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逍遙右腦記憶網-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蘇軾《書蒲永升畫后》閱讀答案及原文翻譯賞析

編輯: 路逍遙 關鍵詞: 高中古詩詞閱讀 來源: 逍遙右腦記憶


書蒲永升畫后
蘇軾
古今畫水,多作平遠細皺,其善者不過能為波頭起伏,使人至以手捫之,謂有洼隆,以為至妙矣。然其品格,特與印板水紙爭工拙于毫厘間耳。

唐廣明中,處士孫位始出新意,畫奔湍巨浪,與山石曲折,隨物賦形,盡水之變,號稱神逸。其后蜀人黃筌、孫知微,皆得其筆法。始,知微欲于大慈寺壽寧院壁作湖灘水石四堵,營度經歲,終不肯下筆。一日,倉皇入寺,索筆墨甚急,奮袂如風,須臾而成,作輸瀉跳蹙之勢,洶洶欲崩屋也。知微既死,筆法中絕五十余年。

近歲成都人蒲永升,嗜酒放浪,性與畫會,始作活水,得二孫本意。自黃居?兄弟、李懷袞之流,皆不及也,王公富人或以勢力使之,永升輒嘻笑舍去,遇其欲畫,不擇貴賤,頃刻而成。嘗與余臨壽寧院水,作二十四幅,每夏日掛之高堂素壁,即陰風襲人,毛發(fā)為立。永升今老矣,畫亦難得,而世之識真者亦少。如往時董羽、近日常州戚氏畫水,世或傳寶之;如董、戚之流,可謂死水,未可與永升同年而語也。
元豐三年十二月十八日夜,黃州臨皋亭西齋戲書。

22.作者稱贊蒲永升畫中表現(xiàn)出來的神逸的“活水”,而貶斥董羽、戚文秀所畫毫無神韻的“死水”,闡明了 的藝術觀點。(1分)
23.文中“然其品格,特與印板水紙爭工拙于毫厘間耳”這一句的大意是
24.下列與蒲永升等能畫出活水的原因,無關的一項是( )(2分)
A.隨物賦形 B.盡水之變 C.嗜酒放浪 D.性與畫會
25.有人說,本文雖屬畫評,卻能把人和物寫得栩栩如生,呼之欲出。你同意這樣的說法嗎?請用文中例子加以說明。(3分)
26.本文敘議結合。蘇軾的《石鐘山記》類似寫法,請簡要說明。

答案:
22.重神韻而輕形似
23.形似的作品,只不過能讓人產生一些視覺上的錯覺,畫技比工匠的印版工藝高了一點。(但這種畫法呆板俗氣,其品格只能同工匠們的印板水紋紙來比較畫技的細微差別罷了)
24.C
25.同意。如“嗜酒放浪,性與畫會,始作活水”一句將人物放浪的性格以“性與畫會”和“活水”之畫作結合。為我們展現(xiàn)飄逸靈動的畫作之際也讓我們看到了人物獨特放浪的性格特點。呼之欲出。(得1分)

同意。作者在評畫之余還描寫了人物形象,如蒲永異,作者先點出蒲永異嗜酒放浪的性格,再敘其作畫一事,遇到想畫的無論貴賤都一氣呵成,突出蒲永異的隨性不羈與對藝木的熱愛和較高的藝術造詣,人物形象生動而豐滿。(得分1分)

26.本文敘述了不同為畫者的畫作與特點,議論了不同畫作的真正價值,褒永舁等人,貶董羽之徒!妒娚接洝吠瑯拥膶懛ǎ嗍菍懥瞬煌艘约白约旱慕洑v與言論,議論了酈元之簡,李渤之陋,闡述了要究事理,不臆斷的觀點,亦屬敘議結合。(得分2分)

[注釋]:①蒲永升:成都人,宋代畫家,善畫水!、诎櫍呵鄣募y路!、凵褚荩荷耥嵤!、軐O知微:字太古,宋代畫家。、萆n黃:匆促,慌張。、撄S居?(cǎi):五代、宋初畫家。字伯鸞,成都(今屬四川)人,五代十國名畫家黃筌之子。幼傳家學,善繪花竹禽鳥,精于勾勒,形象逼真,兼擅畫奇山石景。

[譯文]:
古今畫家畫水多半都是用細小的紋路把水畫成平靜廣遠的樣子,那些畫得好的也不過是能畫出波浪起伏的樣子,以至使人用手摸畫時,有高低不平的感覺,便認為是畫得最好的了。但這種畫的品格,只不過在技法的工拙上和印板紙爭個優(yōu)劣罷了。
唐代廣明年間,隱士孫位才在山水方面畫出了新的意境。他畫奔騰的流水、巨大的波浪和山石的曲折,隨著山石形態(tài)的變化賦予水不同的形狀,把水的種種變化都畫盡了,被人稱為“神逸”。后來的四川人黃筌、孫知微都學會了他的筆法。起初,知微打算在大慈寺壽寧院墻上畫四堵湖灘水石的壁畫,規(guī)劃、構思了一年,始終不肯下筆。有一天,他慌慌張張地跑進寺內,急急忙忙地索取筆墨,揮筆時衣袖擺動,如同風吹,一會兒就畫成了。畫面上的水有一股奔騰傾瀉、急促跳躍的勢頭,波濤洶涌,就像房屋要倒塌下來似的。知微死后,這種筆法中斷了五十多年。
近年成都人蒲永?,喜歡飲酒,為人放縱不拘,性情與畫融合一道。他出來才學前人畫活水,掌握了二孫作畫的原意。即使是黃居窠兄弟、李懷?一類人都趕不上他。王公富人有時憑著勢力要他作畫。蒲永升就嘻嘻哈哈取笑他們一番,扔下筆揚長而去;碰上他想作畫時,便不選擇要畫人地位的貴賤,頃刻間就畫好了。他曾給我臨摹壽寧院壁畫中的水,畫了二十四幅,每當夏天把它們掛在高堂里潔白的墻壁上,就感到冷風襲人,使人毛發(fā)豎立。永升如今老了,他的畫很難得到,而世上能鑒別出真畫的人也少。像從前董羽、近時常州人戚氏畫的水,世上的人你傳給我,我傳給你,當做寶貝。董、戚一類人畫的水,可以說是死水,不能和永?畫的水相提并論。元豐三年十二月十八日夜,戲寫于黃州臨皋亭西齋。
【評析】:我國繪畫理論的精髓,是“形似”與“神似”的完美結合。在這篇短小精粹的題畫文中,作者通過“死水”與“活水”的對比,形象地說明了“形似”與“神似”的結合,對繪畫創(chuàng)作實踐的重要指導意義。怎樣才能達到形神兼?zhèn)洹忭嶏w動的藝術境界呢?一要有“隨物賦形”——對自然形態(tài)的山水景物具有深刻的觀察和忠實的再現(xiàn)能力;二要能“性與畫會”——把主觀感情與客觀景物融為一體。這樣就會有靈感的爆發(fā),創(chuàng)作的沖動,用一種不可遏制的激情表現(xiàn)出山水景物的形狀和神理,取得情景合一、物我難分的最高藝術境界。作者還把繪畫創(chuàng)作與畫家的個性特征和品德修養(yǎng)聯(lián)系起來,說明繪畫藝術是畫家思想品格的自然外現(xiàn),蒲永升筆下的“活水”具有一種逼人的凜凜生氣,正是因為他具有放浪不羈的性格和不畏權貴的節(jié)操。如果僅能摹寫出水的“平遠細皺”的表面形狀,而沒有畫家的思想品格在內,就只能是毫無生氣的一潭“死水”,印畫工匠的復制品,算不上什么藝術。蘇軾深知藝術的奧妙,這篇隨意揮灑的“戲書”,實在是一篇生動深刻的畫論。
[理解]:作者寫蒲永?畫水,不去直接寫他如何作畫,而是間接寫其人品,寫其畫的感染力,寫其同時代的畫家或“皆不及”或“未可與永?同年而語也”,借以反襯蒲永?畫水畫得好,收到了很好的藝術效果。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portlandfoamroofing.com/shici/944439.html

相關閱讀:王維《輞川閑居》閱讀答案
《鷓鴣天(辛棄疾)》閱讀答案
《秋思寄子由 黃庭堅》閱讀答案
濱海中學校本課程◆屆高三語文學科一輪復習◆導學案:古典詩歌鑒
《邯鄲冬至注夜思家》閱讀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