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元春
入瓶過十日,愁落幸開遲。不借春風發(fā),全無夜雨欺。
香來清凈里,韻在寂寥時。絕勝山中樹②,游人或未知。
【注】①譚元春:“竟陵派”創(chuàng)始人,生活在明末政亂時,無緣步入仕途,性格孤傲,多奇思偏見。②山中樹:山中野梅。
(1)王安石的“墻角數(shù)枝梅,凌寒獨自開”堪稱中國傳統(tǒng)詠梅詩歌中的佳句,試比較王詩中的“梅花”和譚詩中的“瓶梅”有何不同。
(2)這首詩主要采用了什么手法?表達了怎樣的思想感情?試結(jié)合全詩簡要分析。
明代詩人譚元春《瓶梅》:這首詩主要運用了對比的手法,請簡要分析.
參考答案:譚元春《瓶梅》主要運用了對比的手法,對比瓶中梅花和山中梅花.瓶梅遲發(fā),但終究開花了,雖然不像山梅有春風催發(fā),有夜雨侵襲,梅在瓶中是孤獨的,卻因為孤獨更添風韻.特別是詩人的最后一聯(lián)“絕勝山中樹,游人或未知.”表達了詩人喜愛瓶梅勝過山梅.
譚元春是中國古代的著名作家和文學理論家,但他一生中,多年奔波在科舉路上,深受科舉考試之苦.他久困諸生,屢試不利,瓶梅也是詩人的人生寫照.
分析首聯(lián)詩人對“瓶梅"思想感情前后的變化
答:首聯(lián)翻譯:折下的梅枝置于瓶內(nèi)已經(jīng)有十多天了,我本來有些擔心梅枝會枯萎,誰料梅花還是延期開放了,不由令我有種失而復(fù)得的喜悅.
思想感情前后的變化:由期待轉(zhuǎn)為失落,由失落轉(zhuǎn)為喜悅.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portlandfoamroofing.com/shici/1256359.html
相關(guān)閱讀:楊萬里《荊溪集》序閱讀練習及答案
王維《輞川別業(yè)》閱讀練習及答案
姚合《閑居》閱讀練習及答案
《李浩,字德遠》閱讀答案及譯文
楊萬里《好事近》(月未到誠齋)閱讀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