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清流一中2015-2015 學年高一下學期第二塊模塊考試歷史(文

編輯: 逍遙路 關鍵詞: 高一 來源: 高中學習網


試卷說明:

清流一中2015-2016學年下期高一歷史(文) 第二模塊試卷 (時間:120分鐘;總分100)一、選擇題(每小題1。5分,共60分)1.《墨子》中說:“農夫早出暮入,耕嫁樹藝,多聚菽粟。……婦人夙興夜寐,紡績積趕,多治麻絲葛緒捆布……”這則材料從本質上反映了 A.農民的生活富裕安逸 B.農業(yè)地位極其重要 C.自給自足的小農經濟 D.商品經濟極端落后2.乾隆《元和縣志》“(安徽)歙人阮弼在蕪湖創(chuàng)立染局,招來‘染人’,分工操作,費用省而獲利多,其產品行銷于全國各地.”材料說明①地域性商人群體較為活躍②新的生產關系迅速發(fā)展③長途貿易比較發(fā)達④生產的專業(yè)化程度提高 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3.1872年上海輪船招商局成立,由官府掌握企業(yè)的用人及理財權,具體業(yè)務由商人經營。此后,招商局并購美商旗昌輪船公司。19世紀80年代初,它開始發(fā)售股票,成為面向社會籌集資本興辦的新型股份制企業(yè)。據此表明上海輪船招商局 ①采取官商合辦的方式 ②具有近代企業(yè)制度的特征 ③一定程度上抵御了西方經濟侵略 ④取得中外商戰(zhàn)的完全勝利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4.民國初年到1920年,中國工業(yè)增長速度達到年均12.8%;1927~1936年是國民經濟發(fā)展的另一個黃金十年。這兩個時期中國經濟迅速發(fā)展的共同原因是 A.政府 ?p/扶持國民經濟的發(fā)展 B.國內政治局面很穩(wěn)定 C.列強放松了對中國的侵略 D.資產階級掌握了政權5.據統計,近代中國農業(yè)和工業(yè)的最高產量出現在1936年。此后的13年(至1949年)中, 中國的國民收入和人均國民收入都呈下降趨勢,為近代百年經濟史中最嚴重的衰退階段。導致這一衰退現象的首要原因是 A.帝國主義掠奪和長期戰(zhàn)爭的破壞 B.資本主義世界性經濟危機的影響 C.國民政府的政策損害了經濟發(fā)展 D.帝國主義和官僚資本的經濟壟斷6.圖1反映了我國近代民族資本主義的發(fā)展情況,圖中的F1 為動力,F2 為阻力,其中F2 >F1 的情況出現于 A.甲午戰(zhàn)爭后的初期 B.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期間 C.南京國民政府的前十年 D.解放戰(zhàn)爭期間 7.閱讀圖2《中國鐵礦石原礦產量統計表》,統計表中產量出現高峰值的直接原因是 A.過渡時期總路線的制定頒布 B.八大的正確指引 C.社會主義計劃經濟體制的確立 D.“大躍進”運動的開展8.中共十七屆三中全會審議通過了《中共中央關于推進農村改革發(fā)展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標志著我國農村改革站在一個新的歷史起點上。下列對于我國新時期農村改革的說法,錯誤的是 A.實行聯產承包責任制大大激發(fā)了農民的生產熱情和積極性 B.實行聯產承包責任制也制約了現代農業(yè)的發(fā)展 C.中共中央全面推進農村改革重要措施,體現了執(zhí)政為民的理念 D.農民自由支配土地,如種植經濟作物供應市場、土地轉賣鄰居9.新中國建設道路,從“一五”到“十一五”的部分主題詞摘要:“一五”(1953—1957):工業(yè)增速,超額完成;“二五”(1958—1962):大躍進,大倒退;“八五”(1991—1995):___;“十一五”(2006—2010):改革開放,堅定不移。其中空格處的主題詞應該是 A.改革開放 走向興起 B.解決溫飽 成效顯著 C.小平南巡 改革深化 D.指令登場 市場控制10.泰山東岳廟供奉的娘娘,泥塑金身,三寸金蓮。民國成立以后,朝拜者多用自制的大腳錦鞋為娘娘祝壽。這主要表明 A.尊孔復古思想開始盛行 B.民主共和觀念深入人心 C.婦女社會地位顯著提高 D.廢止婦女纏足得到認可11.某大學著名歷史教授為學生作報告,其報告的綱要如圖3所列,據此推測這個報告的主題是 A.互聯網與政治選舉 B.大眾傳媒在政治選舉中的運用 C.影視藝術的發(fā)展 D.電視與互聯網12.1602年荷蘭聯合東印度公司成立,這是世界上第一個聯合股份公司。通過向全社會融資的方式,東印度公司將社會分散的財富,變成了自己對外擴張的資本。對此理解正確的是 A.資本主義世界市場基本形成 B.是歐洲“商業(yè)革命”的開端 C.是資本輸出的主要方式 D.是資本主義商業(yè)組織形式的創(chuàng)新13.下表為19世紀期間世界部分城市人口(以千為單位)的統計表,它反映出的歷史信息不包括 A.工業(yè)革命引起世界社會前所未有的城市化 B.世界各地城市化的進程是不均衡的 C.城市在國家社會經濟中的地位日益重要 D.各地城市人口的差距,反映出表中歐美國家已實現了工業(yè)化14.“日不落帝國”在一定意義上是英國的工業(yè)家、企業(yè)主開創(chuàng)的,而不是殖民軍隊和海軍將領們通過征服締造的。”這句話旨在 A.肯定工業(yè)革命對英國殖民體系形成的重要作用 B.反思英國在世界范圍殖民體系形成中的侵略性 C.揭示英國經濟實力遠在軍事實力之上的事實 D.強調英國資產階級主導帝國的發(fā)展而非殖民軍隊15.“我們生活在一個充滿奇跡的時代,大車不需要馬拉,新聞通過環(huán)繞地球的電線一瞬間傳遍世界……”請判斷這樣的生活最早應出現在 A.早期殖民擴張時期 B.第二次工業(yè)革命時期 C.英國工業(yè)革命時期 D.第三次科技革命時期 16.農業(yè)文明時代,文明區(qū)域間相對封閉的根本原因是( ) A.生產力水平的局限B.高山、大河、海岸、沙漠的阻隔 C.溝通技術缺乏D.缺乏橫向交流的驅動力17. 哥倫布說過:“黃金是一個令人驚嘆的東西!誰擁有它,誰就能支配他想要的一切。有了黃金,要把靈魂送到天堂,也是可以做到的!睔W洲人對黃金這種貪婪的追求,從本質上反映了( 。 A.歐洲人迫切的生活需要       B.新航路開辟的主觀原因 C.新航路開辟的經濟因素       D.歐洲黃金產量嚴重不足18. 新航路開辟后,世界各民族的歷史逐漸融合為一部統一的人類歷史。這種“融合”和“統一”實現的主要方式是( ) A.西方的殖民掠奪 B.東方的借鑒學習 C.正常的文化交流 D.封建主階級衰落19. 下表反映1500——1800年間歐洲主要國家商船抵達亞洲的數量。結合所學知識和表格信息可以得出的結論是( )國家數量(艘)1500-1599年1600-1700年1701-1800年葡萄牙705371196荷蘭6517702950英格蘭-8111865歐洲合計77031616661——安格森?麥迪生《世界經濟千年史》 A.16世紀以來荷蘭抵達亞洲的商船數量最多,被稱為“海上馬車夫” B.17到18世紀荷蘭抵達亞洲的商船數量增長率高于英格蘭 C.18世紀葡萄牙抵達亞洲的商船數量減少,轉而致力于開辟新航路 D.18世紀英格蘭抵達亞洲的商船數量增長迅速,有成為海上霸主之勢20.下列關于早期殖民侵略的認識,正確的是( )①是歐洲資本原始積累的手段之一,促進了歐洲資本主義發(fā)展②手段是赤裸裸的搶劫③給當地人民帶來了災難④促進了資本主義發(fā)展,應全面肯定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 D.①③④ 25. 博物館陳列著三張圖片。下列按圖片順序對應的信息,不準確的一組是 A. 哈格里夫斯史蒂芬孫卡爾?本茨 B. 人工動力蒸汽動力燃油動力 C. 18世紀60年代19世紀初19世紀60年代 D. 工業(yè)革命工業(yè)革命第二次工業(yè)革命21. 16——18世紀,在美洲大陸出現了許多如新奧爾良、新尼德蘭、新英格蘭等構詞方式組成的地名。這一現象出現的根源是( ) A. 新興城市大量出現 B. 歐洲殖民者掠奪美洲土地 C. 工業(yè)革命的進行 D. 大批美洲獨立國家的建立22. 圖中的發(fā)明中對工業(yè)城市的形成起了巨大推動作用的是( )23. 19世紀上半期,當蒸汽機車轟鳴奔馳的時候,衣冠楚楚的紳士、淑女與衣衫襤褸的下層人民同擠一列火車,還得到處給別人讓路。保守人士驚呼,鐵路會帶來某種“平等化的危險”。民主人士拍手稱快:“我看到火車真高興,我想封建制度是永遠一去不返了!辈牧现饕从沉讼冗M科技( ) A.促進了資本主義的發(fā)展 B.沖擊了原有的社會關系 C.改變了傳統的社會性質 D.造成了社會秩序的混亂24.觀察圖,A、B、C、D四條曲線代表的是四個國家的世界制造業(yè)產值,B、C分別是A.美國、德國 B.中國、英國C.英國、德國 D.英國、美國羅斯福就任美國總統后,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其結果是A.國家開支顯著上升B.農產品數量明顯增加C.銀行數量不斷增多 D.美元逐漸升值...A.德國汽車出現了質量問題B.燃料不夠,用馬拉作動力C.興起了一種新的旅游形式D.提倡低生活,保護環(huán)境 1973年德國公路上的馬拉汽車34..... A.民族資本主義取得初步發(fā)展 B.辛亥革命推動了民族資本主義經濟的發(fā)展 C.愛國人士大力倡行“實業(yè)救國” D.南京國民政府深入開展國民經濟建設運動40、中共十四大提出的經濟體制改革目標是 ( )A、深化國企改革,建立現代企業(yè)制度 B、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C、計劃經濟為主,市場調節(jié)為輔 D、建立社會主義計劃經濟體制清流一中2015-2016學年下期高一歷史(文) 第二模塊試卷二、材料閱讀題(共4題,總分40分)41(本題滿分10分) 閱讀下列材料 材料一 工業(yè)革命下的紡織工廠及火車圖一 紡織工廠 圖二 火車材料二 不斷擴大產品銷路的需要,驅使資產階級奔走于全球各地。……這些工業(yè)所加工的,已經不是本地的原料,而是來自極遙遠的地區(qū)的原料;它們的產品不僅供本國消費,而且供世界各地消費。 ——《共產黨宣言》材料三 大洋洲有我們的牧羊場,阿根廷和北美西部草原上有我們的牛群,秘魯送來它的白銀,南非和澳大利亞的黃金流向倫敦;印度人和中國人為我們種茶,而我們的咖啡、白糖和香料種福建省清流一中2015-2015 學年高一下學期第二塊模塊考試歷史(文)試卷(無答案)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portlandfoamroofing.com/gaoyi/255392.html

相關閱讀:福建省福州文博中學2015-2016學年高一上學期期中考試歷史試題 W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