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 ~7 題。馬融字季長,扶風茂陵人也,將作大匠嚴之子。為人美辭貌,有俊才。初,京兆摯恂以儒術(shù)教授,隱于南山,不應征聘,名重關(guān)西。融從其游學,博通經(jīng)籍。恂奇融才,以女妻之。永初二,大將軍鄧騭聞融名,召為舍人。非其好也,遂不應命,客于涼州武都、漢陽界中。會羌虜飆起,邊方擾亂,米谷踴貴,自關(guān)以西,道?相望。融既饑困,乃悔而嘆息,謂其友人曰:“古人有言:‘左手據(jù)天下之圖,右手刎其喉,愚夫不為!匀徽撸F于天下也。今以曲俗咫尺之羞,滅無貲之軀,殆非老莊所謂也!惫释鶓s召。四,拜為校書郎中,詣東觀【注】典校秘書。是時,鄧太后監(jiān)朝,騭兄弟輔政。而俗儒世士,以為文德可興,武功宜廢,遂寢?狩之禮,息戰(zhàn)陣之法,故猾賊從橫,乘此無備。融乃感激,以為文武之道,圣賢不墜,五才之用,無或可廢。元初二,上《廣成頌》以諷諫。頌奏,忤鄧氏,滯于東觀,十不得調(diào)。因兄子喪,自劾歸。太后聞之怒,謂融羞薄詔除,欲仕州郡,遂令禁錮之。太后崩,安帝親政,召還郎署,復在講部。出為河間王廄長史。時車駕東巡岱宗,融上《東巡頌》,帝奇其文,召拜郎中。融才高博洽,為世通儒,教養(yǎng)諸生,常有千數(shù)。善鼓琴,好吹笛,達生任性,不拘儒者之節(jié)。居宇器服,多存侈飾。嘗坐高堂,施絳紗帳,前授生徒,后列女樂,弟子以次相傳,鮮有入其室者。嘗欲訓《左氏春秋》,及見賈逵、鄭眾注,乃曰:“賈君精而不博,鄭君博而不精。既精既博,吾何加焉!”著《三傳異同說》。注《孝經(jīng)》、《論語》、《詩》等,所著賦、頌、碑、誄……凡二十一篇。初,融懲于鄧氏,不敢復違忤勢家,遂為梁冀草奏李固,又作大將軍《西第頌》,以此頗為正直所羞。八十八,延熹九卒于家。遺令薄葬。論曰:馬融辭命鄧氏逡巡隴漢之間將有意于居貞乎既而羞曲士之節(jié)惜不貲之軀終以奢樂恣性黨附成譏固知識能匡欲者鮮矣。夫事苦,則矜全之情;生厚,故安存之慮深。登高不懼者,胥靡之人也;坐不垂堂者,千金之子也。原其大略,歸于所安而已矣。(節(jié)選自《后漢書•馬融傳》)【注】東觀:漢代宮中藏書、著書的機構(gòu)。4 .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3 分)
馬融字季長,扶風茂陵人,將作大匠馬嚴的兒子。馬融長相英俊,善于言辭很有才氣。起初,京城的摯恂用儒術(shù)教授生徒,在南山隱居,不答應朝廷征召聘任,在關(guān)西一帶名氣很大,馬融跟著他游學,學識淵博精通儒學經(jīng)典。摯恂認為馬融有奇才,就把女兒嫁給了他。永初二,大將軍鄧騭聽說了馬融的名聲,把他召為舍人,但是馬融內(nèi)心很不樂意,就沒答應,客居在涼州的武都和漢陽境內(nèi)。恰逢羌虜迅猛擾邊,邊境混亂不安,糧價飛漲,關(guān)內(nèi)以西之地,路上餓死的人隨處可見。馬融在陷入饑餓困苦后,才后悔并且嘆息著對朋友說:“古人有這樣的話:‘左手拿著天下的地圖,右手割斷自己的喉管,這是愚蠢的人都不做的事情!赃@樣的原因,是生命比天下更寶貴,F(xiàn)在因為一點點世俗的屈辱,而毀滅自己高貴的身體,這大概也不是老子莊子所認可的啊!庇谑蔷痛饝肃囼s的邀請。永初四,任命為校書郎中,到東觀做典校秘書。這個時候鄧太后主持朝政,鄧騭兄弟輔佐她。而當時淺陋的儒生和讀書人,都認為可以大興文德,武力應該廢止,于是停止打獵的禮儀,停息作戰(zhàn)布陣的法令,所以狡猾的盜賊放縱橫行,乘朝廷當時沒有防備。馬融于是感慨激憤,認為文武之道,圣賢都沒有放棄,勇、智、仁、信、忠五才,沒有一個可以廢止。元初二,上奏《廣成頌》來規(guī)勸進諫此事!稄V成頌》的上奏,違逆(得罪)了鄧氏,馬融被滯留在東觀,十都沒有調(diào)任新職。因為哥哥的孩子死了,他便向朝廷請求回鄉(xiāng)。太后聽到這個消息很生氣,認為馬融羞辱輕視了朝廷的任命,想到州郡做官,于是下令監(jiān)禁他。太后死后,安帝劉祜親政,把他召回郎署做侍從郎官,又做了皇帝的侍講官。后離開京師做了河間王的廄長史。當時皇帝車馬東巡泰山,馬融上了一篇《東巡頌》,皇帝認為他的文章寫得很不一般,召他進京任命為郎中。馬融才高博學,是當時的一個大學者,教授的學生常以千數(shù)。擅長演奏琴,喜歡吹笛子,性情放達率真,不拘泥于儒士的禮節(jié)。居室房屋里的器物服飾,多有奢侈講究的裝飾。曾經(jīng)坐在高堂上,掛著絳紗帳,前面教授學生,后面排列著女樂,學生按照次序傳習他的學說,很少有人登堂入室。曾經(jīng)想注解《左氏春秋》,等到看到賈逵、鄭眾的注解,就說:“賈先生精深而不廣博,鄭先生廣博而不精深。又精深又廣博的,誰又能超過我呢?”著《三傳異同說》,注《孝經(jīng)》、《論語》、《詩》等,所著賦、頌、碑、誄……一共二十一篇。當初,馬融被鄧氏懲罰,不敢再違逆得罪權(quán)勢人家,于是替大將軍梁冀起草奏書參奏李固,又寫了吹捧梁冀的《西第頌》,因此被正直之人羞恥。八十八歲,延熹九死在家中。留下遺囑要求簡單安葬自己。
(范曄)評價說:馬融不應鄧騭之請,猶豫徘徊在隴、漢一帶,是想要堅守自己的操守嗎?接著卻羞愧于孤陋寡聞的人保持所謂的名節(jié),愛惜自己高貴之身,最終因為奢侈享樂放縱心性,糾合親附朋黨成為別人譏笑的對象,原本就知道懂得節(jié)制自己欲望的人很少啊。大概做事艱苦,那么顧惜保全自己的想法就少一些;生活優(yōu)厚,所以想要安定保全自己的顧慮就多了。登上高處而不害怕的,那是刑徒之人;不坐在屋檐下的,那是家有千金之人。推究其中主要的原因,歸于他們所處的環(huán)境不同罷了。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portlandfoamroofing.com/shici/528171.html
相關(guān)閱讀:陳三立《夜舟泊吳城》閱讀練習及答案
虞集《至正改元辛巳寒食日示弟及諸子侄》閱讀練習及答案
王思任《游敬亭山記》閱讀練習及答案
《華陽國志?后賢志?李宓傳》閱讀練習及答案【附譯文】
《宋史?何灌傳》閱讀練習及答案【附譯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