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逍遙右腦記憶網(wǎng)-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xùn)練學(xué)習(xí)方法!

《蝶戀花?月下醉書雨巖石浪》閱讀答案

編輯: 路逍遙 關(guān)鍵詞: 古詩文閱讀 來源: 逍遙右腦記憶
蝶戀花•月下醉書雨巖石浪
辛棄疾
九畹芳菲蘭佩好①。空谷無人,自怨蛾眉巧。寶瑟泠泠千古調(diào),朱絲弦斷知音少。
冉冉年華吾自老。水滿汀洲,何處尋芳草?喚起湘累②歌未了,石龍舞罷松風曉。
注:①《離騷》云:“紉秋蘭以為佩。”屈原常用香草和美人來比喻自己高潔的操守。
雨巖:地名,在江西永豐縣西博山中。石浪:雨巖的一塊巨石,長三十余丈,狀甚怪;篇末“石龍”指此。
畹:古代稱30畝為一畹。
湘累:指屈原。冤屈而死叫“累”,屈原是投湖南汨羅江而死的,所以前人稱他為湘累。

(1)簡要說明上片“自怨蛾眉巧”一句運用了什么修辭手法。(2分)
(2)上片寫以蘭為佩、蛾眉空好、寶瑟弦斷分別有什么作用?(3分)
(3)下片抒發(fā)了詞人哪些情感?(6分)
參考答案
(1)運用了借代的手法。(1分)以蛾眉借代女子美麗的容顏。(1分)。或者回答:運用了比喻的手法。(1分)以美人比喻自己(1分)。
(2)象征自己高潔的操守;表明自己志潔才高,但無用武之地;寫出了難尋知音的孤寂。(每點1分)
(3)英雄遲暮的失落,壯志難酬的無奈,無人理解的苦悶,忠而被棄的怨憤。(每點2分,答對三點即可)


(1)本詞抒發(fā)了詞人怎樣的感情?
(2)本詞在表達藝術(shù)上,成功地學(xué)習(xí)了屈原抒發(fā)政治感憤的手法,請結(jié)合作品具體分析。
參考答案
(1)本詞抒發(fā)了詞人壯志未酬和知音難覓的憂怨感情。(2分)
(2)作者以比興、象征之法,用香草美人自喻,曲折有致地表達出滿腹的幽憤。(2分)作者連用芳菲、蘭佩、蛾眉等極富象征意義的意象,來表明自己雖有高尚的品質(zhì)和過人的才干,卻長期閑置,無用武之地。“水滿汀洲,何處尋芳草”二句,用芳洲水漲,芳草難覓喻示理想難以實現(xiàn)的可悲處境。(能結(jié)合詞作作出恰當?shù)姆治黾唇o3分)


1.下列對對本詞理解,不正確的兩項是( )(5分)
A.廣泛地吸取了前人的文學(xué)成果,得于屈原作品者尤多。作者那堅韌執(zhí)著往而不返的愛國主義精神,與屈原所謂“鷙鳥之不群兮,自前世而固然” (《離騷》)極為相似
B.詞的主題,是抒發(fā)作者不得志與少知音的牢騷情懷,作者并不是直接說出自己的心事,而是通過比興的手法,以香草美人自喻,曲折有致地表達出滿腹的悲憤。
C.作者連用蘭佩芳菲、蛾眉空好、寶瑟弦斷這三個極富象征意義的詞,來表明自己雖有高尚的品質(zhì)和過人的才干,卻遭受南宋朝廷當權(quán)的主和派的嫉妒和排擠,長期投閑置散,無用武之地,而且知音寥寥,無人理解自己。
D.年輩早于作者的民族英雄岳飛在他的《小重山》詞的結(jié)尾感嘆說:“欲將心事付瑤琴,知音少,弦斷有誰聽?”;此詞上闋最后二句即化用岳飛之詞,以寶瑟清音,彈得弦斷也無人會意為喻,表達了與岳飛不一樣的愁緒。
2.該詞抒發(fā)了詞人怎樣的思想感情?試結(jié)合下闋詞句進行分析。(6分)

參考答案
1.AD
2.全詞抒發(fā)了詞人自感虛度年華、政治失意、理想難以實現(xiàn)而又知音難覓的痛楚之情。“冉冉”句感慨年華已逝,虛度此生。“水滿”“何處”二句,用汀洲水漲、芳草難覓喻示理想難以實現(xiàn)的可悲處境。結(jié)尾二句,再次訴說在人世難尋知音的苦惱,于是只得在大醉之后喚起屈原同唱失意之歌。


簡析
《蝶戀花·月下醉書雨巖石浪》是南宋著名詞人辛棄疾的一首詞。詞的主題,是抒發(fā)作者不得志與少知音的牢騷情懷,作者并不是直接說出自己的心事,而是通過比興的手法,以香草美人自喻,曲折有致地表達出滿腹的悲憤。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portlandfoamroofing.com/shici/1132939.html

相關(guān)閱讀:《宋史?韓世忠傳》閱讀練習(xí)及答案【附譯文】
滕賓《鵲橋仙》閱讀練習(xí)及答案
宋湘《梅修重有浙江之行》(其二)閱讀練習(xí)及答案
李益《從軍北征》王昌齡《從軍行(其二)》閱讀答案對比賞析
《梁書?陶弘景傳》閱讀練習(xí)及答案(附譯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