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春思》與金昌緒《春怨》閱讀試題對比賞析

編輯: 路逍遙 關(guān)鍵詞: 古詩文閱讀 來源: 逍遙右腦記憶
春思
李白
燕草如碧絲,秦桑低綠枝。
當君懷歸日,是妾斷腸時。
春風不相識,何事入羅幃?

春怨
金昌緒
打起黃鶯兒,莫教枝上啼。
啼時驚妾夢,不得到遼西。
1.兩首詩分別表現(xiàn)了抒情主人公怎樣的思想感情?(5分)
2.這兩首詩在寫法上有其共同點,那就是“無理而妙”——看似無理,卻自是妙語。請分別指出兩首詩中無理而妙的詩句,并作簡要賞析。(6分)
參考答案
(1)李詩:思婦對遠在燕地衛(wèi)戍夫君的思念之情以及她對愛情的堅貞。金詩:思婦對遠征遼西丈夫的思念之情。
(2)①李詩:“春風不相識,何事入羅幃。”怪不相識的春風跑到自己的羅帳里來并斥責春風,怪得無理。但正是無理,卻巧妙地表現(xiàn)了女主人公對丈夫的忠貞。②金詩:“打起黃鶯兒,莫教枝上啼。”表面上看,思婦打鳥是因為鳥驚擾了她的夢,但從本質(zhì)上來說,能否夢到丈夫與鳥無關(guān)?此茻o理,卻巧妙地寫出了思婦對丈夫的強烈思念。


對比賞析
《春思》是唐代偉大詩人李白所創(chuàng)作的新題樂府詩。

譯文
燕草剛?cè)绫探z之時,秦地的桑樹已綠樹成陰了。當君才開始想家的時候,妾已相思得肝腸欲斷了。春風啊春風,我與你并不相識,你為何闖入了我的羅幃?
此詩寫一位出征軍人的妻子在明媚的春日里對丈夫夢繞魂牽的思念,以及對戰(zhàn)爭早日勝利的盼望,表現(xiàn)思婦的思邊之苦及其對愛情的堅貞。全詩言辭樸實無華,情景交融,神骨氣味高雅渾然,富有民歌特色。


《春怨》是唐代詩人金昌緒創(chuàng)作的一首五言絕句。這首詩運用層層倒敘的手法,描寫一位女子對遠征遼西的丈夫的思念。首句寫婦女“打起黃鶯”的動作,次句寫“打起”的原因是“莫教啼”,三句寫“莫教啼”的目的是不使其“驚妾夢”,四句又寫“妾夢”是到遼西會見丈夫。全詩意蘊深刻,構(gòu)思新巧,獨具特色。

這首小詩以妍美的生活意象體現(xiàn)幽怨的情思:在一家庭院的樹梢頭上,有幾只愛唱歌的黃鶯兒正在歡唱著,突然,住室的門被打開了從里面走出一位紅顏少婦,嗔怒地把唱得正歡的黃鶯兒趕跑了,口里還喃喃不已地自言自語著。
  這就是此詩要描繪的一幅生活畫面,春光如此可愛,黃鶯兒婉轉(zhuǎn)的歌聲又那么悅耳動聽,這位少婦為何無心欣賞良辰美景,反而要把黃鶯兒趕走。原來,她的丈夫久戍邊疆,遙遙千里,音容杳無,她寂寞惆悵而又無可奈何,只能寄希望于夢中和親人相見。此刻,也許她在夢境中正走在去邊地的路上,滿心歡喜地盼望著和丈夫的會面,不知趣的黃鶯兒偏偏在這個時候驚擾了她的美夢,她連這種虛幻的安慰也不能得到,必會把一腔悵恨無端地向著黃鶯兒發(fā)泄。
  五言絕句妙在以小見大,語短意長,這首詩正是如此。它攝取了一位少婦日常生活中一個饒有趣味的細節(jié),反映了一個重大的社會課題。詩中所說的遼西,為唐朝東北邊境軍事要地,據(jù)史載,當時在唐朝東北邊境上居住著奚、契丹等少數(shù)民族,唐王朝和契丹族之間多次發(fā)生戰(zhàn)爭,朝廷曾先后派武攸宜、張守?等進擊契丹人。天寶之后,契丹族更加強大。由于邊事頻仍,到遼西一帶戍守的士卒往往長期不得還家,甚至埋骨荒陲。因此,廣大人民希望統(tǒng)治者能夠安撫邊庭,過安定團聚的生活。唐代有不少詩人曾寫過這個題材,如高適著名的《燕歌行》就涉及張守?擊契丹事。令孤楚也寫過一首五絕《閨人贈遠》:“綺席春眠覺,紗窗曉望迷。朦朧殘夢里,猶自在遼西。”這兩詩的主旨與《春怨》并無二致,構(gòu)思也頗為相似。不過,《閨人贈遠》雖不能把丈夫盼回,卻畢竟在夢中同親人見了一面,《春怨》連這種虛幻的美夢也沒有做成,怨情尤為沉重而凄惋。它以頗富民歌風味的清新的語言,通過一個意蘊豐富的動作性細節(jié)的描寫,含蓄而又深刻地表現(xiàn)了廣大人民在當時所承受的精神痛苦與哀怨情緒。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portlandfoamroofing.com/shici/1298459.html

相關(guān)閱讀:陳與義《詠水仙花五韻(其一)》閱讀答案及賞析
吳梅村《望江南》閱讀答案及賞析
陸游《鷓鴣天?送葉夢錫》閱讀練習及答案
劉因《秋蓮》閱讀練習及答案
李白《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閱讀答案附翻譯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