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冀州中學上學期期末考試高一年級歷史(理)試題考試時間:40分鐘 試題分數(shù):60分 命題人:魏普文一、選擇題(共40小題,每題1分,共計40分。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個選項正確)1、據(jù)考古發(fā)現(xiàn),在殷墟王陵區(qū)的祭祀場中,發(fā)現(xiàn)大批被砍去頭顱的人骨架——被用作祭祀祖先和神靈的“人性”,這說明了( )①商代的統(tǒng)治具有殘酷性的特點 ②商代政治具有神權和王權相結合的特點③商代統(tǒng)治具有迷信色彩的特點 ④商代政治已初具宗法制的特點A.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②③④2、史載:周王朝最初分封的封國,面積很小,二十個或三十個封國聯(lián)合在一起,也沒有王畿大。周王朝這樣做的目的在于( )A.強化周王室對地方的控制B.推動諸侯國擴展疆域C.建立中央集權的政治體制D.提高同姓貴族的地位國學大師錢穆認為,中國古代史“前一段落為秦以前的封建政治,后一段落為秦以后之郡縣政治”。以下對這兩大“政治”的理解正確的是( )A.都是地方制度,加強了中央集權B.前者是貴族政治,后者是官僚政治C.都以血緣為紐帶,實現(xiàn)了權力的高度集中D.都順應了歷史潮流,維護了封建統(tǒng)治A.諸侯國力量增強,彼此進行爭霸戰(zhàn)爭B.政治關系中的地緣關系逐漸取代血緣關系C.周王失去“天下共主”的地位 D.受封的諸侯有相對的獨立性,便利其勢力增長5、清朝學者萬斯大說:“古之時,諸侯之嫡長子為世子,嗣為諸侯;其余支庶之后,族類繁多,懼其散而無統(tǒng)也,因制為大宗小宗之法!辈牧现饕f明了( )A.大、小宗都有血緣關系 B.諸侯的庶子都不能取得政治權力C.各級政權被一家一姓所掌控 D.宗法關系是維系政權的紐帶6、秦莊襄王名楚,秦始皇稱帝后,即下令將湖北楚州改稱荊州。秦始皇諱政,秦朝改正月為端月。秦漢之際的策士蒯徹,死后又因漢武帝劉徹即位,而在《史記》、《漢書》中,被稱作蒯通。這些事情反映了( )A.避諱現(xiàn)象從漢朝開始出現(xiàn) B.皇帝權力受到了侵犯C.皇帝地位至高無上 D.百姓對秦漢帝王將相的尊敬7、《資治通鑒》載:“國家本置中書、門下以相監(jiān)察,中書詔敕或有差失,則門下當行駁正。”材料涉及的政治制度A.確立于秦朝,漢武帝時期完善B.標志著君主專制制度達到頂峰C.削弱了君權,突出了臣下的作用D.?8、《論宋學的博大精深》中有這樣一段話:“在宋太祖、太宗相繼統(tǒng)治時期內,……在中央政府的各個部門之間,宰相與副相之間,州郡政府的長貳之間,充分利用其相互的牽制作用!毕铝心苷f明州郡政府的長貳之間相互牽制的史實是( )A.知州“三歲一易”B.另設參知政事、樞密使、三司使C.將禁軍的統(tǒng)領權一分為三D.公文由知州和通判聯(lián)合署名據(jù)史記載:“故天子有田以處其子孫,諸侯有國以處其子孫,大夫有采以處其子孫,是謂制度!庇纱丝梢娫撝贫( )A.確立了嫡長子繼承制B.使土地和政治權力層層分割C.確立了中央集權制D.擴大了國家疆域A.為了加強對地方行政管理 B.軍機大臣只能跪受筆錄,傳達旨意C.軍機房設置是為了加強西北的邊防 D.軍機房設置是雍正為了加強皇權,削弱議政王大臣會議12、如圖是歙縣明代嘉靖、隆慶、萬歷三朝重臣許國八角牌坊,以下說法不正確的是A.該牌坊雕刻精美,氣勢雄偉,可謂古牌坊中的瑰寶B.該牌坊的建立,有光宗耀祖之意C.許國以大學士兼任丞相,故有能力建此牌坊D.牌坊上“先學后臣”,用意在于鼓勵家鄉(xiāng)人讀書13、《隋唐嘉話》載:“(唐高宗時)薛中書元超謂所親曰:‘吾不才,富貴過分。然平生有三恨,始不以進士擢第,不得娶五姓(世家大族)女,不得修國文。’”材料說明當時的社會①科舉取士成為重要的選官途徑 ②士族門第觀念仍很強烈③進士科受時人追捧 ④唐朝中書令負責修撰史書A.①②③ B.②③ C.①③ D.①③④14、隋唐時期在中央設中書省,元朝在中央也設立了中書省,他們之間的不同在于A.前者下設六部管理全國政務,后者專管佛教和藏族地區(qū)事務B.前者僅為中央決策機構,后者還是管理部分地區(qū)的行政機構C.前者標志著封建政治制度的成熟,后者標志著專制制度達到頂峰D.前者為削弱相權,加強皇權而設,后者則為加強對地方的控制而設15、安徽宣城某班同學自編自導了一部歷史短劇,劇中我國古代的一些著名帝王穿越歷史隧道談論起自己的豐功偉績。其中的臺詞有與史實不符的地方,它是( ) A.秦始皇:“我首創(chuàng)了一套沿用兩千多年的政治制度,功高蓋世!” B.唐太宗:“我三分相權,相互監(jiān)督,確保了我的獨尊地位。” C.明太祖:“我設立內閣,感到大權在握的踏實! D.雍正帝:“我設置了軍機處,軍政大權完全集中到了我的手中!16、1895年對中國來說是屈辱與動蕩的一年,假設你這一年生活在臺灣,你的愛國行動可能是參加哪支隊伍與日本侵略者作戰(zhàn)?( )A.左寶貴的部隊 B.義和團C.丁汝昌的部隊 D.徐驤的部隊A.意在鼓動日本,實現(xiàn)東亞共榮 B.希望示好日本,結成美日同盟C.主張壓制中國,滲透美國勢力 D.關注中國局勢,擔心中日戰(zhàn)爭18、1928年,南京國民政府制定的《海關進口稅則》確定進口貨物稅率為7.5~27.5%,這廢止了近代某一條約的相關規(guī)定。這一條約是 A.《南京條約》 B.《天津條約》 C.《馬關條約》 D.《辛丑條約》19、我黨從南昌起義、秋收起義等斗爭實踐中得到的最深刻教訓是A、必須武裝反抗國民黨 B、必須將斗爭的重心由城市轉入農(nóng)村C、必須建立人民革命軍隊 D、必須建立人民民主專政20、1984年我國頒布《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族區(qū)域自治法》,明確規(guī)定:民族區(qū)域自治是中國的一項基本政治制度。A.新疆自治區(qū) B.寧夏自治區(qū) C.內蒙古自治區(qū) D.西藏自治區(qū)“二大”宣言指出:“中國三萬萬的農(nóng)民,乃是革命中的最大要素。農(nóng)民因為土地缺乏、人口稠密、天災流行、戰(zhàn)爭和土匪的擾亂、軍閥的額外征稅和剝削、外國商品的壓迫、生活程度的增高等原因,以至日趨窮困和痛苦。”這主要表明中國共產(chǎn)黨A.決定發(fā)動土地革命,以滿足農(nóng)民的土地要求B.對農(nóng)民所受的各種痛苦的表示深切同情C.已充分認識到民主革命中農(nóng)民階級的重大作用D.決定開辟農(nóng)村根據(jù)地,走以農(nóng)村包圍城市的道路22、2008年12月15日,隨著兩岸空運、海運直航和直接通郵的同步實施,終于實現(xiàn)了兩岸人民期盼已久的“三通”。提出大陸與臺灣“三通”最早的歷史根據(jù)是( )A. 1979年的《告臺灣同胞書》B. 1981年的《關于臺灣回歸祖國,實現(xiàn)和平統(tǒng)一的方針政策》C.1984年的《政府工作報告》D.1994年的《中華人民共和國臺灣同胞投資保護法》23、下列圖片反映了中國20世紀兩次歷史性巨變。這兩次巨變都( )《大總統(tǒng)誓詞》 《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公告》①成為中國民主政治發(fā)展的新起點;②推翻了兩千多年的封建專制制度;③改寫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歷史;④推動了中國工業(yè)化的發(fā)展A.①② B.②③? ? C.③④ D.①④24、著名歷史學家陳旭麓教授在評論近代某一歷史事件時寫道:“其悲劇意義不僅在于他們失敗的結局,更在于他們借助宗教猛烈沖擊傳統(tǒng)卻不能借助宗教而掙脫傳統(tǒng)的六道輪回,反封建的人沒辦法洗凈自己身上的封建東西!边@一歷史事件是 A.鴉片戰(zhàn)爭 B.辛亥革命 C.洋務運動 D.天平天國運動25、武昌起義后全國有15省先后宣布獨立,各省先后擔任最高軍政長官(都督)者背景不盡相同,其中新軍將領13人,革命黨5人,咨議局議長3人,巡撫3人,布政使1人,提督1人,督練公所總參議1人。據(jù)此可知辛亥革命 A.具有廣泛社會基礎 B.具有明顯的妥協(xié)性 C.屬于資產(chǎn)階級革命 D.屬于自上而下的革命26、蔡元培曾撰寫過這樣一副挽聯(lián):“是中國自由神,三民五權,推翻歷史數(shù)千年專制之局;愿吾儕后死者,齊心協(xié)力,完成先生一二件未竟之功!彼磕畹氖茿.孫中山 B.宋教仁 C.陳獨秀 D.魯迅27、近代前期中國有份《盟約書》中表示為保衛(wèi)國土,“萬死不辭”,“縱使片土之剩,一線亦應保全,不令倭得”。它反映了A.三元里抗英斗B.黃海海戰(zhàn)C.反割臺斗爭 D.南京保衛(wèi)戰(zhàn)第二戰(zhàn)區(qū)司令長官閻錫山、副司令長官黃紹?第2集團軍總司孫連仲第6集團軍總司令揚愛源第7集團軍總司令傅作義第14集團軍總司令衛(wèi)立煌第18集團軍總司令朱德第22集團軍總司令鄧侯錫該材料可以說明 A.國民黨軍隊全力承擔太原會戰(zhàn)的作戰(zhàn)任務 B.新四軍接受國民政府的改編和領導 C.國共兩黨在兩個戰(zhàn)場的積極配合 D.八路軍在正面戰(zhàn)場曾作出重大貢獻31、下列事件中,不屬于20世紀70年代我國外交工作的重大突破的是( )A.中美正式建立外交關系 B.恢復中國在聯(lián)合國的合法席位C.中日邦交正常化 D.推動達成了《關于恢復印度支那和平的日內瓦協(xié)議》32、“月黑雁飛高,林彪夜遁逃。無需輕騎逐,大火自焚燒!笔菚r任新中國外交部長喬冠華對“九?一三”事件的諷刺。 “九?一三”事件客觀上宣告“文革”在理論和實踐上的破產(chǎn),與“文革”時期在政治、經(jīng)濟方面的混亂狀況形成鮮明反差的是:外交成就捷報頻傳。下列詞語符合新中國七十年代外交特點的是( )A.“另起爐灶”“分道揚鑣”“一線連片”B.“掃廬請客”、“安貧樂交”、“柳暗花明”C.“左右開弓”、“韜光養(yǎng)晦”、“和而不同”D.“化敵為友”、“跨洋握手”“三分天下”33、2006年6月15 日,由中國領導創(chuàng)立的上海合作組織成員國元首理事會第六次會議在上海隆重舉行,會議提出了尊重多樣文明,謀求共同發(fā)展的“上海精神”。河北冀州中學高一上學期期末考試 歷史理試題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portlandfoamroofing.com/gaoyi/809124.html
相關閱讀:高一歷史必修二《世界經(jīng)濟區(qū)域集團化的發(fā)展》課后習題答案[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