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逍遙右腦記憶網(wǎng)-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xùn)練學(xué)習(xí)方法!

喜遷鶯-曉行-劉一止-閱讀答案鑒賞賞析欣賞試題

編輯: 路逍遙 關(guān)鍵詞: 詩詞閱讀及答案 來源: 逍遙右腦記憶


喜遷鶯|曉行

劉一止

曉光催角。聽宿鳥未驚,鄰雞先覺。迤邐煙村,馬嘶人起,殘月尚穿林薄。淚痕帶霜微凝,酒力沖寒猶弱。嘆倦客、悄①不禁,重染風(fēng)塵京洛。 追念,人別后,心事萬重,難覓孤鴻托。翠幌嬌深,曲屏香暖,爭念歲寒飄泊。怨月恨花煩惱,不是不曾經(jīng)著。這情味,望一成②消減,新還惡。

注:①悄:宋人口語,簡直的意思。②一成:宋人口語,一點點地,漸漸地。

8.詞的上闋從哪些角度表現(xiàn)“曉行”?請簡要分析。(6分)

9.這首詞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新還惡”對表達感情有什么作用?請簡要分析。(5分)

8.①聽覺角度。角聲催促,鳥還未被驚醒,鄰戶的雞已啼鳴,這是凌晨在驛站客舍聽到的情景,點明題中的 “曉”字。(2分,點明角度1分,具體分析1分)②視覺角度。連綿村莊,晨煙未散,行人起,叢林中殘月在天,這是曉行所見的情景。(2分,點明角度1分,具體分析1分)③感覺角度。眼淚被寒霜微微凝結(jié),為御寒而喝的酒,還不夠抵抗天氣的寒冷,這是寫曉行的感觸和感受。(2分,點明角度1分,具體分析1分)(以上三個角度中第三個角度也可以寫觸覺或心理,其他說法不可以,要嚴格按采分點給)

9.第一問:這首詞表達了作者思鄉(xiāng)懷人的惆悵和羈旅漂泊的倦怠。(2分,思鄉(xiāng)和羈旅漂泊各1分,需要根據(jù)原文“倦客”“風(fēng)塵”“念”“別”“孤鴻”等詞語的分析答出深度,否則只能給1分)

第二問:詩人原本希望這傷感惆悵的“情味”會隨時間漸漸“消減”,卻不料新近的愁情更加濃重,(2分,這就是翻譯此句,但是一定要概括分析出感情的變化)這“新還惡”四字,總結(jié)了詩人所有的哀愁,強化了此愁之濃。(1分,只要答出“總結(jié)或強化詩人濃愁”之一就可以給分)

詩歌鑒賞參考資料:

譯文:

黎明的曙光催響了號角聲。聽呵夜宿的鳥兒尚未驚醒,四鄰的雄雞卻早早地引頸高鳴。連綿不斷的村落煙霧朦朧,馬在嘶叫人已起來活動,殘月不在樹林的枝梢穿行,早行的我睹物憂傷懷,淚痕上白色霜花凍凝,殘存的酒力已弱,難以抵抗清晨的寒冷。哀嘆我‘厭倦了客旅飄零,簡直不情愿重新沾染京洛的風(fēng)塵迷?。

我總是追思懷念她和我離別以后,定然是心事萬千重得,難尋覓一只離群孤鴻將信息為我傳送。嬌倚著翠綠的窗簾深居閨中,曲繞的貢屏呵熏香暖融融,怎料想我只身飄泊歲寒霜冷。怨月之圓缺,恨花之枯榮,這種煩惱,也曾在我心中涌動。這種煩惱情味,本想望消減一成,卻不斷新來的煩惱更苦更深。

常識拓展:

《喜遷鶯》,詞調(diào)名,始見于由唐入蜀的韋莊詞,為雙片小令,四十七字,又名《鶴沖天》、《萬枝》、《喜遷鶯令》、《燕歸梁》。北宋蔡挺衍為長調(diào)一百零二字。

陳振孫《直齋書錄解題》卷二十一說,劉一止“嘗為‘曉行’詞盛傳于京師,號‘劉曉行’”,可見當時人對此詞的贊賞。

晚唐溫庭筠《商山早行》詩:“雞聲茅店月,人跡板橋霜”以簡約概括著稱于世,此詞則以細膩入微給人深刻的印象。

許昂霄說“‘宿鳥’以下七句,字字真切,覺曉行情景,宛在目前,宜當時以此得名”(《詞綜偶評》),這評語是確當?shù)摹?/p>

上片迤邐敘述了晨曦微露、清角哀鳴、雞聲相應(yīng)、馬嘶人起、殘月穿林的種種情景,造成促迫而清冷的氛圍,以襯托作者厭于行旅、倦于仕宦的心情。

下片著重抒情,描寫作者無從排遣的思鄉(xiāng)懷遠之情,并以嗔怨對方來強調(diào)自己飄泊羈旅的苦惱,層層轉(zhuǎn)折,婉曲有致。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portlandfoamroofing.com/shici/510065.html

相關(guān)閱讀:《同兒輩賦未開海棠二首(之二) 元好問》閱讀答案
陸游《鷓鴣天》閱讀答案試題賞析高考語文模擬試卷
《祝英臺近?除夜立春》閱讀答案
杜牧《金谷園》宋祁《落花》閱讀答案及解析
【南宋】張孝祥《水調(diào)歌頭?過岳陽樓作》高考詩歌鑒賞閱讀答案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