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學反應動力學研究的大師謝苗諾夫

編輯: 逍遙路 關鍵詞: 高中化學 來源: 高中學習網(wǎng)


尼古拉依?尼古拉那維奇?謝苗諾犬是杰出的蘇聯(lián)化學家、是蘇聯(lián)化學界的學術帶頭人之一,是蘇聯(lián)建國后第一個獲得諾貝爾獎的學者。 十月革命以后:列寧領導下的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廣泛吸收各行各業(yè)的科學家參加和領導社會主義建設。例如,生理學家巴甫洛夫、化學家茲林斯基、物理學家約飛等知名學者,都曾被任命力教育或科研機構的重要領導人,同時,在列寧的關心和指導下,政府為科技人員創(chuàng)造了良好的工作條件和生活條件,在蘇聯(lián)建國初期物質條件極為艱苦的情況下,列寧還是設法給科技工作者以優(yōu)厚的待遇,并把培養(yǎng)人才作為頭等大事來抓,讓老專家充分發(fā)揮作用,培養(yǎng)了一大批科學新秀。謝苗諾夫就是在這樣的歷史背景下成長起來的天才的科學家。 1896年4月15日,謝苗諾夫出生于薩拉多夫。少年時代受過良好的教育,早在中小學階段,他就對物理學和化學有著濃厚的興趣,他學習認真,成績優(yōu)異。 1917年,年僅21歲的謝苗諾夫,以優(yōu)異的成績畢業(yè)于彼得格勒大學數(shù)學力學系,他是著名的蘇聯(lián)物理學家約飛的學生和助手。這段大學生活為他打下了良好的數(shù)學和物理學基礎,也為他以后在理論化學方面的深入研究創(chuàng)造了條件,使他的知識結構優(yōu)于一般化學家。 1920年到1930年,謝苗諾夫在約飛創(chuàng)辦的列寧格勒技術物理研究所工作,被任命為列寧格勒化學物理所所長,同時,在列寧格勒工學院兼職任教,并從1928年起擔任該學院的教授。1929年,他被選為蘇聯(lián)科學院的通訊院士,1932年彼選為正式院士。1944年,蘇聯(lián)科學院化學物理所遷到了莫斯科,作為該所所長的謝苗諾夫。也同時遷居莫斯科,并擔任了以羅蒙諾索夫名字命名的國立莫斯科大學的教授。 謝苗諾夫1947年加入蘇聯(lián)共產(chǎn)黨, 1961?1966年擔任蘇聯(lián)共產(chǎn)黨中央委員會候補委員,他還是蘇聯(lián)最高蘇維埃第五、六、七次代表大會代表。從1964年起,他擔任蘇維埃巴古什斯克地區(qū)委員會委員。在1957一1963年,謝苗諾夫擔任蘇聯(lián)科學院化學學部的秘書,1963一1971年,擔任化學學部的副秘書長。在1960年?1963年期間,他還兼任全蘇社會知識學會的理事長、他還是蘇聯(lián)科學院主席團成員。 謝苗諾夫非常成功地把研究工作、教學工作、科學團體的組織工作和社會活動緊密地結合起來,使四者互相促進、協(xié)同發(fā)展。謝苗諾夫因為在科學上的杰出貢獻,曾多次獲獎,許多外國科學院和科學團體把他選為院士或會員。他的專著《鏈式反應》和《論化學動力學某些問題和反應能力》等被各國翻譯出版。這位蘇聯(lián)學者在全世界享有極高的聲望。 1956年,瑞典科學院和諾貝爾基金會,為了表彰謝苗諾夫和英國化學家欣謝烏德在化學反應動力學和反應歷程研究中所取得的成就,讓他兩人分享了該年度的諾貝爾化學獎。謝苗諾夫是獲得這種最高國際科學獎的第三位俄國學者,也是蘇聯(lián)建國后,第一位榮獲這種獎的科學家。 謝苗諾夫很早就研究化學動力學問題,1916年起他曾發(fā)表過這方面的多篇學術論文,論文中詳盡地闡述了原子、分子的相互碰撞問題。此后,對化學反應動力學和化學反應歷程的研究成了他科學活動的基礎和中心。 自從范霍夫1901年首次獲得諾貝爾化學獎以后,經(jīng)過了5年,這種科學的最高獎賞,重又頒發(fā)給研究化學反應動力學和化學反應歷程的科學家,特別表彰了謝苗諾夫和欣謝烏德的科學貢獻,說明化學反應動力學和化學反應歷程一直是化學研究的重大課題。 謝苗諾夫的科研工作,幾乎全部用來研究化學反應歷程和化學動力學問題,他對鏈式反應歷程做了深入而全面的研究。鏈式反應的發(fā)現(xiàn),標志著理論化學的研究進入到一個新的階段。傳統(tǒng)的化學,只注重反應物和產(chǎn)物的研究,對于反應物如何轉變成產(chǎn)物,轉變的復雜機制和過程則很少注意。德國化學家博登斯但在1913年曾提出鏈式反應的概念,用以解釋氫和氯反應生成氯化氫的復雜過程,他認為,在這個反應過程中會生成某種“中間體”。但是,博登斯但提出的“鏈反應”和“中間體”說,還是一種假設和猜測。 德國物理化學家能斯特在1916年,提出了氯化氫生成的鏈反應機理。他認為,在這個反應過程中,會形成作為“中間體”的自由基。 Cl2??>2Cl? Cl? + H2 ??>HCl + H? H? +Cl2 ??> HCl + Cl? 在以上鏈反應提出以后,有許多學者對此進行了進一步的深入研究。例如,威加特1922年曾用實驗證明了鏈反應的存在,1923年克拉麥斯把鏈式反應的機理用于光化反應的研究。但是,在1927年以前,鏈反應在化學上還不具有普遍的意義,它僅僅被用來解釋某些個別反應。 1927年以后,謝苗諾夫系統(tǒng)地研究了鏈反應機理,他在此項研究中,曾試圖對反應歷程進行數(shù)學描述。謝苗諾夫認為,化學反應有著極為復雜的過程,在反應過程中有可能形成多種“中間產(chǎn)物”。在鏈式反應中,這種“中間產(chǎn)物”就是“自由基”,“自由基”的數(shù)量和活性決定著反應的方向、歷程和形式。鏈反應不僅有簡單的直鏈反應,還會形成復雜的“分支”,所以,謝苗諸夫還提出了“分支鏈式”反應的新概念。謝苗諾夫指出,鏈式反應有著普遍的意義和廣泛的實用價值。在理論上,謝苗諾夫廣泛地研究了各種類型的鏈式反應,提出了鏈式反應的普遍模式,他還試圖用這種反應機理解釋新發(fā)現(xiàn)的化學振蕩現(xiàn)象。在應用上,謝苗諾夫把鏈式反應機理用于燃燒和爆炸過程的研究,揭示出燃燒和爆炸的聯(lián)系和區(qū)別。指出,燃燒是緩慢的爆炸,爆炸則是激烈的燃燒,他還指出了燃燒和爆炸的機制。 謝苗諾夫通過研究,豐富和發(fā)展了鏈式反應的理論,奠定了分支鏈式反應的理論基礎和實驗基礎。他認為,不僅在鏈式反應的開始,而且在反應過程中,化學反應系統(tǒng)都會不斷地產(chǎn)生活化質點,這些活化質點,會對反應進程產(chǎn)主影響,會使反應中出現(xiàn)許多分支,如同樹*一樣,不斷地分支擴展;罨|點的狀態(tài),還會影響到反應的進展情況,會使某些反應速度增大,而使另一些反應過程減漫或難以進行。 謝苗諾夫用大量的實例證明,對化學反應過程和化學反應動力學的研究有重大的意義。他認為,化學反應過程是化學作為更復雜的科學區(qū)別于物理學的基礎和標志。在化學過程中,物質要發(fā)生極為復雜的變化,而在物理過程中,物質的本性則沒有發(fā)生或很少發(fā)生變化。因此,化學過程是比物理過程更復雜的過程。謝苗諾夫認為,在化學史上,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中,化學家只注重于化學的始態(tài)和終態(tài)的研究,而忽視了過程,使化學動力學和化學過程的研究,落后于其他領域的研究,例如,對化學過程的研究就不如對化學結構研究深入。他指出:“研究化學歷程的理論的發(fā)展,比研究化學結構的理論的發(fā)展要曲折、復雜、困難得多! 謝苗諾夫在榮獲諾貝爾獎金時,發(fā)表了著名的演講,他在演講中十分強調地指出:“在化學理論的研究方面,要大大加強對化學動力學和化學復雜過程的研究,從而進一步弄清化學反應歷程,對化學反應逐步實現(xiàn)定量化!彼J為,“實現(xiàn)對各種化學反應速度和化學反應方向的精確定量的控制,這是化學理論研究的長遠任務?上В侥壳盀橹,在化學工藝的理論方面,還遠遠落后于無線電技術、電子學和原子物理學等其他方面的研究,在這些方面,工。藝過程在相當大的程度上建立在理論預見和定量計算的基礎上!睘榱耸够瘜W也和其他科學一樣,實現(xiàn)嚴密的定量化,“鏈式反應理論“為解決這一問題,邁出了第一步。” 謝苗諾夫在創(chuàng)立鏈式分支反應理論時,曾深入研究和采用了前人的研究成果,他認真考察和分析了歷史上各位著名化學家提出鏈式反應的思想,同時,他還把這種研究和化學實驗與化學工飛結合起來,成為理論聯(lián)系實際的光輝范例。謝苗諾夫的鏈式分支反應理論,能夠正確他說明、鏈式反應如何開始,如何進行以及反應過程中的復雜變化和可能的方向。向時,還能得出關反應速度的許多有價值的緒論。在謝苗諾大的鏈式分支反應理論的指導下,甚至還能做到調控反應過程,使化學反應在希望的方向上進行,所以,他的這一輝煌成果,不僅可用來指導完善現(xiàn)有的化學工藝,而且還可以指導研究新的化學工藝。因此;化學家們一致認為:“謝苗諾夫的分支鏈式反應理論是理論化學研究的一個里程碑! 謝苗諾夫的理論深化了人們對復雜化學過程的認識,揭示了化學過程不同于物理過程的本質,指明了化學反應復雜過程的過程和機理,這在認識論和方法論上也有重大的意義,謝苗諾夫及把理論研究和應用研究有機地統(tǒng)一起來,促進了科學的進步和技術的發(fā)展。 謝苗諾夫倡導各種不同專業(yè)的科學家互相協(xié)作,他認為,化學理論的研究,應當和其他自然科學互相聯(lián)系、互相滲透、要積極采用其它自然科學的理論方法,特別要注意積極采用數(shù)學和物理學的理論方法。他還指出,各種專家協(xié)同研究重大課題,對新技術革命和科學的未來具有重大意義。 作為一個世界著名的科學家,謝苗諾夫曾多次強調科學要為人類的幸福和社會的進步服務,主張防止把科學成果用于危害人類的安全。他在榮獲諾貝爾獎金時發(fā)表的演講的最后,向全世界科學家們呼吁,“世界科學家共同努力,要使科學為世界的進步利益和人類的幸福,做出積極貢獻! 謝苗諾夫還是一位出色的教育家,他的教育思想和他的科學思想是一致的,主張理論聯(lián)系實際。他要求他的學生和其他青年科技工作者,無論是做教學工作的還是敞研究工作的,都不應把自己死死地限制在課堂上或者實驗室里,要做到理論聯(lián)系實際,要努力解決國家和民族最急需最緊迫的問題,要使科學成果迅速轉化為直接生產(chǎn)力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portlandfoamroofing.com/gaozhong/1049394.html

相關閱讀:高中化學方程式:氯化鐵與氫氧化鈉溶液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