絕。下面寫芍藥花,又寓含著往日的歡樂與離別后的凄楚。芍藥,是有特殊含義的!对娊(jīng)。溱洧》:“伊其相謔,贈之以芍藥。”又,芍藥一名“將離”,行將別離之意。“移根換葉”與“舊時紅藥”相關(guān)合,“手種”則是以親自栽種芍藥來象征精心培植愛情。
過片用《九歌·湘君》“采芳洲兮杜若,將以遺兮下女”句意,表示離別與懷念。汀洲,是水邊送別之地。人已乘舟而去,且遠天角,如今伊人不見,離去久遠,汀洲之杜若漸次成叢,而欲寄無出,亦似愁緒之與日俱增,而欲訴無地。“謾記得”以下幾句,筆鋒陡轉(zhuǎn),忽作狠心決絕之辭,謂昔日往還音書,不過是些“閑語閑言”,人已斷絕,留它何用,點個火兒燒掉算了。這是暗用漢樂府《有所思》“拉雜摧燒之,當風揚其灰”句意,以示“從今以往,無復相思”之決絕態(tài)度?墒牵o接著又拉轉(zhuǎn)回來,再暗用南朝樂府《西洲曲》“折梅寄江北”句意,請求對方把象征愛情的江南梅花寄來。這真是“剪不斷,理還亂,是離愁”啊。最生總收一筆,表明至死不變的癡心,寫得極其凄苦。“拚今生”,已站好退身步,作了終生不能遂愿的準備:“對花對酒”,是說今后雖然有花可賞,有酒可飲,卻唯獨意中人不得相見,那么,也就只好“為伊淚落”了。
此詞以寫情為主,寫主人公與情人斷絕之悲。作者善用單字領(lǐng)起下文,如“縱”、“想”、“料”、“望”,“拼”諸字,都使感情深化,文勢轉(zhuǎn)折,有助于達難達之情。
【賞析】
這首詞與一般寫相思別情的情詞不同。相思離情還有可托情懷之人,如今卻是“怨懷無托”。詞中抒發(fā)的便是由于“怨懷無托”而生發(fā)出來的種種曲折、矛盾的失戀情結(jié)。
上片“怨懷無托,嗟情人斷絕,信音遼邈。”這三句把心中郁結(jié)已久的幽怨和盤托出,來勢突兀,說明心中的痛楚已經(jīng)到了難以抑制、無可忍受的程度。這一痛楚是因為“情人斷絕,信音遼邈”。往日情人不僅絕情而且斷信,毫不留戀地棄他而去。負心如此,豈是常情所可猜度。
“縱妙手能解連環(huán),似風散雨收,霧輕云薄。”尤怨至極無以平憤,遂以譏刺口吻以泄怨怒。意思是說:這拋我而去的負心女子,把本不可解的愛情,就像古代齊王后解玉連環(huán)那樣,椎破(砸碎)解之。“解連環(huán)”的故事,見《戰(zhàn)國策·齊策六》:“秦昭王嘗遣使者遺君王后玉連環(huán),曰:‘齊多智,而解此環(huán)否?’君王后以示群臣,群臣不知解,君王后引錐椎破之,謝秦使曰:‘謹以解矣!’”這本來是一次齊國與秦國的外交斗爭,秦國有意示威,齊王后并不示弱,暗示的方法非常決斷而巧妙,所以說:“信妙手能解連環(huán)”。但以此來指女子的毅然絕情,便有譏刺對方的意味。“風散雨收,霧輕云薄。”句中的“云”、“雨”歷來暗喻男女纏綿難解之情,典出《高唐賦》。“風散”、“霧輕”暗喻這一負心女子寡情無義,她對濃如云雨的男女之戀,視為可聚可散的風與霧,毫無依憑可言。怨懷至此本應(yīng)斷絕癡情,但睹物思人,依然舊情難已。
“燕子樓空,暗塵鎖一床弦索。想移根換葉,盡是舊時,手種紅藥。”這四句一變憤懣語氣,轉(zhuǎn)為無限思量。如今人去樓空,樂器生塵,種種舊事舊情不由自主地又重上心頭。燕子樓是唐武寧軍節(jié)度使張?為愛妾關(guān)盼盼所建。張?卒后,盼盼念舊日恩愛而不嫁,其事綺艷感人。“燕子樓空”暗寓往昔纏綿之情已隨人去,借用蘇軾《永遇樂》詞“燕子樓空,佳人何在”句意,以托懷念之情。再望庭中紅藥正發(fā),較當年手種之時已根移葉換,光陰之速,人情之變,觸處皆是,教人怎生忘懷?紅藥即芍藥,是古代愛情誓約的象征物!对娊(jīng)·溱洧》:“維士與女,伊其相謔,贈之以勺藥。”鄭《箋》:“送女以勺藥,結(jié)恩情也。”唐李賀《許公子鄭姬歌》:“先將芍藥獻妝臺,后解黃金大如斗。”即源于《溱洧》之俗。“移根換葉”在詩詞中暗示情侶分散。程垓《意難忘》詞:“相逢情有在,不語意難忘。些個事,斷人腸。怎禁得?惶。待與伊、移根換葉,試又何妨”俞平伯《清真詞釋》解:“移根換葉”三句云:“然無論如何換,如何移,我總記得分明,實是當時香泥親護,玉手相將,共同扶植者也。”(俞平伯《論詩詞曲雜著》643頁)似稍欠斟酌。蓋此詞上片之“紅藥”與下片之“杜若”、“梅萼”,各占一事,各領(lǐng)一意,且都有出典。尤其“移根換葉”喻情侶分散已見蘇詞,俞老所解恰與句意相違,恐它日不能明辨,相沿輾轉(zhuǎn),特綴數(shù)語以茲后來參證。詞中“紅藥”句意既已辨明,尚須就詞中情感的變換加以點破。“燕子摟空”兩句是懷念舊時恩愛,“想移根換葉”二句雖憶舊事,卻因此而又生怨恨;貞洰敵跏址N紅藥之時,曾相誓永結(jié)情好,伊今毀誓背盟,更置誓言于何地?由此可見,伊人不只“妙手能解連環(huán)”,而且背信棄義,無所不用其極,是可為而何事不可為?至此可謂怨之已極。
下片“汀洲漸生杜若。料舟移岸曲,人在天角。”如果將這三句所表達的懷念之情,與上片歇拍詛咒詈罵之語加以比照,幾乎判若出自兩人之口。男女之愛發(fā)之于情,情之為物是不可理喻的。所以詛咒也好,詈罵也好,都是出自一片愛意。春天來臨,汀洲之上杜若漸萌,于是心中又打點起,為負心而去的情人料理一切的準備。伊已別去經(jīng)年,行舟沿著曲曲不盡的水岸漸行漸遠,料想如今已在海角天涯。即便有信有物想寄給她又寄到何處?杜若是香草,用以象征情人之間的寄贈之物!毒鸥·湘夫人》》:“搴汀洲兮杜若,將以遺兮遠者。”所以“汀洲漸生杜若”是見杜若而生“將以遺兮遠者”之情,并非要寄什么香草,人愈遠而思愈切,其情之苦可想而得。
“謾記得當日音書,把閑語閑言,待總燒卻。”因為人去日遠,所以更加盼望去者寄來只言片語的消息以慰望眼。但這一切又化為空望。回憶當初熱戀之時,紅箋密字音書不斷,至今仍置懷袖珍如至寶。事至今日才知道那只不過是些無關(guān)緊要的閑言淡語,真想付之一炬以解憤恨。樂府古辭《有所思》:“聞君有他心,燒之當風揚其灰。從今已往,勿復相思而與君絕。”(《樂府詩集》230頁)情人反目往往會把平日視為至寶的紀念物撕毀燒掉以泄怨憤。樂府《有所思》所寫便是如此,但這首詞卻與《有所思》的人物心態(tài)有所不同,詞中雖然也說道“待總燒卻”,然而只是這么想并未這么做。其癡迷之情豈不有甚于付諸行為的真的“燒卻”嗎?
“水驛春回,望寄我江南梅萼。”這兩句回應(yīng)下片過拍“汀洲漸生杜若”。意思是說:我雖有心寄信、物給你,因你行蹤不定,欲寄而勢有不能;而我仍居原處,只要你肯寄則無有不能。何況現(xiàn)已春暖冰消,水驛通航,你怎不能把江南的春梅寄我一枝聊解苦憶呢?《荊州記》:“吳之陸凱自江南寄梅至長安,贈好友范曄,并寄詩云:“折梅逢驛使,寄與隴頭人。江南無所有,聊贈一枝春。”其實“望寄我江南梅萼”的“望”不過是奢“望”而已,明知“情人斷絕,信音遼邈”,還如此奢望不已,豈非癡頑而何?但人間“無物似情濃”(張先《一叢花令》)所以才有“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李商隱《無題》)這樣的癡情灑向人間惹人去尋繹玩味!
“拚今生、對花對酒,為伊淚落。”詞人用這句極凄涼、極清醒又極真實的話語作為全詞的結(jié)尾,卻把情感推進到高峰。哀莫大于心死,今去者決絕,無可挽回,卻又不能“勿復相思而與君絕”,“對花對酒”尚且“為伊淚落”,那么無花無酒更當奈何?這些不盡之情留在詞外,令人玩索。
【作者介紹】
周邦彥(1056-1121)字美成,號清真居士。浙江錢塘(今浙江杭州市)人。北宋詞人。少年落魄不羈,后在太學讀書,宋神宗時因獻《汴京賦》為太學正。哲宗時任廬州教授、知溧水縣、國子主簿、秘書省正字。徽宗時仕途較坦蕩,先后為校書郎、議禮避榆討、大晟府提舉,為朝廷制禮作樂。晚年知順昌府和處州、南京鴻慶宮提舉。卒,贈宣奉大夫。他精通音律,創(chuàng)制不少新詞調(diào),如《拜新月慢》、《荔支香近》、《玲瓏四犯》等,F(xiàn)存詞二百余篇,多寫男女之情和離愁別恨,內(nèi)容較為單薄,調(diào)子很低沉。其詞承柳永而多有變化,市井氣少而宮廷氣多,詞風也比柳永更典雅含蓄,且長于鋪敘,善于熔鑄古人詩句,辭藻華美,音律和諧,具有渾厚、典麗、縝密的特色。如《瑞龍吟》(章臺路)、《西河》(佳麗處)等。其寫景小詞,富有清新俊逸的情調(diào),如《蘇幕遮》等。他是大晟詞人的代表,是婉約派和格律派的集大成者,開南宋姜夔、張炎一派詞風,對后世影響很大。王國維《人間詞話》說:“美成深遠之致,不及歐、秦,唯言情體物,窮極工巧,故不失為第一流之作者,但恨創(chuàng)調(diào)之才多,創(chuàng)意之才少耳。”生平祥見《宋史》卷四百四十四(列傳第二百三),有《片玉詞》。更多唐詩宋詞賞析敬請關(guān)注小學生學習網(wǎng)的相關(guān)文章。
王國維認為:“(周)先生于詩文無所不工,然尚未盡脫古人蹊徑。平生著述,自以樂府為第一。詞人甲乙,宋人早有定論。惟張叔夏(張炎)病其意趣不高遠。然宋人如歐、蘇、秦、黃,高則高矣,至精工博大,殊不逮先生。故以宋詞比唐詩,則東坡似太白,歐、秦似摩詰,耆卿似樂天,方回、叔原則大歷十子之流。南宋唯一稼軒可比昌黎,而詞中老杜,則非先生不可。昔人以耆卿比少陵,未為猶當也。"意謂周邦彥為北宋詞的“集大成者”。
【詞牌簡介】
《解連環(huán)》,詞牌名之一。雙調(diào),一百零六字。前段十一句,五仄韻,五十三字。后段十句,五仄韻,五十三字。
【格律】
仄平平仄[韻],◎平平仄仄,仄平平仄[韻]。仄仄◎,◎仄平平,仄◎仄◎平,仄平平仄[韻]!蜇破狡,◎◎仄,◎平平仄[韻]?仄◎平仄仄,◎仄◎平,◎◎平仄[韻]。
平平仄平仄仄[韻],仄平平仄仄,◎◎平仄[韻]。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仄[韻]。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韻]!蚱健,仄平仄仄,仄平仄仄[韻]。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portlandfoamroofing.com/shici/songci/623233.html
相關(guān)閱讀:《浣溪沙·紅日已高三丈透》原文+譯注+賞析
宋詞精選《點絳唇?感興》王禹?賞析
玉樓春·年年躍馬長安市
鷓鴣天?彩袖殷勤捧玉鐘
宋詞精選《清平樂·村居》辛棄疾 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