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宗元《天說》劉禹錫《天論(上)》對比閱讀答案(附翻譯)

編輯: 路逍遙 關鍵詞: 高中文言文閱讀 來源: 逍遙右腦記憶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0-12 題。 韓愈謂柳子曰: 若知天之說乎?吾為子言天之說。今夫人有疾痛、倦辱、饑寒者, 因仰而呼天曰: 殘民者昌,佑民者殃! 又仰而呼天曰: 何為使至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0-12
題。
韓愈謂柳子曰:

若知天之說乎?吾為子言天之說。今夫人有疾痛、倦辱、饑寒者,因仰而呼天曰:

殘民者昌,佑民者殃!

又仰而呼天曰:

何為使至此極戾也?

若是者,舉
不能知天。夫果
?

、飲食既壞,蟲生之;人之血氣敗逆壅底

,為癰瘍、疣贅、瘺痔,蟲生之;木朽而蝎中,草腐而螢飛,是豈不以
壞而后出耶?物壞,蟲由生之;元氣陰陽之壞,人由生之。蟲之生而物益壞,食嚙之,攻穴之,蟲之
禍物也滋甚。其
有能去之者,有功于物者也;蕃而息
之者,物之仇也。人之壞元氣陰陽也亦滋甚:墾原田,伐山林,鑿泉以井飲,
?
墓以送死
,而又穴為偃

溲,筑為墻桓、城郭、臺榭、觀游,疏為川瀆、溝洫、陂池,燧木以燔,革金以熔,陶甄琢磨,悴然使天地萬物不得其情,
??
沖沖
,攻殘敗撓而未嘗息。其為禍元氣陰陽也,不甚于蟲之所為乎?吾意有能殘斯人、使日薄歲削,禍元氣陰陽者滋少,是則有功于天地者也;蕃而息之者,天地之仇也。今夫人舉不能知天,故為是呼且怨也。吾意天聞其呼且怨,則有功者受賞必大矣,其禍焉受罰亦大矣。予以吾言為何如?

柳子曰:

子誠有激而為是耶?則信
辯且美矣。吾能終其說。彼上而玄者,世謂之天;下而黃者,世謂之地;渾然而中處者,世謂之元氣;寒而暑者,世謂之陰陽。是雖大,無異果
?

、癰痔、草木也。假而有能去其攻穴者,是物也,其能有報乎?蕃而息之者,其能有怒乎?天地,大果
?

;元氣,大癰痔也;陰陽,大草木也。其烏能賞功而罰禍乎?功者自功,禍者自禍,欲望其賞罰者大謬;呼而怨,欲望其哀且仁者,愈大謬矣。子而信子之仁義以游其內(nèi),生而死爾,烏置存亡得喪于果
?
、癰痔、草木耶?

——
柳宗元《天說》
世之言天者二道焉。拘于昭昭者則曰:

天與人實相影響;禍必以罪降,福必以善徠,窮厄而呼必可聞,隱痛而祈必可答,如有物的然以宰者。

故陰騭之說勝焉。泥于冥冥者,則曰:

天與人實剌異:霆震于
畜木,未嘗在罪;春滋乎堇荼

,未嘗擇善;跖、
?
焉而

,孔、顏焉而厄,是茫乎無有宰者。

故自然之說勝焉。余友河東人柳子厚作《天說》,以折韓退之之言,文信美矣,蓋有激而云,非所以盡天人之際。故余作《天論》以極其辯云。
——
劉禹錫《天論
(

)

(
節(jié)選
)
【注】


?
(luǒ)
:一種瓜類的果實,在木曰果,在地曰
?
。

壅底:堵塞。

偃:廁所。

堇荼
(jǐn tú)
:野生的苦菜。
10
.對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的解釋,不正確
的一項是
A
.若是者,舉
不能知天

     

舉:全、皆
B
.蕃而息
之者,物之仇也

息:使
……
休息
C
.子誠有激而為是耶?則信
辯且美矣

信:確實
D
.跖、?焉而遂
,孔、顏焉而厄

遂:成功、順利
11
.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的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組是
A
.是豈不以
壞而后出耶
?

歸國,以
相如功大,拜為上卿
?
B
.蟲

禍物也滋甚

?
故取諸子

言,匯而為書,此子書
之一變也
C
.其
有能去之者,有功于物者也

吾見

難為,怵然為戒,視為止,行為遲
D
.霆震

畜木,未嘗在罪

?
愛其子,擇師而教之;

其身也,則恥師焉
12
.下列各句對原文有關內(nèi)容的理解,不正確
的一項是
A
.《天說》開篇先引用了韓愈的

天說

。在韓愈看來,食物壞了會長蟲,人體壞了會生瘡,這些都是在



中誕生的,人類是陰陽元氣的腐敗物,是天的敵人,上天就讓人有各種災難。
B
.柳宗元在《天說》中認為,上玄下黃,這是天地,中間的,是元氣。像寒暑這些,都屬于陰陽。指出天、地、陰陽與果瓜、草木等同樣都是自然現(xiàn)象,是物質(zhì)存在的不同形式。天沒有意志,不能賞功罰惡。
C
.柳宗元在《天說》中認為儒家學者要以

仁義
”“
游其內(nèi)

,生生死死,泰然處之,而沒有必要把存亡得失寄托在

果窳、癰痔、草木

這些自然物上。
D
.劉禹錫在《天論》中認為,

世之言天者二道焉

,一為

陰騭之說

,一為

自然之說

。韓愈的

天說



自然之說

,柳宗元的

天說



陰騭之說

。劉禹錫是傾向于肯定柳宗元的

天說

的,但又認為柳宗元的

陰騭之說

有片面性。
13
.把文言文閱讀材料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10
分)
(1)
因仰而呼天曰:

殘民者昌,佑民者殃!

(3

)
譯文: 
 
(2)
其為禍元氣陰陽也,不甚于蟲之所為乎?
(3

)
譯文: 
 
(3)
功者自功,禍者自禍,欲望其賞罰者大謬;呼而怨,欲望其哀且仁者,愈大謬矣。
(4

)
  
譯文: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portlandfoamroofing.com/gaozhong/547816.html

相關閱讀:《晉故征西大將軍長史孟府君傳》閱讀答案
“常州守祖進朝有惠政,落職,公奏留之”閱讀答案及翻譯
“以周行逢為武平節(jié)度使”閱讀答案(附翻譯)
《先侍御史府君神道表》閱讀答案及翻譯
《蕭孝穆》閱讀答案及翻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