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要求:了解中國恢復在聯(lián)合國合法席位的基本史實、概括我國在外交方面所取得的重大成就、了解中美關系正;椭腥战ń坏闹饕穼、探討其對國際關系產生的重大影響。
復習內容:中國恢復在聯(lián)合國的合法席位、中美中日關系的正;⑿聲r期的外交建樹
復習重點:中美中日關系正;
復習難點:新中國在不同時期外交政策的調整
自主學習
新中國五十年外交概況
時期外交成就
新中國初期新中國奉行 的和平外交方針,建國初期,主要包括:“ ”、“ ”、“ ”。建國第一年,中國已經同 個國家建立了外交關系。20世紀50年代初, 中國提出并確立了處理國際關系的準則, 即 原則。此后,中國在世界外交舞臺上積極發(fā)揮作用。
70年代中國外交進行重大調整并取得突破性成就。這一時期,中國外交關系中的三大事是: 年,中國在聯(lián)合國的合法席位得到恢復,1972年中國與 (國家) 開始走向正;1979年,中國與 (國家) 正式建交。
改革開放后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后,全黨全國的工作重點轉移到 建設上,開始實行 。這就需要一個和平的國際環(huán)境。反對 ,維護 ,成為中國外交政策的目際。
中國在 (組織)中發(fā)揮著越越重要的作用,并積極參與地方性國際組織的外交活動,2001年10月,在上海成功組織 第九次領導人非正式會議,為促進亞太地區(qū)的經濟合作和貿易往作出了重大貢獻。中國積極發(fā)展與周邊國家的睦鄰友好關系,如中國積極參與 組織的活動,并發(fā)揮了主導作用。
合作探究
1.新時期外交政策調整的目際及其內涵
材料1 鄧小平說:“我們提出維護世界和平不是在講空話,是基于我們自己的需要,當然也符合世界人民的需要,特別是第三世界人民的需要。因此,反對霸權主義、維護世界和平是我們真實的政策,是我們對外政策的綱領!
從材料1得知,新時期外交政策調整的目標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2 中國是發(fā)展中國家,中國已經成為不結盟運動的觀察員,同七十七集團也建立了密切聯(lián)系,今后將進一步加強同他們的合作。中國愿意在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的基礎上,同所有國家發(fā)展友好合作關系。社會制度和意識形態(tài)的差別,不應該成為發(fā)展國家關系的障礙。在國際交往中,我們絕不把自己的社會制度和意識形態(tài)強加于人,同樣也絕不允許別的國家將自己的社會制度和意思形態(tài)強加于中國。我們這個原則立場,是絕對不會改變的。(江澤民《加快改革開放和現(xiàn)代化建設步伐 奪取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yè)的更大勝利》)
材料3 鄧小平說:“對外開放具有重要意義,任何一個國家要發(fā)展,孤立起,閉關自守,是不可能的,不加強國際交流,不引進發(fā)達國家的先進經驗、先進科學技術和資金是不可能的!
從以上三段材料可得知,新時期外交政策調整的內涵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中美關系正常化
從新中國成立到今天,中美關系的發(fā)展可以用四句詩詞概括“千里冰封,萬里雪飄”“亂花漸欲迷人眼”“東邊出入西邊雨,道是無情卻有情”“青遮不住,畢竟東流去”結合所學知識談談你對上述詩詞的理解。
3.新時期中國在國際外交舞臺上的表現(xiàn)
(1).聯(lián)合國是當今國際社會中一個重要的外交舞臺,以下材料反映了我國在改革開放后多邊外交領域里的部分活動:
材料1:在1998年初的伊拉克武器核查危機中,江澤民主席曾數(shù)次與一些國家領導人交換信息,闡述中方的立場。中國同意安理會通過的對伊拉克武器核查的決議,但在在對安理會討論美國提出的動用武力解決危機的議案時,投了反對票。并積極支持聯(lián)合國的努力。
材料1反映了中國
材料2:自上個世紀80年代末以,中國參加了15項聯(lián)合國維和行動,派出維和人員3000多人次。2003年外交部長李肇星在接受采訪時表示,中國會繼續(xù)參加聯(lián)合國的維和行動,為維護世界和平與穩(wěn)定做出應有貢獻。
材料3:1985年中國宣布單方面裁軍100萬,到1990年共裁減人遠103.9萬。1997年又裁減50萬。2003年9月1日,江澤民在國防科技大學慶典活動時又宣告到2005年再裁減20萬。
材料2、3反映了中國
材料4:針對冷戰(zhàn)結束以后西方國家在多邊外交領域以種種借口干涉發(fā)展中國家內政的做法,鄧小平倡導各國有權根據(jù)本國國情,獨立自主地選擇自己的社會制度、發(fā)展戰(zhàn)略和生活方式,別國無權干涉。主張建立公正合理的國際政治經濟新秩序。
材料四,反映了中國主張
(2).新時期中國為什么要積極參與地區(qū)性國際組織
知識檢測:
1.20世紀80年代以,中國的獨立自主的外交政策具體表現(xiàn)為 ( )
A.改革開放政策 B.不結盟政策
C.和平共處五項原則 D.推行國聯(lián)合國為中心的多邊外交
2.下列對于90年代中國外交政策表述,不正確的是( )
A.反對霸權主義和強權政治是我國的基本國策
B.堅持獨立自主和不結盟的和平外交政策
C.立足于可能發(fā)生較大的世界戰(zhàn)爭,采取靈活的外交政策
D.積極開展與周邊國家睦鄰友好關系,建立和平的周邊關系
3.改革開放以,中國在注重參與聯(lián)合國外交活動的同時,還積極參與地區(qū)性國際組織的外交活動,下列各項屬于地區(qū)性國家組織的是 ( )
①亞太經合組織 ②東盟 ③歐盟 ④世界貿易組織 ⑤上海合作組織
A.①②③④⑤ B.①②④⑤ C.①②③⑤ D.①②③④
4. “中國不打美國牌,也不打蘇聯(lián)牌,中國也不允許別人打中國牌!边@反映了改革開放以中國外交政策的新特點是( 。
A.堅持獨立自主 B.實行睦鄰友好政策 C.反對霸權主義 D.推行不結盟政策
5. 我國與中亞國家的關系不斷深化,連接中國與中亞國家的緊密紐帶是( )
A.歐盟 B.上海合作組織 C.東盟 D.亞太經濟合作組織
6. 21世紀由中國倡導建立的區(qū)域合作組織是
A.亞太經濟合作組織 B.東南亞國家聯(lián)盟
C.歐盟 D.上海合作組織
7. 中國在國際事務中發(fā)揮作用主要是通過 ( )
A.與大國的合作 B.獨立發(fā)揮作用 C.以地區(qū)性組織為主 D.聯(lián)合國
8. 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后,我國實行對外開放的根本目的是( )
A.建立和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 B.擴大對外貿易,吸引外資
C.發(fā)展我國經濟 D.盡快加入世界貿易組織
9. 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建設時期,我國注重同國際任何國家發(fā)展友好合作關系,主要是為了( )
A.維護中國人民的最高利益 B.擴大中國的國際影響
C.推動國際經濟合作 D.贏得了相對穩(wěn)定的和平環(huán)境
10. 我國于20世紀50年代提出的外交方針、原則,至今仍富有生命力并國際社會廣泛接受的有:
①“求同存異”的方針 ②實行不結盟政策
③和平共處五項原則 ④發(fā)展與亞非拉發(fā)展中國家的友好合作關系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11. 1999年,中美關系因以美國為首的北約用導彈襲擊中國駐南大使館而處于低點。1999年11月,中美兩國就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達成協(xié)議。2001年4月1日,南海撞機事又給中美關系蒙上陰影。2002年2月21日美國總統(tǒng)布什訪華,2002年10月江澤民總書記訪美,中美關系再現(xiàn)曙光。兩國關系之所以出現(xiàn)這樣的波折,是因為( )
A.中美兩國既有共同利益又有分歧
B.作為安理會常任理事國,兩國既相互斗爭又相互合作
C.中美兩國人民熱愛和平,渴望合作,從根本上推動了中美關系的發(fā)展
D.不同的社會制度和化背景決定的
12. 我國新時期的外交方針與政策有( )
①不結盟政策 ②與周邊國家建立友好關系 ③一邊倒一大片 ④對外開放
A.①②④ B.③④ C.①②③ D.①③
13. 1949年以,新中國始終堅持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依據(jù)國際環(huán)境的特點和變化,開展積極靈活的外交工作,為我國經濟建設創(chuàng)造了有利的外部條。閱讀下列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回答問題:
(1)建國之初,針對兩大陣營的尖銳對峙,我國為打破帝國主義的孤立封鎖、鞏固政權和恢復經濟,采取了什么樣的外交策略?左圖反映了在前述外交策略的指導下我國取得的最突出的外交成就是什么?
(2)20世紀50年代我國外交成熟,其標志是什么?它是周恩在接見哪國代表團時首先提出的?
(3)右圖中,和周恩握手的美國總統(tǒng)是誰?兩人握手反映了中美關系發(fā)生了什么變化?(1分)新中國第一個訪問美國的領導人是誰?
(4)1972年,在周恩的邀請下,日本首相田中角榮訪華實現(xiàn)了中日邦交的正;。中日兩國結束長期敵對關系的直接原因是什么?和平、友好、合作是中日關系發(fā)展的基礎,近年,日本制造了哪些不利于中日友好的事端?倘若你是中國外交部助理,針對目前中日關系的狀況,向外交部長進言,談談你的看法和建議。
(5)上圖表明一個互信互利的新型區(qū)域合作組織誕生了,這成為新中國外交史上具有里程碑意義的成果。請問這個組織成立于何地?中國創(chuàng)立并積極參加該組織的活動,其目的是什么?
(6)概述改革開放以,中國在聯(lián)合國和地區(qū)性國際組織中開展的重要外交活動及其成就。
知識拓展:
領土 領海 領空
領土是指地球上隸屬于國家主權的特定部分。領土是國家的要素之一,國家對其領土范圍內的人和事物的最高權力稱為領土主權。國家對其領土范圍內的人、物和事?lián)碛信潘墓茌牂啵粚ζ漕I土范圍內的一切土地和資具有占有、使用和支配的權利。領土不可侵犯,領土完整是國家獨立的重要標志。領土包括:領陸、領水、領空、底層領土。
領陸是指國家疆界以內的全部陸地,包括大陸和島嶼。
領水是國家陸地疆界以內的水域和與陸地疆界鄰連的一帶海域,即內水和領海兩大部分。
領海是連接國家陸地領土及內水或群島水域的一定寬度的海水帶,是沿海國家領土的重要組成部分。
領空指處于國家主權管轄下的領陸和領水上空的空氣空間。
底層領土指領陸和領水的底土,包括地下水和資等。底層領土完全受國家主權管轄和支配。
外交特權與豁免
為了保證外交代表、外交代表機關以及外交人員進行正常外交活動,各國根據(jù)相互尊重主權和平等互利的原則,按照國際慣例和有關協(xié)議相互給予駐在本國的外交代表、外交代表機關和外交人員一種特殊權利和優(yōu)遇。這種特殊權利和優(yōu)遇,在外交上統(tǒng)稱外交特權和豁免。
外交特權主要有:人身、辦公所、住所、公檔案、財產不可侵犯;免受駐在國的司法裁判和行政管轄;使用密碼通訊和派遣外交信使;免納關稅和其他一些捐稅。但是—切外交代表,都有尊重駐在國法令和不干涉駐在國內政的義務。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portlandfoamroofing.com/gaoyi/51188.html
相關閱讀:必修1第24課《開創(chuàng)外交新局面》學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