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介紹】
這首詩寫作上一個特點是善用微詞,似直而曲,有案無斷,耐人尋味,藝術(shù)上別有一番功夫。
【原文】
游太平公主山莊
公主當(dāng)年欲占春,故將臺榭壓城?。
欲知前面花多少,直到南山不屬人。
【賞析】
人物簡介
太平公主是武則天之女,封建統(tǒng)治階級中一個野心勃勃的女性。她的山莊位于唐時京兆萬年縣南,當(dāng)年曾修觀池樂游原,以為盛集。公元713年(先天二年),她企圖控制政權(quán),謀殺李隆基,事敗后逃入終南山,后被賜死。其“山莊”即由朝廷分賜予寧、申、岐、薛四王。作者所游之“太平公主山莊”,當(dāng)時已為故址。而詩題不明言“故址”,是很有蘊藉的。
全詩釋義
第一句寫公主“當(dāng)年”事。詩人游其故地而追懷其故事,是很自然的。此句“欲占春”三字警辟含深意。當(dāng)年人間不平事多如牛毛,有錢有勢者可以霸占田地、房屋,甚至百姓妻女,然而誰也不能霸占春天。“欲占春”自然不可思議,然而作者這樣寫卻活生生地刻畫出公主驕橫貪婪、欲壑難填的本性。為了占盡春光,她于是大建別墅山莊,其豪華氣派,竟使城闕為之色減。第二句一個“壓”字將山莊“臺榭”的規(guī)模驚人、公主之勢的炙手可熱極意烘托。“故”字則表明其為所欲為。足見作者下字準(zhǔn)確,推敲得當(dāng)。山莊別墅,是權(quán)貴游樂之所,多植花木。因之,第三句即以問花作轉(zhuǎn)折。詩人不問山莊規(guī)模,而問“花多少”,從修辭角度看,可取得委婉之功效;而且問得自然,因為從詩題看,詩人既是在“游”山莊,他面對的正是山花爛漫的春天;同時“花”與首句“春”字略相映帶。此句承上啟下,又轉(zhuǎn)而引出末句新意。一路看花花不盡,前面還有無數(shù)花:“直到南山不屬人。”“南山”即終南山,在京兆萬年縣南五十里,而樂游原在縣南八里,于此可見公主山莊之廣袤。偌大地方“不屬人”,透出首句“占”意。“直到”云云,它表面是驚嘆夸耀,無所臧否,骨子里卻深寓褒貶。“不屬人”與“占”字同樣寓有貶意,譴意。然而最妙的潛臺詞還不在這里。別忘了所有的一切均屬“當(dāng)年”事。山莊猶在,“前面”就是,但它屬于誰,詩人沒有說,不過早不屬于公主了。過去“不屬人”,此時卻對人開放了。山莊尚不能為公主獨占,春天當(dāng)然不可能為之獨占,終究是“年年檢點人間事,惟有春風(fēng)不世情”。這事實就是對“欲占春”者的極大嘲諷。但詩寫到“不屬人”即止,讓感慨見于言外,使讀者至今可以想見詩人當(dāng)年面對山花時富有深意的笑影。
【作者介紹】
韓愈(768—824年)唐代文學(xué)家、哲學(xué)家。字退之,河南河陽(今河南省焦作孟州市)人,漢族。祖籍河北昌黎,世稱韓昌黎。晚年任吏部侍郎,又稱韓吏部。謚號“文”,又稱韓文公。韓愈是唐代古文運動的倡導(dǎo)者,主張學(xué)習(xí)先秦兩漢的散文語言,破駢為散,擴大文言文的表達(dá)功能。宋代蘇軾稱韓愈是“文起八代之衰”,明朝人推韓愈為“唐宋八大家”之首,與柳宗元并稱“韓柳”,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著有《韓昌黎集》四十卷,《外集》十卷,《師說》等。 作品都收在《昌黎先生集》里。韓愈是一個語言巨匠。善于使用前人詞語,又注重當(dāng)代口語的提煉,創(chuàng)造出許多新的語句,其中有不少已成為成語流傳至今,如“落井下石”、“動輒得咎”、“雜亂無章”等。韓愈在思想上是中國道統(tǒng)觀念的確立者,是尊儒反佛的里程碑式人物。更多古詩詞賞析內(nèi)容請關(guān)注“小學(xué)生學(xué)習(xí)網(wǎng)”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portlandfoamroofing.com/shici/quantangshi/966838.html
相關(guān)閱讀:全唐詩 卷014 郊廟歌辭
采蓮曲 白居易詩選
鹿柴 王維詩選
卷二百二十四?杜甫的詩
全唐詩 卷043 李百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