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儀者,魏人也。始嘗與蘇秦俱事鬼谷先生,學術(shù),蘇秦自以不及張儀。
張儀已學,游說諸侯。嘗從楚相飲,已而楚相亡壁,門下意張儀,曰:“儀貧無行,必此盜相君之璧。”共執(zhí)張儀,掠笞數(shù)百,不服,釋之。其妻曰:“嘻!子毋讀書游說,安得此辱乎?”張儀謂其妻曰:“視吾舌尚在不?”其妻笑曰:“舌在也。”儀曰:“足矣。”
蘇秦已說趙王而得相約從親,然恐秦之攻諸侯,敗約后負,念莫可使用于秦者,乃使人微感張儀曰:“子始與蘇秦善,今秦已當路,子何不往游,以求通子之愿?”張儀于是之趙,上謁求見蘇秦。蘇秦乃誡門下人不為通,又使不得去者數(shù)日。已而見之,坐之堂下,賜仆妾之食。因而數(shù)讓之曰:“以子之材能,乃自令困辱至此。吾寧不能言而富貴子,子不足收也。”謝去之。張儀之來也,自以為故人,求益,反見辱,怒,念諸侯莫可事,獨秦能苦趙,乃遂入秦。
蘇秦已而告其舍人曰:“張儀,天下賢士,吾殆弗如也。今吾秦先用,而能用秦柄者,獨張儀可耳。然貧,無因以進。吾恐其樂小利而不遂,故召辱之,以激其意。子為我陰奉之。”乃言趙王發(fā)金幣車馬使人微隨張儀與同宿舍稍稍近就之奉以車馬金錢所欲用為取給而弗告。張儀遂得以見秦惠王。
惠王以為客卿,與謀伐諸侯。
蘇秦之舍人乃辭去。張儀曰:“賴子得顯,方且報德,何故去也?”舍人曰:“臣非知君,知君乃蘇君。蘇君憂秦伐趙敗從約,以為非君莫能得秦柄,故感怒君,使臣陰奉給君資,盡蘇君之計謀。今君已用,請歸報。”張儀曰:“嗟乎,此在吾術(shù)中而不悟,吾不及蘇君明矣!吾又新用,安能謀趙乎?為吾謝蘇君,蘇君之時,儀何敢言。且蘇君在,儀寧渠能乎!”張儀既相秦,為文檄告楚相曰:“始吾從若飲,我不盜而璧,若笞我。若善守汝國,我顧且盜而城!”
(《史記張儀列傳》節(jié)選)
1
.下列各項中加點詞語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
)
A
.已而楚相亡璧:丟失
B
.因而數(shù)讓之曰:謙讓
C
.始吾從若飲:你
D
.我顧且盜而城:你的
2
.下列各項加點字用法和意義都相同的一項是
(
)
A
.始嘗與蘇秦俱事鬼谷先生
/
始速禍焉
B
.此在吾術(shù)中而不悟
/
青出于藍而青于藍
C
.以子之材能
/
舉以與人
D
.張儀之來也
/
句讀之不知
3
.下列各項中加點詞語古今同義的一項是
(
)
A
.始嘗與蘇秦俱事鬼谷先生,學術(shù)
B
.吾寧不能言而富貴子
C
.因而數(shù)讓之曰
D
.子毋讀書游說
4
.下列各項中加點字指代正確的一項是
(
)
A
.安得此辱乎
此,掠笞數(shù)百。
B
.賴子得顯
子,蘇秦。
C
.子為我陰奉之
之,秦王
D
.
今君已用
君
,
秦王。
5
.下列各項中對原文分析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
)
A
.楚相懷疑張儀并拷打他,張儀并沒有懷恨在心,反而提醒他應該注意防范秦國進攻他的國家。
B
.蘇秦和張儀是老同學,最初蘇秦幫助張儀求得秦國的職位,是為了讓他幫助自己保住“合從”的結(jié)果。
C
.對于蘇秦的幫助,張儀表示理解,并且同意在蘇秦在世的時候不取趙。
D
.張儀為人能屈能伸,明曉形勢,其才能并不象他自己謙虛的那樣在蘇秦之下。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portlandfoamroofing.com/gaozhong/532836.html
相關(guān)閱讀:“張文謙,字仲謙,邢州沙河人”閱讀答案(附翻譯)
《求諫》導學案(教師版4課時)附答案及翻譯
“慈圣光獻曹皇后,真定人”閱讀答案及翻譯
《胡僧?》閱讀答案及翻譯
《法華山看梅記》閱讀答案及翻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