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意象,即是作者的“意”與“物”的交融,是作者的“意”通過“物”的具體反映。換句話說,意象就是寓“意”之“象”,就是用來寄托主觀情思的客觀物象。意象是一個個表意的典型物象,是主觀之象,是可以感知的,具體的。意象是詩歌的主要表現(xiàn)形式之一,眾多意象的有機結(jié)合,便是詩的形象。
不知哪位評論家曾經(jīng)說過:要步入詩歌的殿堂,請先叩響意象的門環(huán)。從古今中外詩歌的創(chuàng)作和表現(xiàn)的情懷來看,作詩的基本單元是意象。
所謂意象,即是作者的“意”與“物”的交融,是作者的“意”通過“物”的具體反映。換句話說,意象就是寓“意”之“象”,就是用來寄托主觀情思的客觀物象。意象是一個個表意的典型物象,是主觀之象,是可以感知的,具體的。意象是詩歌的主要表現(xiàn)形式之一,眾多意象的有機結(jié)合,便是詩的形象。
意象構(gòu)成意境的主要方式
意象通常是指自然意象,即取自大自然的借以寄托情思的物象。許多古詩名句如“野火燒不盡,春風(fēng)吹又生”、“秋風(fēng)吹渭水,落葉滿長安”、“春色滿園關(guān)不住,一枝紅杏出墻來”,其中的意象,都是自然意象。
意象構(gòu)成意境主要有兩種情況:
一、由一個意象構(gòu)成一個意境。
如王冕的《墨梅》:“我家洗硯池邊樹,朵朵花開淡墨痕。不要人夸顏色好,只留清氣滿乾坤。”詩中只有一個意象——墨梅。但這梅已非自然界之梅,而是作者心中之梅,一樹帶著墨色的有個性的梅。細(xì)細(xì)品味,我們能感受到詩中有一種狂放不羈,特立獨行,安然自適的藝術(shù)境界,這種境界是通過這樹梅形成的,這就是本詩的獨特意境。一般詠物詩大都如此。
又如柳宗元的《江雪》:“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本詩只有一個意象——江雪,沒有人蹤甚至沒有鳥跡的白茫茫一片的江雪。江雪與詩中的人物,戴著蓑笠的老翁,構(gòu)成本詩深遠(yuǎn)的意境:境與人互為映襯,作者孤傲高潔的個性展露無余。
二、由幾個意象組合形成意境。
如李白的《送孟浩然之廣陵》:“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lián)P洲。孤帆遠(yuǎn)影碧空盡,惟見長江天際流。”這首詩由一系列單個的意象——黃鶴樓、煙花、孤帆、長江等組合起來。詩中沒有直抒對友人依依不舍的眷戀,而是通過孤帆消失、江水悠悠和久佇江邊若有所失的詩人形象,引發(fā)讀者無盡的審美想象,形成了詩歌雋永的意境。
又如賈島的《尋隱者不遇》:“松下問童子,言師采藥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處。”本詩有三個意象:松、山、云。三個意象構(gòu)成一幅含義深邃的意境:老松聳立,大山云遮,我尋訪隱者,知道他在山中,卻無法找到。這些意象暗示我們隱者的超凡脫俗,行蹤難覓,也寄予作者的向往和惆悵;甚而引發(fā)人們思考,生活中很多的東西我們都可望而不可即。
意象組合詩其“意”與“象”的關(guān)系,又大致可分三種情形:
其一,通篇鋪陳意象,無一語點明題旨,詩人情懷完全寄寓于意象之中。
例如,杜甫絕句:“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里船。”一句一景,待“東吳萬里船”出現(xiàn),“青春作伴好回鄉(xiāng)”的歸思才隱約浮現(xiàn)于詩箋之上!峨防崭琛罚“敕勒川,陰山下,天似穹廬,籠罩四野。天蒼蒼,野茫茫,風(fēng)吹草低見牛羊。”通過對草原風(fēng)光的描繪,透露出北國詩人對家鄉(xiāng)的熱愛和依戀之情。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portlandfoamroofing.com/shici/487290.html
相關(guān)閱讀:《登崖州城作》閱讀答案
《九日齊山登高》閱讀答案
《春夜聞笛》《采桑子》比較閱讀答案
閱讀《陌上!罚ǜ酱鸢福
《野夕答孫郎擢》閱讀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