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印度]
泰戈爾
我渴望到河的對岸去。
在那邊,好些船只一行兒系在竹竿上;人們在早晨乘船渡過那邊去,肩上扛著犁頭,去耕耘他們的遠(yuǎn)處的田;在那邊,牧人使他們鳴叫著的牛游泳到河旁的牧場去;黃昏的時候,他們都回家了,只留下豺狼在這滿長著野草的島上哀叫。
媽媽,如果你不在意,我長大的時候,要做這渡船的船夫。
據(jù)說有好些古怪的池塘藏在這個高岸之后。
雨過去了,一群一群的野鶩飛到那里去。茂盛的蘆葦在岸邊四周生長,水鳥在那里生蛋;竹雞帶著跳舞的尾巴,將它們細(xì)小的足印在潔凈的軟泥上;黃昏的時候,長草頂著白花,邀月光在長草的波浪上浮游。
媽媽,如果你不在意,我長大的時候,要做這渡船的船夫。
我要自此岸至彼岸,渡過來,渡過去,所有村中正在那兒沐浴的男孩女孩,都要詫異地望著我。
太陽升到中天,早晨變?yōu)檎缌耍覍⑴艿侥隳抢锶,說道:“媽媽,我餓了!
”一天完了,影子俯伏在樹底下,我便要在黃昏中回家來。
我將永不像爸爸那樣,離開你到城里去做事。
媽媽,如果你不在意,我長大的時候,要做這渡船的船夫。
(
選自《新月集》,人民文學(xué)出版社1954
版)
(1)
本文以一個小孩的視角行文,有哪些好處?(3
分)
答:
(2)
請聯(lián)系我國文學(xué)作品中類似的描寫,探討“對岸”是怎樣的理想生活以及作者的追求。(150
字左右)(6
分)
答:
20
.(1)
借寫孩子單純的渴望,(1
分)
描繪了一個晨耕暮歸的美好的“對岸”世界;(1
分)
表現(xiàn)出一種對新的、理想生活的追求。(1
分)
(2)
“對岸”的生活,是理想中的遠(yuǎn)離塵囂的田園牧歌式的生活。(1
分)
我國文學(xué)作品《桃花源記》(
或《邊城》)
虛構(gòu)的世外桃源,與之相似。(1
分)
“我”想象“對岸”是一塊自由的樂土。人們?nèi)粘龆魅杖攵,飛禽走獸自在生息,長草在月光下也呈現(xiàn)異彩。(2
分)
“對岸”樂土令人神往,作者甚至甘愿做一個渡船的船夫,為理想而不懈追求。(2
分)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portlandfoamroofing.com/gaozhong/440456.html
相關(guān)閱讀:《荒漠中的葦》閱讀答案
高中現(xiàn)代文閱讀第三講:分析作品主要表現(xiàn)手法及其效果
《草嬰先生瘦小的重》閱讀答案
《靛藍(lán)的耶穌(節(jié)選)》閱讀答案
《亡人逸事》閱讀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