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逍遙右腦記憶網(wǎng)-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登廬山五老峰》(作者-李白)唐詩賞析

編輯: 路逍遙 關鍵詞: 古詩大全 來源: 逍遙右腦記憶

【作品介紹】

  《登廬山五老峰》的作者是李白,被選入《全唐詩》的第180卷。


【原文】


  登廬山五老峰⑴


  作者:唐·李白


廬山東南五老峰,青天削出金芙蓉⑵。
九江秀色可攬結⑶,吾將此地巢云松⑷。


【注釋】

⑴登廬山五老峰:詩題“登”一作“望”。五老峰:廬山東南部相連的五座山峰,形狀如五位老人并肩而立,山勢險峻,是廬山勝景之一。李白曾在此地筑舍讀書。
⑵芙蓉:蓮花。《李太白詩醇》王云:“芙蓉,蓮花也。山峰秀麗可以比之。其色黃,故曰金芙蓉也。”
⑶九江:長江自江西九江而分九派,故稱。九江在廬山北面。攬結:采集、收取。
⑷巢云松:隱居!斗捷泟儆[》卷十七引《圖經(jīng)》:“李白性喜名山,飄然有物外志。以廬阜水石佳處,遂往游焉。卜筑五老峰下。


【白話譯文】

  五老峰坐落于廬山的東南,聳立如青天削出,就像一朵盛開的金色蓮花。登上峰頂可以攬取九江的秀麗景色,我將在這里巢居于云松。


【賞析】

  李白的七絕《望廬山瀑布水》膾炙人口,婦孺皆知!兜菑]山五老峰》也是一首吟詠廬山美景的佳作,描寫廬山的另一個風景點——五老峰。

  首句就是“廬山東南五老峰”,開門見山,緊扣詩題,交待了五老峰的地理位置,點明是在廬山的東南面。然而,第二句就出奇了。人們都說五老峰形似五老人,而在李白的眼里,陽光照射下的五老峰,金碧輝煌,就如同盛開著的金色芙蓉花一般。而這種山勢形狀,原本是天工造化,自然形成的,但李白卻偏偏說它是由青山削成的。這一“削”字下得極妙,它不僅相當生動地刻畫出了五老峰的險峻陡直,同時也表明詩人是由下往上仰視五老峰的。

  廬山南鄰九江,如登上廬山小天池等景點向南遠眺,就可望見九江、長江一帶的秀麗景色。而五老峰本身就在廬山的東南面,靠得更近,也就更容易看清楚。原本是九江風光全在山下,盡收眼底之意,卻被詩人說成“可攬結”,似乎可以隨手采取到一樣。所以這“攬結”二字又顯得出奇了。倘若五老峰離九江不近,被其它山峰所擋,如果它不陡直,而是平坡斜面,也就無所謂“攬結”了。因此,首句所交待的“東南”方向和地理位置,次句以“削”摹寫五老峰的陡直山勢,是為伏筆一樣,與此句的“攬結”完全照應了起來。

  五老峰地處廬山的東南面,風光優(yōu)美,山勢又如此險峻,九江的秀麗風光又可盡收眼底,山上又有著白云青松,這一切都觸動了詩人的出世思想,使他不忍離去,故而說:“吾將此地巢云松。”后來,李白果然在五老峰的青松白云之中隱居了一段時間。這首詩既反映了詩人對五老峰風光的熱愛,同時也反映了詩人的出世思想。而這出世的思想則全是由末句告訴讀者的,前面的三句全成了一種鋪寫。如果說次句是詩人由下往上仰視,那么第三句則是由上往下俯視,這一上一下,一仰一俯,正是寫法上的變換,從而將五老峰的山色特點也都寫活了。其中“削”、“攬結”等字詞的運用,不乏想象和夸張的趣味,體現(xiàn)了李白詩歌一貫所具的風格。


【作者介紹】

  李白(701年2月28日-762),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唐朝詩人,有“詩仙”之稱,最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漢族,出生于西域碎葉城(今吉爾吉斯斯坦托克馬克),5歲隨父遷至劍南道之綿州(巴西郡)昌隆縣(712年更名為昌明縣,今四川綿陽江油市青蓮鄉(xiāng)),祖籍隴西郡成紀縣(今甘肅平?jīng)鍪徐o寧縣南)。其父李客,育二子(伯禽、天然)一女(平陽)。存世詩文千余篇,代表作有《蜀道難》、《行路難》、《夢游天姥吟留別》、《將進酒》等詩篇,有《李太白集》傳世。762年病逝于安徽當涂,享年61歲。更多古詩欣賞文章敬請關注“小學生學習網(wǎng)”的李白的詩全集欄目。(http://)

  李白的詩歌創(chuàng)作帶有強烈的主觀色彩,主要表現(xiàn)為側重抒寫豪邁氣概和激昂情懷,很少對客觀事物和具體時間做細致的描述。灑脫不羈的氣質、傲視獨立的人格、易于觸動而又易爆發(fā)的強烈情感,形成了李白詩抒情方式的鮮明特點。他往往噴發(fā)式的,一旦感情興發(fā),就毫無節(jié)制的奔涌而出,宛若天際的狂飆和噴溢的火山。他的想象奇特,常有異乎尋常的銜接,隨情思流動而變化萬端。


【繁體對照】

《全唐?》卷180_19【登?山五老峰】李白

?山?南五老峰,青天削出金芙蓉。

九江秀色可??,吾?此地巢?松。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portlandfoamroofing.com/shici/gushi/1236257.html

相關閱讀:關于教師節(jié)的古詩
《冬宵家會餞李郎司兵赴同州》岑參唐詩賞析
《魯郡堯祠送吳五之瑯琊》(作者-李白)唐詩賞析
八月十五夜月賞析
《巴陵送李十二》(作者-王昌齡)唐詩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