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遲
①
歷史上,放逐、出奔這類事不少
,屈原、但丁是有名的例子。在“文革”中,我中華民族的著名作曲家馬思聰先生,受盡極“左”路線的殘酷迫害,被迫于
1967
出走國外,以抗議暴徒罪惡,維護了人的尊嚴,他根本沒有錯,卻還是蒙受了十九(
1967-1985
)的不白之冤。
②
1984
11
月,當(dāng)我在美國費城和他會晤之時,他給我最初印象最令我驚奇。雖然他還和過去一樣的故人情重,且神志泰然,并相當(dāng)樂觀,還在勤奮作曲,我感到他和以前卻有所不同。我沒有去深入思考他在哪一點上跟以前不同。我只是從他的聲音笑貌中,感到他似乎不時流露著一點點不易覺察的細微凄愴,卻未能體會他心靈深處,埋藏著巨大的痛苦。
③
后來在他女兒馬瑞雪回憶她父親最后日子的文章里說到一個晚上,馬思聰聽著貝多芬的《第五(命運)交響樂》。他忽然失聲痛哭,他求他夫人王慕理讓他哭一個夠。后來,他含淚說:“這個世界很美……”他為什么哭?他哭他內(nèi)心的哀傷,他哭他離開了祖國大地,這么久了沒能回去。但這個世界很美,很美。
④
有一次,中央音樂學(xué)院一位前副院長和我談到他們在“文革”中的往事。這位前副院長在黯然傷神中,突然顏容扭曲,喘息哽咽地說道
:
“有人用有釘子的鞋猛打他們的馬院長……怎么打得下去
!
……”他說不下去了
!
⑤
那底我回到國內(nèi),不久便聽說我國已公開為馬思聰先生平反。不白之冤終于昭雪了。從此我就等他回國。
8
月
16
日
⑥
看來我真不如淺予。在《為馬思聰饒舌》一文中淺予寫道:“受過欺凌而被迫出亡的人,最懂得祖國的可愛,愛國之心也是最切。只有那些口口聲聲教訓(xùn)別人如何如何愛國,而自己卻橫著心侮辱善良靈魂的人才是真正的罪人。馬思聰不欠祖國什么,那些竊國篡權(quán)的人卻欠他太多了。”葉淺予說得又慷慨,又體貼。我們許多人卻都沒有說什
么,以幫助他解除那凝凍住他內(nèi)心的深沉痛苦啊
!
⑦
那封長信是他從歐洲旅游回來寫給我的,他寫到了南斯拉夫的鐘乳石巖洞,威尼斯舟子的金色歌喉,羅馬的鐵伏黎噴泉的音樂和瓦格納常去喝咖啡的一家希臘咖啡店。他還寫到翡冷翠的大教堂,比薩的斜塔。還有,如入仙境的瑞土雪山,以及大雪紛飛之下雪山餐廳里的豐盛午餐。還有他的那一別已半個世紀的巴黎,他寫到巴黎他的母校國家音樂學(xué)院的陳舊的鐵門。最后他到了倫敦,這次旅游快要結(jié)束了,他忽又悲從中來,說“盛衰轉(zhuǎn)換,月圓月缺,周而復(fù)始,自是天地之軌道。”什么引起他的感慨萬端?他為何要自苦了呢?想來是因為他能作歐游,還不能回國。他只在信尾說了,“待我從西雙版納出來,立刻跑新疆”。這卻
不是說他想去一次云南和新疆。不,他說的是他正在修改那五易其稿的、以云南民歌為主要旋律的《
A
大調(diào)鋼琴協(xié)奏曲》,等到他修改完工,從這曲中,從云南旋律中跑出來,便要立刻跑到以新疆民歌為主要旋律的一部寫新疆生活的大歌劇《熱碧亞•賽丁》的創(chuàng)作中去。他人在北美心在祖國。他只是沒有法子給我說他暫時還不能回國來,雖然他正馳神于云南的熱帶雨林和新疆的天山南北牧場上。
⑧
因為他不知道回來的話會怎么對待他。他也許是心中在想,他既然出走了,他還能回去嗎?他童時是一個固執(zhí)的小孩,到了晚他還是一個固執(zhí)的老人。在“文革”中他有勇氣出走,現(xiàn)在他無勇氣回來。出走是不得已的事,在國外十九是不得已的事,暫時不回來也是不得已的事,如今永遠不會回來,更是不得已的事。這中間,恐怕只有葉淺予等少數(shù)人,只有少數(shù)親友,給過他巨大痛苦的心靈一點兒慰藉。
⑧
他保持了他獨特的性格。除了他音樂的民族性和世界性之外,他還有最純潔的最天真的最美的音樂的個性。他還有一點疑慮。還沒有回來,等待著一個能夠回來的時機,等待著他疑慮的被消除。不幸他沒有能等到那一天,他的靈魂已經(jīng)飛升到了萬里云天之外,但是他的靈魂,正像在歌德的《浮士德》第一部的結(jié)尾,是“得到了拯救”的。
⑩
5
月
20
日
【注釋】①馬思聰(
1912-1987
)廣東海豐縣人,我國著名小提琴音樂作曲家與演奏
家。②葉淺予
(
1907-1995
)浙江桐廬人,國畫家,中國畫研究院副院長,中央美院教授。
19
.文章以“歷史上,放逐、出奔這類事不少。屈原、但丁是有名的例子”開頭,有什么好處。(
4
分)
20
.作者在美國費城和馬思聰會晤之時,作者為什么“感到他和以前卻有所不同”。這里的“不同”包含什么意思?為什么有這些不同?(
4
分)
21
.文章第④自然段敘說“前副院長”的回憶和第⑦自然段敘寫馬思聰給“我”來信的內(nèi)容的意圖分別是什么?(
4
分)
答:(
1
)第④自然段敘說“前副院長”的回憶,意圖是
(
2
)第⑦自然段敘寫馬思聰給“我”來信的內(nèi)容,意圖是
22
.馬思聰先生活著時一直沒有能等到回國,作者認為他的靈魂是“得到了拯救”的,請結(jié)合全文探究作者這樣說的理由。(
6
分)
參考答案:
19
.(
4
分)以襯托(或正襯)手法開篇,引出作曲家馬思聰先生被迫出走。(
2
分)
暗示祭文主人公也跟屈原、但丁一樣,是一個深受迫害的愛國者。(
2
分)
20
.(
4
分)(
1
)音容笑貌中流露著細微凄愴,心靈深處埋藏著巨大的痛苦。(
2
分)(
2
)因為他內(nèi)心有哀傷,離開了祖國大地十幾沒能回去。(
2
分)
21
.(
4
分)(
1
)說明馬思聰在文革中受到非人折磨,交代馬不敢(或不能)回國的疑慮。
(
2
)運用鋪陳手法,極寫馬思聰在國外生活的舒適和心情愉悅,反襯他內(nèi)心不能回國的痛苦。(
1
點
2
分,意思對即可)
22
.(
6
分)(
1
)在國外他相當(dāng)樂觀,一直在勤奮作曲。(
2
)他人在北美心在祖國。(
3
)在國外十九不得已,仍有親友給他巨大痛苦的心靈一點慰藉。(
4
)他保持了他獨特的個性。除了他音樂的民族性和世界性之外,他還有最純潔的最天真的最美的音樂的個性。(
5
)雖蒙冤十九,但最終得以平反昭雪。(答對
3
點即可)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portlandfoamroofing.com/gaozhong/417884.html
相關(guān)閱讀:李敖《紅玫瑰》閱讀答案
《油菜花》閱讀答案
選自姜勇《舒卷的粉墻》閱讀答案及解析
《乾坤草亭》閱讀答案
《我想從天上看見》閱讀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