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調]
雁兒落帶過得勝令
送別
劉時中
和風鬧燕鶯,麗日明桃杏。長江一線平,暮雨千山靜。 載酒送君行,折柳系離情。夢里思梁苑,花時別渭城。長亭,咫尺人孤零;愁聽,陽關第四聲。
注釋:這是一首帶過曲(元曲的一種),這首帶過曲按其內容和結構可分為兩部分,前四句是[
雁兒落]
,后面的是[
得勝令]
。
(1)
從送別角度看,這首元散曲寫了三個層次,請概括每一層次的內容。(4
分)
(2)
詩中“載酒送君行,折柳系離情。夢里思梁苑,花時別渭城” 四句,主要運用了哪一種藝術手法?請指出并作簡要分析。(3
分)
參考答案:中小學作文閱讀答案網整理
10. (1)
前四句([
雁兒落]
)為第一層次,寫送別的季節(jié)和環(huán)境氛圍。(1
分)中間四句([
得勝令]
)寫送別的情景和送別時設想別后的思念。(2
分)最后四個長短句寫離人去后送別者孤零的境況和凄涼惆悵的感情。(1
分)(指明層次并加以簡要分析才可得分。)
(2)
主要運用了虛實結合的寫法。(1
分)前兩句鋪敘送別的情景,為實;(1
分)后兩句設想別后的相互思念,為虛,這是送別時的心理活動。(1
分)(答“用典”,言之成理亦可)
【詩歌鑒賞】
這首帶過曲按其內容和結構可分為兩部分。前面的[
雁兒落]
寫景,后面的[
得勝令]
抒情。
[
雁兒落]
寫的是春景,也是寫送別的時間和地點。四句實為兩聯(lián),構成一幅畫圖。“前一聯(lián)寫近景:在一片和風麗日中鶯燕喧闐、桃杏怒放。鶯燕是以啼聲之美動聽的。但這里沒有這類具體的象聲描繪,而只著一“鬧”字,便使人似聽到一派鶯啼燕語,春天歡騰熱鬧之境界由是全出。又,聲音是靠風傳送的,所以這句是“和風鬧燕鶯”。“桃杏”以其艷麗著稱,但這里也不著意狀其姿色,而以一“明”字突現它的光采。光采是陽光照耀的效果,所以這句云:“麗日明桃杏”。下一聯(lián)寫遠景。遠景是大江、千山,視野極其開闊。“長江”在這里不是專有名詞。“江”即今長江,“長”與下聯(lián)“暮”相對,是“江”的修飾語。全句寫江不著眼于它的浩大,“長”、“一線”等詞使大江顯得秀麗;也不著眼于它的奔騰,而用一“平”字,著意于它的平緩。“千山”言山峰之多,也并不寫它的巍峨險峻,而突出它的寧靜。“暮雨”不是寫當時的雨,而是昨暮的雨。這才不與前面的“麗日”相抵牾。經昨天暮雨洗過的山巒格外蒼翠,顯出它的靜好?傊,下一聯(lián)所寫的江山風格與上一聯(lián)花鳥風格是如此諧調,鮮艷明媚的前景以平靜遼闊的背景襯托,構成一幅完美的江南春色畫圖。
[
得勝令]
敘寫離情。前四句又形成兩聯(lián)。上一聯(lián)鋪敘送別的情景。一方面將酒載到長亭設宴相餞,一方面按唐代風俗折柳相贈以示臨別依依。下一聯(lián)寫送別時的心理活動,即設想別后的相互思念。梁苑又稱梁園、兔園,是漢梁孝王修筑的園林,園內聚集著一班著名文士。“思梁苑”實際是指思念曾經相聚也是今日送別的文人朋友們,別后當然只能在夢中思念了。“花時別渭城”句也指思念中的內容,即想起春暖花開時節(jié)送別的場面。“渭城”即今咸陽,是古時長安人送別的地點。王維有一首著名的贈別詩名《渭城曲》,所以這里的渭城不是實指,而是代作別的地點。這兩聯(lián)上聯(lián)是實、下聯(lián)是虛。最后四個長短句寫離人去后送別者孤零的境況和凄涼惆悵的感情。“長亭,咫尺人孤零”是視覺形象及引起的心理感受。咫尺之間,剛才還是十分熱烈的,頃刻間只剩下孤零零的自己了。“愁聽,陽關第四聲”是聽覺形象及引起的心理感受。“陽關”即《陽關曲》,又稱《陽關三疊》,亦即前述王維的《渭城曲》,
中有“西出陽關無故人”句。以其充分表達了離人的情懷,常在離別時傳唱。原唱三遍即三疊,離情別緒已達高潮,這里“第四聲”應為第四遍、第四疊之意,由此可見離恨之長、之深了。
整首曲前半感情較平靜舒緩,后半騰挪跌宕,表現了送別時情感的復雜狀況。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portlandfoamroofing.com/shici/530592.html
相關閱讀:《采薇》閱讀答案
《送靈澈上人》閱讀答案
《牡丹 陳與義》閱讀答案
《龍?zhí)兑棺烽喿x答案
《卜算子 松竹翠蘿寒》閱讀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