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每一個中國人來說,春節(jié)絕對是一年中最隆重、最熱鬧的一個傳統(tǒng)節(jié)日,也是我最盼望的日子。我的家鄉(xiāng)在遼闊的東北三省。奶奶是正宗的吉林人。因此在過年習俗上無不散發(fā)著“東北味兒”。
在我的記憶中,小時侯奶奶家住大院子,每當臨近春節(jié)的時候家中總是洋溢著一種忙碌的氣氛,準備的東西也十分豐富光年貨炮竹就堆得一座小山那么高,院子里有一間“祭堂”(廚房)。臘月二十三這一天家中都會“祭灶”,爺爺奶奶會“請”(其實是買)灶王爺灶王奶奶的畫,恭恭敬敬的掛在廚房墻上。在廚房里的方桌上放四盤干果,通常是家中有什么放什么。但唯獨灶糖必須有。我那時以為灶王爺和我一樣是個“糖罐子”,可奶奶告訴我芝麻灶糖又甜又好吃可以讓灶王爺“上天言好事,回宮降吉祥”但無論再好吃那灶糖總是進了我的肚子。奶奶還會囑咐爺爺殺一只公雞,因為相傳灶王爺是坐公雞來的。不給他坐騎怎么能讓他回去為我們某吉祥呢?
祭完灶就是臘月二十四了,改掃塵嘍!奶奶總是親自去每間房子掃塵撣灰。爺爺總是發(fā)揚“革命沖在第一位”的軍人精神。承擔了清洗各種窗簾被褥的工作。就連我的小堂弟也緊跟全家勞動的步伐,把平時用來擦鼻涕的小手絹清洗了一番。此時家中彌漫著歡歡喜喜搞衛(wèi)生,干干凈凈迎新春的歡樂氣氛。
大年三十早上奶奶會貼上“倒福”(其寓意福已到)和春聯(lián),有時還會貼上“門神”做完這些重頭戲來了——準備年夜飯。從中午開始全家老少齊動員,你端盆來我炒菜。天上飛的地上跑的水里游的統(tǒng)統(tǒng)被端上了飯桌,好不誘人。
除了新春大餐外還有兩樣兒純東北的美食——“凍梨”和“銀元餃子”。東北天氣寒冷一些水果凍過后會有不同于平常的味道,吉林最有名的非“秋梨”莫屬了。秋梨剛摘下來是又酸又澀,于是人們想了一個辦法:把秋梨放在樹邊蓋上一層樹葉子凍上一段時間,凍過的梨子又酸又甜可口極了,一咬梨汁四濺吃罷后只能用一個字形容“爽”!有年冬天春燕表姑從吉林來新疆過年,特地帶了一箱子凍秋梨給奶奶重溫家鄉(xiāng)味。奶奶咬了一口便說道:“這玩意才是吉林那疙瘩兒的真品,不是贗的!”凍梨在年夜飯后吃可以解酒解油膩。那天我一口氣吃了5個凍梨,但一時飽了口福卻換來了一夜的跑廁所。奶奶說凍梨解凍后才能吃呢,可我把它當冰棍了,不過那味道絕對可以與冰棍媲美。
“恭喜發(fā)財,紅包拿來”哈哈,又輪到我拿壓歲錢了。每年爺爺奶奶發(fā)紅包時,總會說幾句祝福我們的話,比如好好學習,健健康康之類的話,兒孫們都會說上幾句吉祥話。那時壓歲錢不只帶給了孩子們快樂,也賦予了老人們對孩子們的殷切希望和對家庭興旺的美好希冀。
如今奶奶已搬入了樓房,灶堂也早已變成了廢墟,灶王爺也不知去哪兒降吉祥了,來年會在這片土地上蓋幾座新房。年貨也在不會堆的如小山高了,年夜飯也只需一個電話就可以解決。奶奶也不再帶著我走街串巷收紅包了,收紅包也變成了一種必要的形式。那凍梨已不知何時我能再次“銷魂”,還有那個壞我牙齒害得我嗷嗷叫的“銀元餃子”也失去了歡樂的味道,而那帶著濃濃東北味兒的春節(jié)也只能在記憶中咀嚼回味兒了……
春節(jié)是我國一個古老的節(jié)日,也是全年當中最重要的一個節(jié)日,春節(jié)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歷史。在中國,春節(jié)已成為一個家喻戶曉的傳統(tǒng)節(jié)日了。春節(jié),是熱鬧的象征,是團圓的象征。
我的家鄉(xiāng)在建西,這兒的春節(jié)習俗我最熟悉不過了。我們這的春節(jié)差不多在農(nóng)歷臘月二十四就開始了,這一天,也就是小年。在這天里,幾乎家家戶戶都在祭灶:在灶臺上方的墻壁上貼上一張紅色的灶君畫像。還得把這一天買來的“灶糖”、“灶餅”和各種糕點放進盤子里裝好,擺在畫像前。最后還要點上幾柱香,來接灶神爺來家里吃東西。在民間,還有一個幽默的說法:如果灶神爺來了你加,并且吃了你家里人供上的物品,他就會一直住在你家的鍋灶里。其實,這種說法也只不過是為了喻意著年年都能過上豐衣足食的好日子。
祭灶過后,就開始打掃衛(wèi)生,叫做“掃塵”。因為“塵”與“陳”為諧音,在新春來臨之前掃塵有“除舊布新”的涵義。這樣做是為了把一切窮運和晦氣統(tǒng)統(tǒng)都掃出門。每逢春節(jié)來臨,家家戶戶都要打掃環(huán)境,清洗各種器具,拆洗被套和窗簾。到處都洋溢著歡歡喜喜掃塵,干干凈凈迎新春的歡樂氣氛。“掃塵”過后,大人們就開始準備年貨,為了讓家人們吃上一頓好的年夜飯,他們也不辭辛苦。
終于到了大年三十,大家都開始貼春聯(lián),為節(jié)日增加喜慶的氣氛。除此之外,人們還要貼上倒著的“福”字。“福”字指“福運”、“福氣”,把“福”字倒著貼,表示“幸福已到”、“福氣已到”,F(xiàn)在的“福”字貼,更是花樣繁多,有的還有在“福”字的周圍加上壽星、壽桃、龍鳳呈祥、五谷豐登和鯉魚躍龍門等等圖案。
到了大年三十晚上,家家戶戶都在做年菜,家鄉(xiāng)春節(jié)的的食物,一般都有一定的喻意。例如,過年時家家常吃餃子,餃子的形狀像元寶,過年時吃餃子有“招財進寶”之意。過年時,人們還吃年糕,因為“年糕”與“年高”為諧音,所以有“年年都能步步高升”的意思。另外,年糕的式樣有方塊的黃、白年糕,象征著黃金和白銀,有“新年發(fā)財”意思。還有,過年人們都吃魚,有“年年有余”的意思……
做好了年菜,一家人團聚在一起吃年夜飯,分外的熱鬧。一家人難得能團聚在一起吃一頓豐盛的大餐,因此,所有的人都是開開心心,其樂融融的。
吃過了年夜飯,大家各自回到自己的小家庭,洗澡過后,穿上新衣,迎接新年的到來,F(xiàn)在,大多數(shù)人家都會在這一天晚上觀看中央一套直播的“春節(jié)聯(lián)歡晚會”。直到新年的鐘聲敲響后,大家才會放鞭炮,放煙火。這樣的鞭炮聲和煙花會一直到深夜。
新年過后的第一天,也就是正月初一。晚輩都要到長輩家里去拜年,祝長輩們長壽安康。另外,長輩還要分別給晚輩們壓歲錢。因為“歲”與“祟”諧音,晚輩得到壓歲錢有“平平安安過了一歲”的意思。這一天里,同輩人如果見了面,也要說聲新年好。以示對對方的新年祝福。
家鄉(xiāng)的春節(jié)過得多么熱鬧啊!這樣一個喜慶的節(jié)日,這樣一個古老的傳統(tǒng)。一直延續(xù)至今,可見它對人們是多么重要。我愛家鄉(xiāng)的春節(jié)。
“羊羊”得意辭舊歲,金猴獻瑞賀新年。在猴年來臨之際的除夕夜,你們有什么特別節(jié)目呢?是逛花街?大購物?團圓大餐?還是特別節(jié)目?而我們一家子在家舉行了一次別開生面的春節(jié)聯(lián)歡會。
第一個節(jié)目是我的小提琴獨奏“龍的傳人”,雖然拉得不太嫻熟,但總能拉出個模樣來。
第二個節(jié)目是爸爸和媽媽的夫妻對唱“讀書郎”,他們倆的歌聲不怎么樣,不過沒關(guān)系,志在參與嘛。
看了這兩個節(jié)目,你可能覺得沒趣,但先別忙,俗話說,好戲在后頭嘛。接下來是兩個游戲,保管你看得高興。
第一個游戲是“看動作,猜成語”,也就是一個人做動作,另外兩個人來猜。媽媽先演,接著輪到我,最后是爸爸。
媽媽開始表演了,只見她一會兒搔搔頭,一會兒又抓抓耳,一會兒又眨眨眼睛,一會兒又做個鬼臉,嘻嘻地笑著,抿著嘴,眼睛睜得大大的,滴溜溜地轉(zhuǎn),鬼精靈著呢!活像一只不安分猴子。爸爸咯咯地笑著說:“小霞,瞧,開心大猴子來嘍!”媽媽板起臉說:“你們快猜啊!”但她也忍不住哈哈地笑起來。
看媽媽的動作,我已猜到了八九分,但就是忘記了兩個字,只好拼命搜索枯腸。爸爸見我苦思冥想的樣子,便得意地說:“小霞,你猜著了嗎?我猜出來啦。”我聽見了,更加著急,心想:“平常積累了那么多的成語,怎么到了關(guān)鍵時刻就不記得呢!真是氣死老太婆了。”爸爸見我還沒有說話,就得意洋洋地說:“好了,我揭曉嘍。答案就是……”就在這電閃火石之間,我的腦里靈光一閃,脫口而出,“是搔頭抓耳。”。媽媽贊賞地說:“我的女兒就是棒,是搔頭抓耳,就是搔頭抓耳。”爸爸見我搶了它的頭獎,調(diào)皮地瞟了我一眼,說:“我演的你一定猜不中。”我向爸爸俏皮地眨眨眼睛,說:“我的成語,媽媽肯定比你猜得快。”果然不出我所料,媽媽果然猜得比爸爸快,但我也猜不中爸爸的成語。爸爸很瀟灑地說:“咱們握手言和吧。”我還真覺得好笑,捂著嘴偷笑著說:“嘿嘿……,好,好呀。”
第二個游戲是“大吉大利”,也就是地板上有兩條線,一條是底線,一條是終線。人就在底線上把一個橘子滾出去,誰離終線最近,誰就贏,超過終線的算輸。
先由爸爸滾。爸爸不知怎么搞的,前幾次他都拿第一,這一次竟超過了終線。我可高興了,拍著手說:“嘿,這么快就少了一個競爭對手。”
話音剛落,媽媽已經(jīng)開始滾了。媽媽的技術(shù)可不怎么樣,力度不足,橘子在離終線還有三十厘米的地方停了下來。
這回該到我了,我滿懷信心,控制好力度把橘子滾了過去。橘子離終線越來越近了,我的心也越來越緊張,怕橘子超過了終線。還好,我看見橘子在離終線5厘米的地方停下了,我高興得手舞足蹈,喊:“我贏了!”,亞軍是媽媽。我和媽媽各獎了一只毛茸茸的公仔。我頑皮地對爸爸說:“你今晚可要到客房去睡了。”爸爸笑著問:“為什么。”我俏皮地回答:“媽媽這么喜歡那個公仔,今晚還不抱著公仔睡?”媽媽點著我的鼻子說:“你這個小鬼頭!”爸爸在一旁撲哧撲哧地笑。
如果你覺得好玩的話,明年除夕夜,歡迎參加我家的春節(jié)聯(lián)歡會。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portlandfoamroofing.com/riji/890981.html
相關(guān)閱讀:觀察含羞草的作文100字
溫暖的手作文400字
一次難忘的燒烤
快樂的勞動
一次難忘的社會實踐5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