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明剛
①
在故都的某個雪天里,突然想到老家江南的蓑衣來了。
②
滿目彤云里,翻讀一本江南的畫冊,心情一派寧靜和暢。那連綿的蒼翠山巒,那層層疊疊的梯田,那高低錯落猶如穿著蓑衣的房舍,總給人以平和與安詳。滿谷煙云,繚繞著江南的煙花三月。三月的江南,春光迷漫,而鄉(xiāng)村道上穿著蓑衣的趕著牛群的牧童,總把一管纏綿的委婉笛聲傳入了我的耳鼓。而穿著蓑衣在微雨中插秧的山地漢子,則把一篇耕作文章呈現(xiàn)在我的眼前了。
③
我很少聽到歌唱江南蓑衣的歌曲,江南的鄉(xiāng)野之歌似乎除了采茶桃花和籬笆修竹外,就沒有別的了。而蓑衣卻依然沉睡在古典中,青箬笠,綠蓑衣,斜風細雨不須歸。西塞山就在我的記憶中與我隔岸相望。這江南的景色一半是屬于蓑衣的,這季節(jié)的一半還是屬于蓑衣的。不光是春天,還有下雪的隆冬,獨釣寒江的孤舟蓑笠翁,一直在我眼前描繪
著悠遠的江南山水。在風景中出沒的穿蓑衣的人,不僅僅是牧童,而且還有漁人,他們都是志趣清雅的高人。一蓑風雨,一葉孤舟,一片蘭漿,一彎明月,順流而下,逐草而居,是多么瀟灑逍遙啊。我常把穿蓑戴笠的人稱之為隱士和佛陀,且看那蓑衣似乎張開詩歌或者哲學的虛玄的羽翼翩翔在空明中,如神靈一般幽黑而深邃。這是自由狂放的,是寒山中的極致,遠峰、孤舟、煙雨和蕭寺,只是絕妙的陪襯。江南的蓑衣飄揚在詩意中。一襲蓑衣穿行在時空,猶如達摩的一葦渡江,把無限的禪機融入空蕩和蒼茫之中。
④
江南蓑衣是平常的,一種極不起眼的家用物什,與鐮刀、鋤頭和竹笠一起靜默和諧地相處。在風雨中的勞作是艱辛的也是歡愉的,蓄滿微涼的憂郁。當踏歌的農(nóng)夫帶著一身泥水,從田里山間歸來,蓑衣和竹笠隨即被掛在墻上,農(nóng)夫歇息了,而它們則開始了默默的對話。蓑衣注定是蓑衣,竹笠注定是竹笠,似乎與主人一樣無法逃避命運的擺布,無法擺脫生活的清寒。它們的主人一直向往著遠方,但總無法走出這片山坳,他與他的老牛一起在這片小小的田地間一圈一圈地跋涉著,總超越不了這歷史因襲的圓周率。雨中的蓑衣凝望著主人口鼻間升騰的氣息,如霧般的慨嘆著,幽幽地懷想著,難道主人真的沒有幸福的愿望,沒有絲毫改變命運的企圖
?
⑤
盡管如此,蓑衣一定與主人相依為命,樂享清貧的。它害怕的是主人會在某一個時刻逃離,與它們不告而別。蓑衣和主人同樣的勞累和憔悴。歲月的風刀霜劍早已撕裂了它的前襟。它們畢竟誕生或者寂滅在理想的記憶中,當它們在塵封的空間被人翻撿,被人展示的時候,江南的蓑衣,是否還眷念著他主人日益蒼老憔悴而衰弱的容顏
?
⑥
在更加蒼黃的時日,主人來不及與它打招呼,溶進城市街衢的喧囂。當他在難得的寂靜時分一個人端坐,蓑衣的影子就清晰地顯現(xiàn)出來了,在腦海的某個角落里難以拂去。在某個下著微雪的夜晚,在某個寂寥的街道上,在街燈漠漠的照映下,他忽然發(fā)現(xiàn)了久違的江南蓑衣的影子。在某個茶室和酒吧間,他看見蓑衣還有他的竹笠高掛在髹漆得艷紅或者金黃的柱子和墻壁上,落滿紅塵。那里不適合它們
!
主人想,此刻,它們像陪酒女郎,像示眾者,像引頸自戮的罪囚。它們的心里會是如何想啊
!
那些酒客茶客是不知道的。江南的蓑衣和竹笠經(jīng)地尋找,在遠遠的翹首遠望。它們想,城市里會下雪或者下雨,能解除心頭的焦渴。它們想,下雨了,主人會重新穿戴起它們,飄飄揚揚地瀟灑地走過雨巷。
⑦
來自江南的主人躲在暗角,兩眼噙淚。他在等待著內(nèi)心的救贖。
14
、文章第
③
段引用了唐代詩人張志和《漁歌子》一詩中的句子,作者這樣寫的目的是什么
?(6
分
)
15
、
請簡要賞析下面兩個句子的表達效果。
(6
分
)
(1)
而蓑衣卻依然沉睡在古典中。
(2)
它們像陪酒女郎,像示眾者,像引頸自戮的罪囚。
16
、從全文看,
“
江南蓑衣
”
在文中有哪些含義
?
請分條列舉。
(4
分
)
17
、
“
江南的蓑衣和竹笠經(jīng)地尋找,在遠遠的翹首遠望。
”
一它們在遠望什么
? “
來自江南的主人躲在暗角兩眼噙淚。他在等待著內(nèi)心的救贖。
”
他為什么等待
“
內(nèi)心的救贖
”?(6
分
)
參考答案:
13
、
1
磐石方且厚
蒲葦一時紉
或植杖而耘耔
登東皋以舒嘯
海日生殘夜
2
、雁字回時
與子同澤
修我矛戟
晴川歷歷漢陽樹,芳草萋萋鸚鵡洲
14
、張志和在秀麗的水鄉(xiāng)風光和理想化的漁人生活中,寄托了自己愛自由、愛自然的情懷。作者這樣寫,是為了借此表達他對蓑衣所代表的高遠、沖淡、悠然脫俗的意趣的欣賞。
15
、
(1)
將蓑衣擬人化,賦予人的情感.生動形象地突出了蓑衣代表
—
種志趣高雅,瀟灑自如的生活狀態(tài)。
(2)
通過捧比不僅加強的語言的力量.而且突出江南蓑衣在經(jīng)濟發(fā)展的大潮中,實用性被削弱,而被賦予被動的觀賞的價值.
16
、艱辛而愉悅的勞作.清寒貧窮的生活.自由狂放
(
或
“
瀟灑逍遙
”)
的志趣,逝去的寧靜平和的生活和內(nèi)心。
17
、它們翹首遠望的是主人對它們所代表的瀟灑逍遙的志趣和寧靜平淡的生活的留戀和回歸。因為來自江南的主人在物質(zhì)得到滿足的同時卻失落了曾經(jīng)寧靜自由瀟灑的心,失落了曾經(jīng)的清雅的志趣,失落了曾經(jīng)的平和的生活。
19
、文章第
②
段描寫了江南的風景和人情,作者這樣寫的目的是什么
? (4
分
)
22
、第
⑦
中,
“
他
”
為什么等待
“
內(nèi)心的救贖
”?
在現(xiàn)實生活中,你如何看待這種
“
救贖
”?
參考答案:中小學作文閱讀答案網(wǎng)整理
19
、(
1
)用秀麗、清雅的江南風景,烘托作者平和寧靜的心情。
(
2
)將蓑衣置于如此環(huán)境中,寓意蓑衣艱辛而愉悅的勞作、瀟灑自如的生活狀態(tài)。(每一要點
2
分,意思對即可)
22
、(
1
)因為來自江南的主人在物質(zhì)得到滿足的同時卻失落了曾經(jīng)寧靜自由瀟灑的心,失落了曾經(jīng)的清雅的志趣,失落了曾經(jīng)的平和的生活。(
3
個
“
失落
“
各
1
分)
(
2
)可完全肯定這種
“
救贖
”
,也可辯證地分析,擺脫清苦、艱辛的勞作,即便身處鬧市,依然保持平和、沖淡與瀟灑自如的生活狀態(tài)。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portlandfoamroofing.com/gaozhong/547998.html
相關(guān)閱讀:《故鄉(xiāng)的食物》閱讀答案
朱湘《書》閱讀答案
《用歲月在蓮上寫詩》閱讀答案
《城市里的樹》閱讀答案
劉長春《不見大雁》閱讀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