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逍遙右腦記憶網(wǎng)-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xùn)練學(xué)習(xí)方法!

《宋史?吳奎傳》閱讀練習(xí)及答案【附譯文】

編輯: 路逍遙 關(guān)鍵詞: 古詩文閱讀 來源: 逍遙右腦記憶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題目。
吳奎,字長文,濰州北海人。性強記,于書無所不讀。舉《五經(jīng)》,至大理丞,監(jiān)京東排岸。慶歷宿衛(wèi)之變,奎上疏曰:“涉春以來,連陰不解。今衛(wèi)士之變,起于肘腋,流傳四方,驚駭群聽。聞皇城司官六人,其五已受責,獨楊懷敏尚留。人謂陛下私近幸而公法,且獲賊之際,傳令勿殺,而左右輒屠之。此必其黨欲以滅口,不然,何以不奉詔?”遂乞召對面論,仁宗深器之。
入為右司諫,改起居舍人,同知諫院。每進言,惟勸帝禁束左右奸幸?篱_封府尹魏?,出?越州。彭思永論事,詔詰所從受?裕骸坝贩ㄔS風聞,若窮核主名,則后誰敢來告以事?是自涂其耳目也。”上為罷不問。
至和三年,大水,詔中外言得失?鲜柙唬骸氨菹略谖蝗哪辏鴥λ梦戳。陛下勿聽奸人邪謀,以誤大事。若倉卒之際,柄有所歸,書之史冊,為萬世嘆憤。臣不愿以圣明之資,當危亡之比。此事不宜優(yōu)游,愿蚤裁定!钡鄹衅溲,拜翰林學(xué)士,權(quán)開封府。
奎達于從政,應(yīng)事敏捷,吏不敢欺。富人孫氏辜榷①財利,負其息者,至評取②物產(chǎn)及婦女。奎發(fā)孫宿惡,徙其兄弟于淮、閩,豪猾畏斂。治平中,丁父憂,居喪毀瘠,廬于墓側(cè),歲時潔嚴祭祀,不為浮屠事③。
神宗初立,奎終制,以故職還朝。逾月,參知政事。時已召王安石,辭不至?唬骸臣嘗與安石同領(lǐng)群牧,見其護短自用,所為遼闊。萬一用之,必紊亂綱紀!蹦嗣瓕。
御史中丞王陶,以論文德不押班事④詆韓琦,奎狀其過。詔除陶翰林學(xué)士,奎執(zhí)不可。陶又疏奎阿附。陶既出,奎亦以資政殿大學(xué)士知青州。司馬光諫曰:“奎名望清重,今為陶奎,恐大臣皆不自安,各求引去。陛下新即位,于四方觀聽非宜!钡勰苏倏鼩w中書。及琦罷相,竟出知青州。明年薨,年五十八。贈兵部尚書,謚曰文肅。(節(jié)選自《宋史•列傳第七十五》)

【注】 ①辜榷,壟斷。②評。涸u,憑,仗勢;取,拿走,搶走。③浮屠事,佛教禮儀。④文德不押班事:文德殿,皇帝主要政務(wù)活動場所;押班,百官朝會時領(lǐng)班,管理百官朝會位次。唐制,以監(jiān)察御史二人任其事。宋制,由參知政事、宰相分日押班。
小題1:對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 A.陛下私近幸而屈公法  屈:彎曲,扭曲。此處指違逆,不遵從。
B.此事不宜優(yōu)游優(yōu)游:猶豫。
C.奎適終制適:剛好。
D.今為陶絀奎絀:通“黜”,揭發(fā)……短處。
小題2:以下六句話,分別編為四組,表現(xiàn)吳奎“忠君而諫”的一組是(  )
①陛下私近幸而屈公法、谖﹦竦劢笥壹樾摇、蹥q時潔嚴祭祀,不為浮屠事 
④萬一用之,必紊亂綱紀、菰t除陶翰林學(xué)士,奎執(zhí)不可、蘅秩顺冀圆蛔园玻髑笠 A.①④⑥ B.①③⑥ C.②③⑤ D.②④⑤
小題3:下列對原文有關(guān)內(nèi)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 A.吳奎博覽群書,通過科考擔任了大理寺丞,并在慶歷年間御前侍衛(wèi)兵變時,向仁宗皇帝上書解讀了引起兵變的天氣征兆,皇帝對此深信不疑,也非常器重他。
B.開封府尹被吳奎彈劾后就被外調(diào)到越州,皇帝也想知道有關(guān)舉報信息的來源,卻被吳奎拒絕了,理由就是如果查到報信人的名字恐怕再沒有人敢提供舉報信息了。
C.至和三年的時候,皇帝想了解朝廷內(nèi)外的意見,此時吳奎提出不能因為確定皇太子的事而影響到君主的圣明資質(zhì)。
D.雖然經(jīng)過司馬光的勸諫,吳奎沒有立刻被皇帝外調(diào)到青州,可最終還是因韓琦被免去相位而出任青州。
小題4:把文言文閱讀材料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10分)
(1)若倉卒之際,柄有所歸,書之史冊,為萬世嘆憤。
(2)臣嘗與安石同領(lǐng)群牧,見其護短自用,所為迂闊。


答案:


小題1:D
小題2:D
小題3:A
小題4:(1)如果在匆忙急促的時候,大權(quán)旁落,記錄在史冊上,也為萬代后人所嘆惜憤恨。(2)我曾與王安石一起兼任州郡長官(領(lǐng)管州郡,或是:同時擔任牧守),看到他常為自己的錯誤辯護,而且自以為是,所做之事迂腐不切合實際。

小題1:
試題分析:絀:通“黜”,貶謫。實詞題目近些年考核有難度加大的趨勢,并且考題選項中夾雜出現(xiàn)通假字、古今異義、詞類活用等文言現(xiàn)象。答題的方法有“結(jié)構(gòu)分析法”“語法分析法”“形旁辨義法”“套用成語法”“套用課本法”但這些方法都需要一定的文言功底,最好方法是把所給的詞義代到原文中去,看語意是否通順來確定答案的正確與否,后面有“帝乃召奎歸中書”句可知此句應(yīng)為貶謫的意思。
小題2:
試題分析:此類題目先看題干中有沒有“直接表現(xiàn)”的字樣,然后分析所給文段是否是題干中要求的人物的所作所為,再分析是否是題干中要求的性格,用排除法做準確率高還節(jié)省時間,此題沒有“直接”對象是“吳奎”性格特征是“忠君而諫”,①不是吳奎的話,③是守孝時候的事情,④是司馬光的話。排除這三項可以得到答案。
小題3:
試題分析:此類題目一般不會太難,命題方向重要是人物、時間、地點、事件的混淆和關(guān)鍵詞語的誤譯。抓住這幾方面仔細對讀原文找到錯誤,應(yīng)該很簡單。選項A“對此深信不疑”不當,因為仁宗和為此召集面議了。
小題4:
試題分析:翻譯題是區(qū)分度較大的題目,一定要注意直譯,因為判卷時間較緊,一般就看重點詞語的翻譯情況,所以如果不是直譯有時意思對可能老師誤判。還要注意文言句式,如果有考綱規(guī)定的“判斷句”“被動句”“賓語前置句”“定語后置句”“介賓短語后置句”“省略句”在翻譯中一定要有所體現(xiàn)。重點詞語:(1)若??如果,柄??大權(quán),書??記錄,為??表被動,嘆憤??嘆惜憤恨。(2)嘗??曾,領(lǐng)??兼任,自用??自以為是,迂闊??迂腐不切合實際。


【參考譯文】
吳奎, 字長文, 濰州北海人。記憶力強, 博覽群書。通過《五經(jīng)》科貢舉考試,官至大理寺丞, 監(jiān)管京東排岸司的工作。仁宗慶歷年間御前侍衛(wèi)政變后, 吳奎上書說:“開春以來, 陰雨連綿, 氣候反常。如今的兵變,發(fā)生在重要部門,流傳到四面八方,讓所有人驚駭不已。聽說皇城司官六人中已處罰五人, 只有楊懷敏還留用。人們說皇上任人唯親, 以情枉法;钭椒促\后, 您下令留活口, 可有人擅自殺掉了他們。這些人必然是反賊的同黨想要滅口, 否則,為什么不聽從皇命?”于是請求仁宗召見面議, 深受仁宗器重。
后調(diào)回京城任右司諫, 又改任起居舍人、同知諫院(專給皇上提建議)。每次極言進諫, 都是勸仁宗約束近侍佞媚拍馬之輩。吳奎于是上書彈劾開封府尹魏?, 結(jié)果魏?被調(diào)到越州。彭思永論事時, 仁宗追問其中一些消息來源, 吳奎代答說:“按照法律, 御史有權(quán)保護其消息的來源, 如果追問告密之人,那以后還有誰敢為我們提供情況? 這豈不是自己遮掩自己的耳目嗎?”仁宗于是不再追問了。
至和三年,天下大鬧水災(zāi), 詔令朝野議論朝政得失。吳奎上書說: “皇上在位三十四年了, 還未確定皇位繼承人。皇上不要聽小人的鬼話, 誤了大事。如果在匆忙急促的時候,大權(quán)旁落, 記錄在史冊上, 也為萬代后人所嘆惜憤恨。我不愿意皇上以如此賢明的資質(zhì)而抵擋危險存亡的較量(遇到不測)。這件事不能猶豫, 希望您早日決定! 皇帝被他的話感動了,授他翰林學(xué)士一職,管理開封府。
吳奎通曉從政之道, 遇事靈敏迅速, 下吏不敢欺瞞。富人孫氏壟斷了財務(wù), 有虧欠他利息的人, 直至被奪家產(chǎn)、妻女。吳奎收集了孫氏的歷年罪惡, 發(fā)配孫氏兄弟到淮、閩, 有聲勢的不法之徒從此害怕、收斂了。英宗治平年中, 趕上父親離世, 悲痛傷身, 在墓旁搭棚守墓, 逢年過節(jié)時以潔凈、莊嚴地祭奠, 不舉行佛教禮儀。
神宗剛即位時, 吳奎剛守滿孝, 官復(fù)原職。一月后, 升任參知政事。當時神宗已經(jīng)召見王安石, 王推辭不來。吳奎說:“我曾與王安石一起兼任州郡長官(領(lǐng)管州郡,或是:同時擔任牧守),看到他常為自己的錯誤辯護,而且自以為是,所做之事迂遠不切合實際。萬一受重用, 必然擾亂朝綱。”于是命王安石任江寧知府。
御史中丞王陶, 因為韓琦不去文德殿押班而詆毀韓琦, 吳奎陳述王陶的過失;噬舷铝罡娜瓮跆諡楹擦謱W(xué)士, 吳奎仍堅決說不可以, 王陶又上奏吳奎迎合依附韓琦。王陶被調(diào)出京城后, 吳奎也以資政殿大學(xué)士的身份任青州知州。司馬光勸皇帝說: “吳奎名望清正顯重,現(xiàn)在因為王陶而貶謫吳奎, 恐怕大臣們會感到不安,都要求辭官;噬蟿偧次, 這樣做對于天下的議論不合適!鄙褡谟谑钦倩貐强ブ袝∪温殹5鹊巾n琦罷相后, 吳奎最終出任青州知州, 第二年逝世, 享年五十八歲。被追認為兵部尚書, 謚號文肅。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portlandfoamroofing.com/shici/1213550.html

相關(guān)閱讀:《童趣》及答案
人教版初中課內(nèi)文言文中考真題精選【七、八級,含答案】
韓愈《唐正議大夫尚書左丞孔公墓志銘》閱讀練習(xí)及答案
元稹《遣悲懷(謝公最小偏憐女)》閱讀練習(xí)及答案
劉辰翁《永遇樂》(璧月初晴)閱讀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