興起原因:盟友變敵人;社會制度和意識形態(tài)根本對立
形成標志:杜魯門主義
兩極對峙 “冷戰(zhàn)” 兩極對峙:柏林危機;馬歇爾計劃→經互會;北約→華約
格局的形成 評價:形成全面對峙;破壞世界和平;沒有爆發(fā)大戰(zhàn)
熱戰(zhàn):朝鮮戰(zhàn)爭;越南戰(zhàn)爭
歐洲共同 背景:①二戰(zhàn)后國際地位下降;②20世紀50年代經濟發(fā)展較快
復 體的形成 標志:1967年歐洲煤鋼、經濟、原子能三大共同體組成
雜 影響:①政治經濟一體化增強;②削弱美國霸權地位
多 崛起原因:①戰(zhàn)后美國扶植;②民主化改革;③經濟放在首位;
樣 ④重視科技和教育;⑤朝鮮戰(zhàn)爭和越南戰(zhàn)爭
的 日本成為世界 標志:一躍成為僅次于美國的經濟大國
當 經濟大國 影響:①由“一邊倒”到全方位外交;
代 世界多極 ②美、日、歐共體三足鼎立,沖擊兩極格局
世 化趨勢 背景:民族獨立;美蘇對峙爭奪
界 不結盟 標志:1961年第一次不結盟國家和政府首腦會議
運動興起 宗旨:獨立自主、不結盟、非集團
:影響標志第三世界興起;強權政治受到挑戰(zhàn)
20世紀50年代外交新成就:①和平五項原則提出;②日內瓦會議;③萬隆會議
新中國 20世紀70年代外交成就:①恢復聯(lián)合國合法席位;②中美關系緩和;③中日關系改善
外交 20世紀八九十年代外交調整:①加強國際合作(WTO、APEC、加強與東盟合作);
②維護世界和平,促進共同發(fā)展
兩極格局瓦解:東歐劇變;蘇聯(lián)解體
跨世紀的 和平與動蕩并存:和平和發(fā)展是主流;恐怖主義、地區(qū)沖突不斷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portlandfoamroofing.com/gaoyi/76845.html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