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蒲松齡
韓道士,居邑中之天齊廟。多幻術(shù),共名之“仙”。先父與最善,每適城,輒造之。一日,與先叔赴邑,擬訪韓,適遇諸途。韓付鑰曰:“請先往啟門坐,少旋我即至。”乃如其言。詣廟發(fā)扃,則韓已坐室中。
先是,有敝族人嗜博賭,因先父亦識韓。值大佛寺來一僧,賭甚豪。族人見而悅之,罄資往賭,大虧;心益熱,典質(zhì)田產(chǎn)復(fù)往,終夜盡喪。邑邑不得志,便道詣韓,精神慘澹,言語失次。韓問之,具以實告。韓笑云:“常賭無不輸之理。倘能戒賭,我為汝復(fù)之。”族人曰:“倘得珠還合浦,花骨頭(注:賭具)當(dāng)鐵杵碎之!”韓乃以紙書符,授佩衣帶間。囑曰:“但得故物即已,勿得隴復(fù)望蜀也。”又付千錢,約贏而償之。
族人大喜而往。僧驗其資,易之,不屑與賭。族人強之,請以一擲為期。僧笑而從之。乃以千錢為孤注。僧?dāng)S之無所勝負,族人接色,一擲成采;僧復(fù)以兩千為注,又敗;漸增至十余千,明明裊色,呵之,皆成盧雉:計前所輸,頃刻盡。陰念再贏數(shù)千亦更佳,乃復(fù)博,則色漸劣;心怪之,起視帶上,則符已亡矣,大驚而罷。載錢歸廟,除償韓外,追而計之,并末后所失,適符原數(shù)也。已乃愧謝失符之罪。韓笑曰:“已在此矣。固囑勿貪,而君不聽,故取之。”
異史氏曰:“天下之傾家者,莫速于博;天下之?dāng)〉抡撸嗄跤诓。入其中者,如沉迷海,將不知所底矣。迨夫全軍盡沒,熱眼空窺。視局中則叫號濃焉,技癢英雄之臆;顧橐底而貫索空矣,灰寒壯士之心。引頸徘徊,覺白手之無濟;垂頭蕭索,始玄夜以方歸。幸交謫之人眠,恐驚犬吠;苦久虛之腹餓,敢怨羹殘。既而鬻子質(zhì)田,冀珠還于合浦:不意火灼毛盡,終撈月于滄江。及遭敗后我方思,已作下流之物;試問賭中誰最善,群指無褲之公。甚嗚呼!敗德喪行,傾產(chǎn)亡身,孰非博之一途致之哉!”
(
選自清代蒲松齡《聊齋志異》
)
9
.對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
.每適城,輒造之
造:造訪,拜訪
B
.族人見而悅之,罄資往賭
罄:用盡
C
.陰念再贏數(shù)千亦更佳
陰:暗中,暗地里
D
.既而鬻子質(zhì)田
質(zhì):對質(zhì)
10
.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的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A.
又付千錢,約贏而償之
/
蓋文王拘而演《周易》
B.
乃以千錢為孤注
/
仆以口語遭遇此禍
C.
天下之傾家者
/
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D.
冀珠還于合浦
/
于其身也,則恥師焉
11
.下列句子分別編為四組,全都能直接表現(xiàn)韓道士身懷奇幻之術(shù)的一項是
①詣廟發(fā)扃,則韓已坐室中
②典質(zhì)田產(chǎn)復(fù)往,終夜盡喪
③韓乃以紙書符,授佩衣帶間
④明明裊色,呵之,皆成盧雉
⑤起視帶上,則符已亡矣
⑥追而計之,并末后所失,適符原數(shù)也
A
.
①③⑤
B
.
②④⑥
C
.①④⑤
D
.②③⑥
12
.下列對原文有關(guān)內(nèi)容的分析與概括,不正確的一項是
A
.韓道士會一些奇幻之術(shù),作者已故的父親曾經(jīng)跟他有交情;在交往時,韓道士也偶用幻術(shù)和大家開個小玩笑。
B
.蒲氏有個嗜好賭博的族人,通過蒲松齡的父親認識了韓道士;有一次,這位族人在賭場輸?shù)脦缀鮾A家蕩產(chǎn),非常懊喪,順路去拜訪韓道士。
C
.族人佩戴著韓道士所送的書符去賭博,連連取勝,不僅贏回了自己輸?shù)舻腻X,還另外贏取了一些送給韓道士作為感謝。
D
.作者最后以辛辣幽默的筆觸,對喜好賭博的人做了深刻批判。
“
異史氏
”
實為作者代稱,蒲松齡常用這一名稱對所講的故事進行評論。
13
.把文言文閱讀材料中加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10
分)
①與先叔赴邑,擬訪韓,適遇諸途。(
3
分)
②僧驗其資,易之,不屑與賭。族人強之,請以一擲為期。(
4
分)
③敗德喪行,傾產(chǎn)亡身,孰非博之一途致之哉。
3
分)
參考答案:
9
.
D
10
.
A
11
.
C
12
.
C
13.
(
1
)(父親)與我已故的叔叔一起到城里去,打算去拜訪韓道士,恰好在路上遇到了他。(
3
分)(重點:省略句、適、諸)
(
2
)和尚檢查了他攜帶的錢財,看不起他,不屑于和他賭博。族人強求他,請求賭一次作為約定。(
4
分)(重點:易、期)
(
3
)敗壞道德,喪失品行;竭盡財產(chǎn),自己(也因此)死去,這難道不是賭博這條路導(dǎo)致的嗎?(
3
分)(重點:
“
孰非博之一途致之哉
”
句式)
評分標(biāo)準(zhǔn):錯一處扣
1
分,扣完為止。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portlandfoamroofing.com/gaozhong/412100.html
相關(guān)閱讀:《姚僧垣傳》閱讀答案(附翻譯)
《豆盧寧》閱讀答案及翻譯
《公諱堯臣,字伯庸》閱讀答案及翻譯
“司馬穰苴”閱讀答案及翻譯
文化經(jīng)典研讀:孔子是如何評價師的?你是否贊同孔子的評價?為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