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調(diào)歌頭》趙秉文詞作鑒賞

編輯: 路逍遙 關鍵詞: 全宋詞 來源: 逍遙右腦記憶


【作品介紹】

  《水調(diào)歌頭·四明有狂客》是金代詞人趙秉文創(chuàng)作的一首詞。該詞氣勢恢宏,想象豐富,時空交錯,古往今來,天上人間,渾然一體。作者以“謫仙”自比,充分表達了自己的向往和追求。且運筆自如,語句或流暢或生動,雖處處用典,卻又不拘泥于典,借典寓意,極富表現(xiàn)力。

【原文】

水調(diào)歌頭

四明有狂客,呼我謫仙人。俗緣千劫不盡,回首落紅塵。我欲騎鯨歸去,只恐神仙官府,嫌我醉時真。笑拍群仙手,幾度夢中身。

倚長松,聊拂石,坐看云。忽然黑霓落手,醉舞紫毫春。寄語滄浪流水,曾識閑閑居士,好為濯冠巾。卻返天臺去,華發(fā)散麒麟。

【創(chuàng)作背景】

  趙秉文其友人常以神仙或前代才人喻之并有詩文相贈,于是,趙秉文寫了這首游仙詞予以作答。

【賞析】

  這是一首充溢著濃厚的浪漫主義色彩的游仙詞。

  上片借神仙境界、前代才人的文壇佳話引發(fā)開來。“四明狂客”即唐代才子賀知章,因是四明人,故自號四明狂客。“謫仙人”指唐李白,傳說賀知章初見李白文章,驚為天人所作,故稱之為“謫仙人”。所以首句既借用了李白被賀知章稱為“謫仙人”的典故,又用“四明狂客”來指作者自己的朋友,用“謫仙人”來自比,語句雙帶,一舉兩得。“俗緣千劫不盡,回首落紅塵”意為因“俗緣未盡”,所以仙人謫落凡世,與首句相聯(lián)。“我欲騎鯨歸去”三句,典故頗多。“騎鯨人”仍指李白,傳說李白死后騎鯨歸去,而李白自己也曾自稱“海上騎鯨客”。“神仙官府”緣自唐顧況集《王源訣》:“下界功滿方超上界,上界多官府,不如地仙快活。”意思是神仙也不自在,照樣要受管束,“嫌我醉時真”就是原因之一,所以倒不如謫去仙籍,反倒自在。“笑拍群仙手,幾度夢中身”是以“謫仙”身份,對還是仙人的人們談大徹大悟的感慨。上片圍繞“謫仙”層層展開,從古到仙,渾然一體。

  下片承上片,進一步發(fā)揮詞人的豐富想象,“倚長松,聊拂石,生看云”區(qū)區(qū)九字,一幅地仙游樂圖躍然約上,這種優(yōu)美閑適的生活多么讓人羨慕!然“忽然”二字,急轉筆鋒,由靜至動,以紫毫之筆,蘸天上的里霓作墨,醉酒當書,這時的詞人是多么狂放咨意!“寄語”三句,化用古謠“滄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纓;滄浪之水濁兮,可以濯我足”之意,“閑閑居士”乃詞人自號,意思是用滄浪之水洗凈塵世間的骯臟與不平,還一個清白人間,抒了作者的高遠理想。“卻反天臺去”意返回天臺作地仙,“華發(fā)散麒麟”緣自韓愈《雜詩》“被發(fā)騎麒麟”進一步道出詞作者意欲遠離塵囂的欲世,追求清明境界的理想。

  這首詞氣勢恢宏,想象豐富,時空交錯,古往今來,天上人間,渾然一體。作者以“謫仙”自比,充分表達了自己的向往和追求。且運筆自如,語句或流暢或生動,雖處處用典,卻又不拘泥于典,借典寓意,極富表現(xiàn)力。在游仙詞中也可謂獨樹一幟了。

【作者介紹】

  元好問(1190-1257)金末元初文學家。字裕之,號遺山,世稱遺山先生。太原秀容(今山西忻州)人。是金末元初最有成就的趙秉文(1159-1232)字周臣,號閑閑,磁州滏陽(今河北磁縣)人。金大定二十五年進士。明昌中,應奉翰林文字,累官至翰林侍讀學士、禮部尚書。封天水郡侯。開興元年卒,年七十四!督鹗贰肪硪灰弧鹩袀。詩、文、書、畫皆工。劉祁云:“南渡后,文風一變,文多學奇古,詩多學風雅,曲趙閑閑、李屏山倡之。”(《歸潛志》卷八)著有《閑閑老人滏水文集》二十卷。更多古詩詞賞析內(nèi)容請關注“小學生學習網(wǎng)”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portlandfoamroofing.com/shici/quansongci/981320.html

相關閱讀:林表民的詞集
鄭達可的詞集
《千秋歲令》無名氏詞作鑒賞
岳甫的詞集
黃庭堅的詞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