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9年10月10日,化學工程學家趙宗燠先生逝世

編輯: 逍遙路 關鍵詞: 高中化學 來源: 高中學習網

1904年11月28日深夜,重慶榮昌區(qū)一個殷實的趙姓大家庭的后院里,一個小生命呱呱墜地。趙先生給這第三個兒子起名趙宗燠。

趙宗燠自小立志要“科學救國”和“工業(yè)救貧”。1929年,趙宗燠畢業(yè)于南京中央大學理學院化學系。1935年赴德國柏林工科大學化工學院留學。學成歸國后,趙宗燠歷任同濟大學教授、沈陽化工廠廠長兼總工程師、東北工業(yè)部化工局總工程師、石油工業(yè)部化工科學研究院總工程師等職。

趙宗燠

趙宗燠在石油煉制、煤類部分液化(低溫干餾)、煤的間接液化(一氧化碳化學合成)、油頁巖干餾、煤類氣化、低熱值燃料沸騰床燃燒及其他石油代用品方面,從事過廣泛的科學研究。在抗戰(zhàn)時期,他不懼條件艱難,帶領技術人員日夜操勞,進行以煤為原料合成汽油等車用油品及其他代用品的研究試驗,最終煤煉油研究試驗取得優(yōu)秀成果,有的還達到了世界水平。新中國成立后,趙宗燠又為合成油的生產做出了重大貢獻。他指導復建的錦州合成油廠,在1954年的合成油年產量達到3萬噸,幾乎與當時全國最大的玉門油礦的產量相當。

晚年的趙宗燠開始致力于解決工業(yè)“三廢”對環(huán)境的污染以及工業(yè)用與民用能源結構改革問題。他認為那些堆積如山的低熱值煤矸石和油頁巖并非全是廢物,如采取一定的工藝技術也能產生熱值,供生產和生活之用。為此,他不僅多次著文呼吁并提出建議,而且不顧體衰和嚴重的心臟病,頻頻外出進行調研,為我國能源利用、環(huán)境保護等方面的科技進步盡心盡力。此外,趙宗燠還在我國倡導開發(fā)“第五能源”(節(jié)能),并聯(lián)絡諸多能源界科學家成立北京能源學會,向中央提出實行“夏時制”的建議。

趙宗燠一生治學嚴謹,精益求精。即使到了晚年,仍黎明即起,伏案讀書。他自提的“千里志,寸草心,中流柱,孺子牛”可以說是對他一生的真實寫照。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portlandfoamroofing.com/gaozhong/1231904.html

相關閱讀:我國超冷化學量子模擬領域獲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