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不谷:諸侯自稱的謙辭。
9.下列對句中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10.下列各組語句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3分)
11.下列對文中語句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12.下列用來描述宋昭公的成語,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13.將下面的句子譯為現(xiàn)代漢語。(6分)
臣齋而具食甚潔,日中而不飯。
天下之君皆不肖,夫疾吾君之獨賢也,故亡。
14. 虢君是昏君,其御者竟然稱之為“大賢”,對此你怎么看?請從下列《論語》選文中提取你需要的信息,結合文章內容談談認識。(5分)
【注】犯:(當面)觸犯。不廢:不被廢棄,指有官做。答案:
二(23分)
9.(3分)D
13.(6分)
【答案示例】
我齋戒后準備的食物非常干凈,但是您到了中午還不吃飯。
天下的國君都沒有才德的,(人們)嫉妒(嫉恨)您一個人賢明,所以您才會流亡在外(或:亡了國)。
【評分參考】句中“齋”“具”“日中”三個要點各1分,句中“不肖”“疾”“亡”三個要點各1分。意思對即可。有其他錯誤酌情扣分。
14. (5分)
【答案示例1】
我認為御者的做法錯誤。子曰:“勿欺也,而犯之。”孔子認為臣子不能欺騙君主,若君主有錯要敢于當面冒犯。御者明知虢君國破流亡的原因是喜歡諂媚、拒絕諫言,卻稱之為“大賢”,這是欺騙;其目的是為了自保,這是自私?梢姡叩淖龇ú皇钦钡某甲铀鶠。
【答案示例2】
我認為御者的做法正確?鬃釉f,“邦無道,免于刑戮”。如果國家(君主)無道,就要保護自己,使自己遠離刑戮。御者一開始直言指出“君好諂媚”,引得虢君大怒,此時御者明白虢君已經(jīng)無藥可救,因此假意夸贊虢君是大賢,目的是取得其信任,自己能伺機逃走。御者明白應該放棄執(zhí)迷不悟的無道之君,保存自己,這是一種智慧。
【評分參考】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portlandfoamroofing.com/shici/1244293.html
相關閱讀:唐寅《友鶴圖》閱讀練習及答案
古代詩歌鑒賞試題練習及答案匯編
蔣春霖《虞美人》閱讀答案及賞析
白居易《秋雨夜眠》閱讀練習及答案
李清照《滿庭芳?殘梅》閱讀答案及翻譯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