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介紹】
《減字木蘭花·垂螺近額》是北宋詞人張先的作品。詞人從舞蹈的全過程中截取幾個鏡頭,加以形容刻畫,生動地呈現(xiàn)出女子優(yōu)美的舞姿和迷人的形象。古典文學室主任、研究員徐培均在《宋詞鑒賞辭典(上)》中評論此詞道:“在中國古代詩歌中,寫舞姿的名篇不多見,在宋詞中則似應以此篇為壓卷了。”
【原文】
減字木蘭花
垂螺1近額,走上紅?2初趁拍3。只恐輕飛4,擬倩游絲惹住伊。
文鴛5繡履,去似楊花6塵不起。舞徹《伊州》7,頭上宮花8顫未休。
【注釋】
垂螺:古時女子的額飾。。
?(yīn):毯子。
趁拍:合著節(jié)拍。
輕飛:指善飛的禽鳥。
文鴛:即鴛鴦,以其羽毛華美,故稱。
楊花:指柳絮。
伊州:曲調名,商調大曲。
宮花:宮中特制的花,供裝飾之用。
【白話譯文】
一名梳著下垂近額角的螺形發(fā)髻的年輕舞女以輕快的腳步上場,隨即按著音樂的節(jié)拍,在紅地毯上翩躚起舞。這位舞女身輕如燕,急速飛轉,像是要飛到天上去。真想讓空中的游絲把她牽惹住。她穿著繡有文采鴛鴦的舞鞋在紅地毯上輕快地旋轉跳躍,一會兒節(jié)奏放慢,又像柳絮一樣飄去,連一點灰塵也沒有粘惹。一曲《伊州》奏完,舞蹈停止,而舞女頭上的紅花還在顫巍巍地搖晃不休。
【創(chuàng)作背景】
一位年輕的舞女在宴會上翩躚起舞。詞人深深沉浸于舞蹈的意境,遂用詞記錄下她舞蹈的全過程。此詞也反映了當時士大夫的生活。
【賞析】
這是一首描繪少年藝妓舞蹈形象的作品。全詞以纖細巧妙的藝術手法,把從起舞到急舞、緩舞以及舞罷的全套舞蹈動作寫得層次分明,姿態(tài)各異。
上片開篇句,寫舞蹈的開始。“垂螺近額”,指下垂近額角的螺形發(fā)髻,這樣的發(fā)型,說明舞女年紀尚幼,還帶幾分稚氣。“走上紅?初趁拍”,是說這位舞女以輕快的腳步上場,隨即按著音樂的節(jié)拍,紅地毯上翩躚起舞。這二句抓住舞女的頭上裝束和腳下動作,描寫了舞蹈的第一階段。“只恐”二句是從觀眾眼中寫舞女的動作。這位舞女身輕如燕,急速飛旋,像是要飛到天上去。詞人作為觀眾,不禁為她耽心,于是想讓空中的游絲把她牽惹住。“只恐”、“擬倩”兩組虛詞,前呼后應,仰承俯注,設想奇絕,富于詩意。
換頭兩句,轉寫舞女的雙腳。她穿著繡有文采鴛鴦的舞鞋,紅地毯上輕快地旋轉、跳躍,一忽兒節(jié)奏放緩,她象楊花一樣飄去,連一絲兒灰塵也未沾惹。詞至結處,才知道伴奏的樂曲乃是《伊州》,前面所說的“初趁拍”乃是指配合《伊州》調的節(jié)拍。一曲奏畢,舞蹈停止,而舞女頭上的宮花還顫巍巍地搖晃不休。這樣的結尾極有余味,這顫動的宮花,讓人仍舊沉浸舞蹈的意境中,久久不愿醒來。
古典詩詞中專以舞蹈為題材的作品不多,此篇則是為數(shù)不多的同類作品中出類拔萃之作。詞中以纖細巧妙的筆法描繪舞技的高超,如用游絲、楊花、宮花之類質地較輕之物襯托或比喻動作的輕盈飄逸,使人如親臨親見,獲得了極高的藝術享受。
名家點評
古典文學室主任、研究員徐培均:這首詞寫舞蹈動作,但不是技術性的圖解,而是通過舞蹈塑造了一個舞女的優(yōu)美形象。在中國古代詩歌中,寫舞姿的名篇不多見,唐詩中以杜甫的《觀公孫大娘弟子舞劍器行》為最著,而在宋詞中則似應以此篇為壓卷了。
陳廷焯《詞則·閑情集》:子野詞最為近古,耆卿而后聲色大開,古調不復彈矣。
【作者介紹】
張先(990-1078)北宋詞人。字子野,烏程(今浙江湖州)人。天圣八年進士。歷任宿州掾、吳江知縣、嘉禾(今浙江嘉興)判官。皇?二年,晏殊知永興軍(今陜西西安),辟為通判。后以屯田員外郎知渝州,又知虢州。以嘗知安陸,故人稱張安陸。治平元年以尚書都官郎中致仕,元豐元年卒,年八十九。其詞內容大多反映士大夫的詩酒生活和男女之情,對都市社會生活也有所反映,語言工巧。更多古詩詞賞析內容請關注“小學生學習網”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portlandfoamroofing.com/shici/quansongci/1267576.html
相關閱讀:全宋詞之辛棄疾的詞集一
李曾伯的詞集
吳禮之的詞集
《西江月》劉過詞作鑒賞
陳云的詞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