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漢】
劉
楨
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風(fēng)。風(fēng)聲一何盛,松枝一何勁!
冰霜正慘凄,終歲常端正。豈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
譯文:
高高聳立的山上的松樹,在山谷中吹來的瑟瑟風(fēng)中挺立。
風(fēng)聲是多么強大,松枝有是多么勁挺!
冰與霜正下得猛烈急驟,而松柏卻整長久端正挺立。
難道不怕遭受嚴寒嗎?松柏有不懼嚴寒的本性!
賞析
:
開頭第一句描寫出全詩的主體——
松數(shù)的形象:亭亭立與山上。第二句采取對立的方式寫亭亭之松所處的環(huán)境(背景):瑟瑟谷中風(fēng)。在瑟瑟的山谷風(fēng)聲中,松樹高聳的立在山上,這一形象,可以稱得上“
雄偉”
。三、四兩句對風(fēng)聲與松樹都予以展開描寫,描寫它們在對立中所展現(xiàn)的情狀。
以上寫的是“
亭亭山上松”
在風(fēng)中的形象,以下四句寫松樹在冰霜嚴寒中的形象。“
冰霜正慘凄”
,先渲染環(huán)境的嚴酷,再寫松樹的表現(xiàn):“
終歲常端正”
。為什么松樹在這種惡劣的環(huán)境中能夠“
終歲常端正”
?詩人先以反詰句寫出疑問:“
豈不罹凝寒”
,然后從容回答:“
松柏有本性”
。
如果說前面四句主要寫松上形象的話,那么后面四句則主要寫松樹的品質(zhì)。它雄偉挺拔,不懼怕任何惡劣嚴酷的環(huán)境。這樣,松樹的形象才得到完整的表現(xiàn)。
全詩以簡練的語言、勁挺的風(fēng)格寫出了松樹的鮮明形象,其實是以比興手法象征詩人自己的性格與抱負,詩中因此融入了對松樹贊頌的深厚感情。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唐】
王勃
城闕輔三秦,風(fēng)煙望
五津
。與君離別意,同是宦游人。
海內(nèi)存知己,天涯若比鄰。
無為在歧路,兒女共
沾巾
。
譯文 :
三秦之地拱衛(wèi)著都城長安,彌漫的霧中怎么也望不到想象中的五津 。
我與你都充滿著離別愁意,(因為我們)都是遠離家鄉(xiāng),外出做官的人 。
只要四海之中有了解自己的人,天涯海角也好似親密近鄰。
(
我們)
不要在分手的路口,像青男女那樣(讓淚水)沾濕佩巾。
鑒賞:
該詩是送別詩的名作,詩意慰勉勿在離別之時悲哀。起句嚴整對仗,三、四句以散調(diào)相承,以實轉(zhuǎn)虛,文情跌宕。第三聯(lián)“
海內(nèi)存知己,天涯若比鄰”
,奇峰突起,高度地概括了“
友情深厚,江山難阻”
的情景,千古傳誦,有口皆碑。尾聯(lián)點出“
送”
的主題。
全詩開合頓挫,氣脈流通,意境曠達。一洗古送別詩中的悲涼凄愴之氣,音調(diào)爽朗,清新高遠,獨樹碑石。
此詩一洗往昔送別詩中悲苦纏綿之態(tài),體現(xiàn)出高遠的志趣和曠達的胸懷。“
海內(nèi)存知己,天涯若比鄰。”
兩句,成為遠隔千山萬水的朋友之間表達深厚情誼的不朽名句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portlandfoamroofing.com/shici/496966.html
相關(guān)閱讀:古詩閱讀《別云間》參考答案
《使至塞上》閱讀答案
《金陵酒肆留別 李白》閱讀答案
《與夏十二登岳陽樓》閱讀答案(選擇)
曾鞏《詠柳》閱讀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