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diào)笑令?邊草》《調(diào)笑令?胡馬》閱讀答案對比賞析

編輯: 路逍遙 關鍵詞: 古詩文閱讀 來源: 逍遙右腦記憶


調(diào)笑令
[唐]戴叔倫
邊草,邊草,邊草盡來兵老。山南山北雪晴,千里萬里月明。明月,明月,胡笳一聲愁絕。

調(diào)笑令
[唐]韋應物
胡馬,胡馬,遠放燕支山下。咆沙咆雪獨嘶,東望西望路迷。迷路,迷路,邊草無窮日暮。
(1)試比較這兩首詞在內(nèi)容上的異同。
(2)戴叔倫詞運用了多種藝術手法,試就其中的兩種舉例說明。

參考答案:
(1)同:都是描寫邊塞的詞。異:戴叔倫詞反映的是士兵對長期戍邊的愁怨;韋應物詞通過對一匹焦躁不安的胡馬的刻畫,表達出一種迷惘、悲壯、憂慮的復雜情緒。
(2)①起興。開頭以“邊草”起興,感嘆長期戍邊的士兵如同邊草。在望草嘆老中也含有這種悲涼的感觸,思鄉(xiāng)之切與怨愁之深交織在一起。②烘托。通過邊草、白雪、明月,烘托了士兵靜夜思歸的心境。(或頂真、反復)


對比賞析
《調(diào)笑令·邊草》是唐代文學家戴叔倫的詞作。詞的前三句以詠草起興,點明邊地環(huán)境,又以“草盡”喻“兵老”,設喻新穎。以下兩對句依舊寫景,以“雪晴”、“月明”襯托戍卒的鄉(xiāng)思。末句摹聲,寫胡笳聲傳人戍卒耳中后所引起的心理反應。“愁絕”二字為詞眼,將戍卒戍邊的愁苦之情和盤托出。這首詞以比興手法和明白如話的語言,將荒涼苦寒的邊疆、戍邊士兵無窮的愁怨寄于廣漠夜空的凄涼胡笳聲中,揭示了中唐邊防吃緊的現(xiàn)實和民間以戍邊為苦的社會心理!墩{(diào)笑令》原來是酒席上的酒令,作者用它來寫邊事,開了邊塞詞的先聲。

《調(diào)笑令·胡馬》是唐代詩人韋應物的詞作。這首詞描繪了一幅草原駿馬圖。抒發(fā)一種迷茫人生,歸宿何處的感情。詞中先寫放牧地點,次寫迷路神態(tài),再寫草原景色,把迷路的駿馬放在廣闊昏暗的背景中。“跑沙跑雪獨嘶”、“東望西望路迷”兩句,刻劃了迷路的駿馬那種焦躁、彷徨的神態(tài),著墨無多,卻生動逼真;“遠放燕支山下”、“邊草無窮日暮”兩句,顯示了草原的寥廓、曠遠,筆力渾樸蒼茫。此詞賦物工致,氣象開闊,筆意回環(huán),清新而簡練。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portlandfoamroofing.com/shici/754571.html

相關閱讀:韓愈《試大理評事王君墓志銘》閱讀練習及答案【附譯文】
《明史?戴珊傳》閱讀練習及答案【附譯文】
歐陽修《浪淘沙(把酒祝東風,且共從容》閱讀練習及答案
《尋陸鴻漸不遇》《尋隱者不遇》閱讀答案對比賞析
黎箭《小園》閱讀練習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