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生的主體作用

編輯: 逍遙路 關鍵詞: 高中數學 來源: 高中學習網


內容摘要: 新一輪全國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已逐步在各地轟轟烈烈地展開。本次課改的目的是要給學生全面、豐富的發(fā)展留有充足的空間和時間,要有利于學生自主、多樣、持續(xù)、有創(chuàng)造性地發(fā)展。本文就培養(yǎng)興趣,激發(fā)活力、鼓勵質疑,激活思維、確立目標,主動參與等幾方面論述了數學教師如何在課堂教學中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完成新課程的目標與要求。

隨著新課程標準的實施和研究性學習的興起,很多教師已經意識到:主體性是人的本質屬性,是現代人素質的重要特征。學生是受教育的主體,一切教育活動都要服務和服從于主體。因此,把課堂還給學生,讓課堂充滿活力,教師由教學的操作者、主宰者變?yōu)橐龑д、激發(fā)者、組織者,讓學生由被動地接受知識轉化為主動、愉快地學習成為當今教育的必然趨勢。那么如何在課堂教學中貫徹主體思想,發(fā)揮學生的主體意識和主體作用,培養(yǎng)學生的主體能力和主動性呢?幾年來,我一直在進行這方面的思考,并在教學實踐中開展了一些有益的探索。

一、培養(yǎng)興趣,激發(fā)活力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成功的真正秘訣是興趣。在實際的教學中,我從以下幾方面來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

(一)充分利用新教材的趣味性和實用性來激發(fā)學生的興趣。例如:講三角形穩(wěn)定性和四邊形可變性時,我就問學生“為什么射擊瞄準時,用手托槍桿(此時槍桿,手臂和胸部構成三角形)能保持穩(wěn)定,伸縮的推拉門要做成四邊形呢?短短的幾句話,就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誘發(fā)了求知創(chuàng)新欲望。( 二 ) 借助于現代化的教學手段來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多媒體可以把枯燥無味的書本知識更直觀形象的傳輸給學生,使學生學習事半功倍,原因就在于有動感聲像的電化教學手段能激發(fā)學生的興趣。 ( 三 ) 采用多種教學方法激發(fā)學生的興趣。例如:教學中我針對學生都有爭強好勝不甘落后的心理,常采用分組討論法,小組競賽法,讓學生比一比誰先做出來,誰的方法多等來培養(yǎng)學生的興趣,激發(fā)學生對知識的渴望和學習的積極性。

二、鼓勵質疑,激活思維

質疑問難是探求知識、發(fā)現問題的開始。思源于疑,小疑小進,大疑大進,質疑是創(chuàng)新意識的萌芽,是創(chuàng)新的前奏。愛因斯坦說過:“提出一個問題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币驗榻鉀Q一個問題也許僅僅是一個教學或實驗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問題卻需要學生有創(chuàng)造性和想象力,當學生提出一些與眾不同的想法和問題時,教師要“恰到好處”地及時引導。通過質疑,教師可以了解學生學習的難點,癥結在什么地方。學生的學習過程是一個矛盾轉化的過程。引導不足,則似懂非懂,似是而非;引導過分,則不是“促使轉化”,而是“代替轉化”。只有質疑和解疑的良好互動,才能有效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能力。在日常教學活動中,教師應充分肯定學生所提出的問題并耐心予以解答,并應以不同的方式肯定并鼓勵學生質疑,努力培養(yǎng)學生的自信心。因為學生是否具有適宜的充分的自信,是影響其活動積極性和效果的必要條件。教師應在教學中強化學生的質疑意識,這也就要求教師在教學中要教給學生發(fā)現問題的方法,引導學生特別注意對習題關鍵詞的理解。具體來說,就是在講解新課時要鼓勵學生敢于追問;在知識的上下聯系比較中要敢于聯想;在總結知識時還要善于綜合。例如:在講三角形相似的識別方法時,針對“兩邊成比例且夾角相等的兩三角形相似”這條識別方法,可以讓學生思考能否把“夾角”改為“角” 這不僅可以加深學生對三角形相似的識別方法的理解,同時也復習了三角形相似的識別方法。教師激發(fā)學生質疑的另一途徑便是善于逼著學生提問題,有經驗的教師往往經常在課堂上把某個學生在課外的提問來當眾講解,并經常對課堂或課外提問的學生給予適當的表揚或獎勵。例如贊揚問題提的巧妙、提的深刻,或是贈書給某個學生,這些方法都能在其他學生身上引起震動,因為好勝心是每個學生的天性。這樣長期堅持,必定會激活學生的思維,從而提高教學效率。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portlandfoamroofing.com/gaozhong/1004508.html

相關閱讀:激發(fā)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