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學教學中容易產(chǎn)生的幾點誤解

編輯: 逍遙路 關鍵詞: 高中化學 來源: 高中學習網(wǎng)


  在高中化學教學中,許多教師與學生時常為了簡便理解一些概念,或簡化一些過程計算,采取一些簡單易行的表達方式,從學生接受角度上看,一些方法也未嘗不好,但是也容易犯一些常見的科學錯誤,給學生以后的學習或理解、分析某些問題引起的誤解。筆者就自己的教學體驗略談一二。

  1. 盲目加合反應方程式。

  化學學習中,特別是學習過蓋斯定律后,經(jīng)常把化學方程式進行處理、加合,便于化學運算,但是運用不好,也會產(chǎn)生誤解,影響知識的理解。

  例如:中學常見的反應:Fe+4HNO3(。===Fe(NO3)3+NO↑+2H2O,常規(guī)正確理解,HNO3的氧化性很強,把Fe氧化為Fe3+,但Fe過量時,F(xiàn)e3+又把Fe氧化為Fe2+,即得Fe(NO3)2,教學中不注意,為了簡便計算,寫成了3Fe+8HNO3(。===3Fe(NO3)2+2NO↑+4H2O………①,因而不少學生很易混淆把Fe與稀HNO3反應產(chǎn)物誤認為Fe(NO3)2,這樣容易對反應的本質(zhì)產(chǎn)生誤解從而產(chǎn)生錯誤,反應①只是為了便于化學計算而列的計算關系方程式,不是真正的反應方程式,它應由如下兩個方程式相加而獲得:

  Fe+4HNO3(。===Fe(NO3)3+NO↑+2H2O………②

  2Fe3++Fe ===3Fe2+………③

  ①式應由②×2+③處理得到。

  這樣當Fe過量時,計算產(chǎn)物按①式進行,就較為方便了。但如果不講清這個問題,就容易給學生造成錯覺,認為Fe與HNO3生成Fe(NO3)2就錯了。如此類似事例還有不少!

  2. 某些反應原理交待不清。

  我們在教學過程中,一般會按照教材上的原理、事例講述進行分析,但是有時講述不到位、不清楚也會產(chǎn)生誤解。

  例如:Na2O2與干燥的CO2反應的問題,不少資料或課本上介紹Na2O2與干燥CO2直接反應,得到CO2與Na2CO3,而沒有交待其它問題,事實上從實驗角度Na2O2與CO2(干燥)不反應,要反應必須是潮濕的CO2,才易于進行反應,應為:

  2Na2O2+2H2O===4NaOH+O2↑………①

  2NaOH+CO2===Na2CO3+H2O………②

 、+②×2即得

  2Na2O2+2CO2===2Na2CO3+O2………③

  這才是Na2O2與CO2真正反應的原因所在,其中的H2O如催化劑一般,參與化學反應,但是如果這些原理介紹不清,交代不明確,在解決這類問題上會出現(xiàn)一些誤解從而產(chǎn)生錯誤。

  3. 某些前提條件介紹不清。

  在許多例題教學中,我們對許多題目的條件往往不注意,不加以挖掘,就不能全面把握題意,就不容易切題,就不能正確解題。

  例如:向0.1 mol/L的NH4Cl中加入Mg(OH)2固體(少量),發(fā)現(xiàn)固體溶解,即發(fā)生反應2NH+4+Mg(OH)2=Mg2++2NH3·H2O………①

  而向0.1 mol/ LMgCl2中加適量NH3·H2O,發(fā)現(xiàn)有固體生成,即發(fā)生反應,Mg2++2NH3·H2O=Mg(OH)2↓+2NH4+………②

  從反應①②方程式中分析,兩個反應的產(chǎn)物與反應物正好顛倒,怎么回事呢?不少學生在理解這個問題上產(chǎn)生困惑,易把①②兩個反應循環(huán)發(fā)生,產(chǎn)生錯解。事實上理解這個問題一定把握住前提條件,① 反應前提是C(NH+4)大,據(jù)化學平衡理論以及復分解反應的原則,易生成弱電解質(zhì)NH3·H2O,使反應向右進行,② 反應前提是向MgCl2中加適量NH3·H2O,C(OH-)大,據(jù)化學平衡理論以及復分解反應的原則,生成Mg(OH)2沉淀,反應向右進行!所以該反應能發(fā)生!原來反應①②并不是循環(huán)發(fā)生,而是反應物的濃度不同,才造成這樣結果。這樣把條件重點分析清楚,問題也就解決了。

  作者:錢先文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portlandfoamroofing.com/gaozhong/1042920.html

相關閱讀:專家教導:搶救你的學習力之思維力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