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年級上冊地理期末考試題

編輯: 逍遙路 關鍵詞: 高一 來源: 高中學習網

【導語】正向思考的力量,勝過一個負面思想的力量數百倍,那會降低我們某種程度的憂慮。而憂愁像嬰兒一樣,會慢慢被養(yǎng)大的。記。簞e帶著憂愁入睡,想想明早天邊的彩虹吧。逍遙右腦為你整理了《高一年級上冊地理期末考試題》,希望可以幫到你!

  【一】

  一、單項選擇題(30×2分=60分)

  下表是XY兩國人口數據表,分析并完成1~3題

  人口密度(人/)

  出生率(‰)死亡率(‰)

  X1084218

  Y27567

  1.具有X國人口狀況特征的國家最多分布于

  A.歐洲B.大洋洲C.非洲D.北美洲

  2.Y國可能分布在

  A.歐洲B.大洋洲C.非洲D.北美洲

  3.造成X、Y兩國人口自然增長率差異懸殊的最主要原因是

  A.經濟條件B.氣候條件C.歷史條件D.地形條件

  下表為“我國環(huán)境與人口信息表”,讀表完成4~6題。

  最多能供養(yǎng)的人口數量①約16億人

  最適宜的

  人口數量溫飽型消費水平②10億之內

  小康型消費水平③8億~9億人

  富裕型消費水平④7億之內

  4.表中代表我國人口容量的數據是

  A.①B.②C.③D.④

  5.表中②③④數據值的差異,說明人口合理容量

  A.只受人口消費水平影響B(tài).與人口消費水平呈正相關

  C.與人口消費水平呈負相關D.與人口消費水平無關

  6.有關環(huán)境人口容量的敘述正確的是

  A.環(huán)境人口容量不具有相對確定性

  B.環(huán)境人口容量就是合理容量

  C.環(huán)境人口容量的確定性是相對的,不確定性是絕對的

  D.中國的環(huán)境人口容量是13億人

  讀某聚落分布示意圖,完成7~8題。

  7.圖中四地最有可能發(fā)展成為商業(yè)中心的是

  A.①B.②C.③D.④

  8.促使該商業(yè)中心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A.地形崎嶇,交通運輸方式單一B.人口稀少,資源豐富

  C.交通便捷,人口流量大D.交通干線,過往車輛多

  讀“某城市規(guī)劃簡圖”,該市常年盛行東北風。據圖完成第9~10題。

  9.該城市的a、b、c、d四個地塊中適宜建設高級住宅區(qū)的是

  A.aB.bC.cD.d

  10.下列圖中能夠反映上圖中沿“A→B”虛線地租水平變化特征的是

  天麻是我國千年傳統(tǒng)的藥膳滋補品。主要分布在我國云、貴、川等地。人工種植宜選山區(qū)的緩坡地,土質以排水良好的砂壤土為好。由于氣候不宜,北方地區(qū)一直沒有大面積種植。2011年在北京昌平區(qū),通過控制溫室大棚的溫度和濕度,實現越冬種植,“南麻北移”成功。2018年產量達30萬斤,新鮮天麻開始供應首都市民餐桌。閱讀資料回答11~12題。

  11.北京昌平引種天麻的主導區(qū)位因素是

  A.地形和水源B.交通和勞動力C.氣候和土壤D.市場和技術

  12.“南麻北移”成功,改造的自然地理要素是

  A.氣候B.地形C.水源D.土壤

  下圖示意我國某省2004~2018年人均糧食地域格局變化。讀圖,完成13~14題。

  13.②③④⑤地區(qū)從一般余糧區(qū)變?yōu)橹匾嗉Z區(qū)的主要原因是

  A.耕地面積大量增加B.農業(yè)科技投入增加

  C.農田水利設施完善D.農業(yè)人口數量增加

  14.⑩○11由基本自給區(qū)和一般余糧區(qū)變?yōu)閲乐厝奔Z區(qū)的主要

  A.溫室效應,氣候惡化B.外出務工,糧田荒蕪

  C.土壤污染,無法耕種D.工業(yè)化、城市化使耕地急劇減少

  右圖為某種氣候類型氣溫降水資料圖,氣候與農業(yè)區(qū)位選擇的關系密切。根據圖示回答15~16題

  15.該氣候典型分布區(qū)的農業(yè)地域類型是

  A.季風水田農業(yè)B.商品谷物農業(yè)

  C.乳畜業(yè)D.混合農業(yè)

  16.影響該農業(yè)地域類型的主要區(qū)位因素是

  A.市場B.水源

  C.科技D.政策

  甲地有某種原料,利用該原料生產的產品,其市場主要在乙地,該生產活動屬于勞動力指向型。打算在①、②、③、④四個地點選擇一個廠址,經過考察,四地生產該種產品的單位產品成本分析見右表(數據越大,費用越高)分析資料,回答17~18題。

  地點原材料運費產品運費土地成本工資成本其他

 、34525

 、45536

 、23514

 、57544

  17.從綜合效益角度來看,該廠最好建在

  A.①地B.②地C.③地D.④地

  18.若在選定的地點建廠,下列四種工業(yè)部門中,最適應在該地發(fā)展的是

  A.高檔時裝廠B.普通家具廠C.啤酒廠D.電視機組裝廠

  下圖是我國東部沿海地區(qū)三家境外投資工廠的原料地、加工地和產品市場示意圖。讀圖回答19~21題。讀下圖,完成19~21題。

  19.圖a中①-⑥不同工廠之間的關系屬于

  A.工序上的聯(lián)系B.地域聯(lián)系C.信息聯(lián)系D.技術聯(lián)系

  20.圖b表示

  A.工業(yè)集聚B.工業(yè)分散

  C.工業(yè)的信息聯(lián)系D.工業(yè)的空間利用聯(lián)系

  21.圖b所示工廠的元器件生產的全球化,目的是

  A.尋找最優(yōu)區(qū)位B.降低成本,提高效益C.減輕污染D.促進全球經濟發(fā)展

  下圖是“我國北方某城市規(guī)劃圖”,讀圖回答22~24題。

  22.在上圖中的E、F、G、H中,適合布局鋼鐵廠的是

  A.EB.FC.GD.H

  23.如果上圖的E、F、G、H四地中,建一制糖廠,其適應的廠址和原料來源是

  A.E楓樹B.F甘蔗C.G甜菜D.H甘蔗

  24.如果在E處建火力發(fā)電廠,為充分利用資源和保護環(huán)境,消除粉煤灰的危害,應在其附近建

  A.硫酸廠B.水泥廠C.污水處理廠D.陶瓷廠

  2011年2月15日中國政府門戶網消息,截至2010年底,中國新建高鐵營業(yè)里程達到5149公里,其中時速350公里的有2154公里。目前中國高鐵無論是路網規(guī)模還是速度等級都居世界第一。下圖為我國2018年將形成的高鐵運營網絡,據此回答25~27題。

  25.以上材料明顯體現出交通運輸發(fā)展的

  A.專業(yè)化B.高速化

  C.大型化D.綜合化

  26.下列關于我國高鐵發(fā)展所帶來的影響的敘述,不正確的是

  A.高鐵作為一種新的鐵路運輸產業(yè),是對我國綜合交通運輸一個很重要的補充

  B.高鐵的發(fā)展會造成公路及民航的衰落

  C.高速鐵路利于保證城鎮(zhèn)人口的大量流動,實現中心城市與衛(wèi)星城鎮(zhèn)的合理布局

  D.高鐵可以大大縮短各區(qū)域間和城鄉(xiāng)間的時空距離,利于推動區(qū)域和城鄉(xiāng)協(xié)調發(fā)展

  27.圖中顯示2018年我國高鐵運營網東部稠密、西部稀少,主要是因為

  A.東部地區(qū)為平原,利于高鐵建設

  B.東部地區(qū)的商業(yè)網點比西部稠密

  C.東部社會經濟發(fā)展水平比西部高

  D.東部地區(qū)自然條件比西部優(yōu)越

  下圖為某地生態(tài)園的生產體系示意圖,讀下圖回答28~30題。

  28.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該生產體系的主導企業(yè)污染大氣嚴重

  B.該生產體系的主導企業(yè)靠近消費市場

  C.該圖中的農業(yè)地域類型屬混合農業(yè)

  D.圖中的農業(yè)按投入的多少屬于密集型農業(yè)

  29.該生態(tài)園

  A.實現了生產的完全無污染物排放B.促進了甘蔗種植的企業(yè)化進程

  C.擺脫了生產季節(jié)性和地域性D.生產重點轉向對廢棄物的綜合利用

  30.循環(huán)經濟是21世紀發(fā)展的新亮點,該生態(tài)園的生產方式是循環(huán)經濟模

  式的重要實踐!卑凑湛沙掷m(xù)發(fā)展觀的要求,發(fā)展循環(huán)經濟,走可持續(xù)發(fā)展道路,建設資源節(jié)約型社會,可以解決的兩大難題是

  ①龐大的人口數量②生態(tài)惡化③資源超常規(guī)利用④經濟超常規(guī)增長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二、綜合題(60分)

  31.讀下列我國部分地區(qū)某年的人口資料,回答問題。(10分)

  (1)圖示省、市、自治區(qū)中,死亡率最高的是,最低的是。(2分)

  (2)上海的出生率比北京高,而自然增長率卻比北京低,其原因是_______。(2分)

 。3)以上統(tǒng)計資料顯示,我國人口增長模式屬于型,該人口增長模式的特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分)

  (4)對比人口出生率與自然增長率的地區(qū)差異性,說明經濟發(fā)展水平與人口出生率和人口自然增長率的關系是。(2分)

  32.讀下圖回答以下問題(8分)

  (1)甲圖E—F階段反映了城市化進程的現象。

  (2)圖中a代表的國家按經濟發(fā)展水平屬于國家,若bc兩條曲線代表發(fā)展中國家和世界平均水平,則表示發(fā)展中國家的是_____曲線。

  (3)乙圖中a曲線N階段可能會出現哪些問題?(列舉三點)

  33.讀圖回答下列問題。(14分)

  (1)寫出圖中A、B、C三地的農業(yè)地域類型:(3分)

 。2)B處農業(yè)地域類型的優(yōu)勢區(qū)位條件有哪些?(4分)

 。3)C處農業(yè)地域類型的主要產品有____和_____.(2分)

 。4)A處農業(yè)地域類型的主要特征有。美國發(fā)展A類農業(yè)的優(yōu)越自然條件有:①;②;③;④。(5分)

  34.讀圖,回答問題。

  (1)我國鄉(xiāng)鎮(zhèn)企業(yè)與意大利新興工業(yè)區(qū)的生產特點相似之處有(4分)

 、,②,

 、,④。

 。2)從上述兩幅圖可以看出,我國某縣鄉(xiāng)鎮(zhèn)企業(yè)的發(fā)展與意大利新興工業(yè)區(qū)的發(fā)展模式不同的是(2分)

 。3)有關意大利新興工業(yè)區(qū)發(fā)展對我國鄉(xiāng)鎮(zhèn)企業(yè)發(fā)展的借鑒意義有(多選,4分)

  A.企業(yè)生產高度專業(yè)化,提升產品質量

  B.加大經濟開放程度以及銀行的信貸力度

  C.搞好基礎設施建設,積極發(fā)展第三產業(yè)

  D.企業(yè)間加強聯(lián)系與協(xié)作,形成聯(lián)合企業(yè)

  35.如圖為某地城市、居民點及公路分布示意圖。讀圖,回答下列問題。(8分)

 。1)國道以直達運輸為主,并適當照顧沿線重要經濟點,盡量縮短線路長度,以節(jié)省運營時間;地方性公路則以滿足地方經濟發(fā)展和居民的需要為主,可以盡量多地通過當地的居民點。圖示地區(qū)A、B兩城市之間建有兩條公路,分別是國道和地方性公路。,據公路建設一般原則判斷:

  公路一是,公路二是。(2分)

 。2)該地區(qū)計劃在A城市和C城市之間建設一條新的地方性公路,現有三個方案,你認為較合理的是。三個方案的優(yōu)缺點分別是(4分)

 、;

 、颍

 、。

 。3)為完善該地區(qū)公路網,較為合理的是應在下列兩個城市之間再建設一條公路(2分)

  A.D城—E城B.C城—F城C.A城—E城D.B城—C城

  36.中國科學院可持續(xù)發(fā)展戰(zhàn)略研究組將人類社會劃分為四個發(fā)展階段,下圖是“人類社會不同發(fā)展階段經濟增長主導要素的構成示意圖”,讀圖回答下列問題。(10分)

  (1)圖中A表示________,它是決定________時代經濟增長的關鍵要素。(2分)

  (2)在人類社會發(fā)展的四個階段中,人地矛盾最為激化的階段是________時代。試分析該階段環(huán)境問題突出的主要原因。(4分)

  (3)(4)環(huán)境文明時代人地關系的基本特征是__________,此階段社會發(fā)展需要遵循哪些基本原則?(4分)

  參考答案

  1~5CAAAC6~10CDCDB11~15DABDC16~20ACDAB21~25AACBB

  26~30BCDBB

  31.

  (1)上海寧夏(2分)

  (2)上海老年人口偏多,人口老齡化嚴重,導致人口死亡率較高.(2分)

  (3)現代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長率低。(4分)

  (4)負相關(經濟越發(fā)達,出生率越低,自然增長率越低)(2分)

  32.

 。1)逆城市化(1分)

 。2)發(fā)達國家(2分)C(2分)

 。3)勞動力過剩、交通擁擠、住房緊張、環(huán)境惡化、社會不穩(wěn)定(任答3點得3分)

  33.

 。1)商品谷物農業(yè)季風水田農業(yè)混合農業(yè)(3分)

 。2)地勢平坦;人口密集,糧食需求量大;勞動力資源豐富;雨熱同期,種植歷史悠久。(4分,1點1分)

 。3)小麥、羊毛(2分)

 。4)機械化水平高(1分)

 。5)地勢平坦廣闊土壤深厚、肥沃水源充足氣候溫和,降水較多,雨熱同期(4分,1點1分)

  34.

 。1)以中小企業(yè)為主;以輕工業(yè)為主;資本集中程度低;工業(yè)大多數分散于小城鎮(zhèn)。(4分)

 。2)我國鄉(xiāng)鎮(zhèn)企業(yè)沒有形成一個機構完整,彼此聯(lián)系的企業(yè),而意大利形成了一個機構完整,功能齊全的網絡體系,實現了規(guī)模生產。(2分)

 。3)ABCD(4分,答對一個1分)

  35.

  (1)國道地方性公路(2分)

 。2)Ⅰ方案(1分)

 、穹桨秆鼐地形平坦,并連接了F居民點,但線路稍長。

 、蚍桨妇路最短,但沿線地形復雜,工程最大。

 、蠓桨高B接了E居民點,但沿線通過沼澤地,工程投資大。

 。3分,意思對即可)

 。3)D(2分)

  36.

 。1)土地農業(yè)文明(2分)

 。2)工業(yè)文明(1分)人口壓力巨大;片面追求經濟增長;過度開發(fā)和利用自然資源;環(huán)境污染與破壞嚴重。(1點1分,答出三點即可)

 。3)社會、經濟、生態(tài)協(xié)調發(fā)展(“協(xié)調”關鍵詞出現)(1分)持續(xù)性原則;公平性原則;共同性原則。(3分,1點1分)

  【二】

  一、選擇題(每小題2.5分,共50分)

  下圖為2009年10月16日黎明時分出現的水星、金星、土星“三星伴月圖”,據此回答1~2題。

  1.圖中的天體系統(tǒng)級別有()

  A.1級B.2級C.3級D.4級

  2.當“三星伴月”出現時,太陽直射點的位置和移動方向分別是()

  A.北半球,向南移動B.北半球,向北移動

  C.南半球,向南移動D.南半球,向北移動

  低碳經濟正在成為一場被譽為與工業(yè)革命有同樣意義的新型產業(yè)革命。目前,我國已是世界上最大的太陽能熱水器生產國和消費國。讀“我國x疆地區(qū)略圖”,完成3~4題。

  3.影響x疆太陽能分布的主要因素是()

  A.地形B.植被C.緯度位置D.海陸位置

  4.x疆地區(qū)太陽能豐富,如果在此建設我國最大的太陽能發(fā)電基地,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偻恋刈饨鸬,可供利用土地多②科技發(fā)達,人才豐富③市場廣闊,發(fā)展前景好

 、芴柲茇S富,集熱容易,發(fā)電量大⑤利于我國調整能源消費結構,減少溫室氣體排放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⑤D.③④⑤

  下圖為6月22日與12月22日地球表面四地正午太陽高度。讀圖回答5~6題。

  5.四地按地球自轉線速度由大到小排列,依次是()

  A.甲、乙、丙、丁B.乙、丙、丁、甲C.丙、丁、甲、乙D.丁、甲、乙、丙

  6.四地自北向南排列,依次是()

  A.甲、乙、丙、丁B.甲、丙、丁、乙C.丁、乙、丙、甲D.甲、丙、乙、丁

  新浪網2010年8月4日消息:昨天南京最高氣溫達到38.3°C,創(chuàng)下5年來的最高值。預計后天開始將有一次明顯降水過程,高溫將暫時得以緩解。結合右圖,回答7~9題。

  7.南京是我國著名的“四大火爐”之一,其形成原因主要是()

  A.受沿岸暖流影響B(tài).人口過多

  C.緯度低、太陽輻射強D.城市熱島效應明顯

  8.下列作用與“后天開始高溫暫時得以緩解”有關的是()

 、訇幱晏鞖庀魅跆栞椛洧诶淇諝馇忠u③海洋氣流帶來冷空氣④城市對流增強降溫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9.圖中四點中,晝夜溫差最大的是()

  A.MB.NC.OD.P

  下圖是“沿某經線所作的大氣運動示意圖”,讀圖回答10~11題。

  10.有關該圖中大氣運動形勢的敘述,正確的是()

  A.P氣流為西北風

  B.E處的降水多為對流雨

  C.H處因熱力作用形成高氣壓

  D.E到F自然帶更替的主導因素是熱量

  11.在圖示時段()

  A.我國東北地區(qū)晝長夜短

  B.巴西高原熱帶草原進入旱季

  C.南極地區(qū)科學考察進入最佳時期

  D.地中海地區(qū)正午太陽高度達到一年中的最大值

  當今,全球氣候有變暖的趨勢,一些科學家預測:“21世紀將沒有冬天!睋送瓿12~13題。

  12.減少“溫室氣體”排放量的措施,不正確的是()

  A.調整能源消費結構

  B.提高能源利用技術和利用效率

  C.加強國際合作

  D.全球大量削減工業(yè)生產

  13.怎樣消除地球的“溫室”現象,保護好人類的家園,下列設想,最不可信的是()

  A.制作一個太空“窗簾”安置在日地之間

  B.把“溫室氣體”液化輸入深海巖石中

  C.使用基因工程培植大量的海藻和海草,來吸收“溫室氣體”

  D.人工降雨

  讀“某地涌泉形成示意圖”,回答14~15題。

  14.如果涌泉水質變壞,最有可能是()

  A.圖中城市排放的廢水下滲所致

  B.游客向涌泉亂丟垃圾所致

  C.含水層巖石發(fā)生變質所致

  D.南部山區(qū)受到污染所致

  15.前些年,涌泉曾一度斷流,要想使涌泉重新噴涌,行之有效的措施是()

 、僭诔鞘猩峡者M行人工降雨②增加城市林地和草地③限制城市地下水的開采,引水回灌地下水④綠化南部山區(qū)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

  讀“我國某區(qū)域農業(yè)系統(tǒng)水、氣、生物相互作用圖”,完成16~17題。

  16.圖中①②③所代表的環(huán)節(jié)是()

  A.降水增加、大陸性增強、降水減少

  B.地面蒸發(fā)的水量增多、氣溫變幅減少、降水增加

  C.氣溫變幅減少、蒸發(fā)增強、降水增加

  D.地下水位上升、氣溫變幅增大、土壤表層鹽分積累

  17.該示意圖體現了()

  A.地理環(huán)境的地域差異B.地理環(huán)境的整體性

  C.自然環(huán)境的地域分異D.人類對自然的改造力量是無窮的

  北京時間2010年2月27日14時34分,智利中部康塞普西翁市附近海域(南緯35.8°,西經72.7°)發(fā)生8.8級強地震,此后連續(xù)發(fā)生多次6.0級以上的余震并引發(fā)海嘯,給當地人民生命財產造成了巨大的損失。據此回答18~20題。

  18.下列選項中,與智利大地震成因相關的是()

  A.海底火山噴發(fā)活動B.地殼之間長期擠壓

  C.地殼之間張裂位移D.地殼發(fā)生斷層陷落

  19.此時,震中附近氣溫和降水的特點是()

  A.氣溫低,降水少B.氣溫低,降水多

  C.氣溫高,降水少D.氣溫高,降水多

  20.下列關于在震中附近海域的船上海員對地震的感受的描述,正確的是()

  A.只感受到左右搖晃B.只感受到上下顛簸

  C.先感受到左右搖晃,后感受到上下顛簸D.先感受到上下顛簸,后感受到左右搖晃

  題號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

  答案

  二、綜合題(共50分)

  21.讀“地球在公轉軌道上甲、乙兩處的晝夜分布放大圖”,回答下列問題。(12分)

  (1)在甲處放大圖上畫出地球自轉方向。

  (2)地球公轉到甲處時,寫出①摩爾曼斯克、②開普敦、③開羅、④北京四城市白晝由長到短的排序;并說明由甲處公轉到乙處過程中②、④兩城市晝夜長短的變化。

  (3)地球公轉到乙處時,寫出D點的日出、日落時刻。

  (4)地球公轉到甲處時,A、B兩點的晝長分別約是多少?

  22.閱讀材料,回答問題。(10分)

  材料一我國內流區(qū)和外流區(qū)主要河流的分布示意圖

  材料二我國多年平均徑流量為2.7萬億立方米,居世界第6位,但人均擁有量是世界人均擁有量的1/4。我國有10個省區(qū)的水資源已經低于生存線,人均水資源擁有量不足1000立方米。

  材料三中國七大水系中目前絕大部分河段污染嚴重,86%的城市河段水質普遍超標,全國7億多人飲用大腸桿菌超標的水,1.64億人飲用有機污染嚴重的水,3500萬人飲用*鹽超標的水。

  (1)從以上材料可看出,我國水資源存在的突出問題是什么?

  (2)結合材料一分析我國華北地區(qū)春旱的自然原因。

  (3)上海地處我國水資源豐富地區(qū),目前也出現了嚴重的水資源問題,從可持續(xù)發(fā)展的角度看,可以采取的措施有哪些?

  23.讀圖,分析回答問題。(13分)

  (1)圖中箭頭表示外力作用的是______;表示變質作用的是________。

  (2)在a、b、c中,a表示的巖石名稱是__________,b表示的巖石名稱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a、b、c中,可能有生物遺體存在的是____________,由巖漿冷凝而形成的是____________。

  (4)簡要說明巖石圈物質循環(huán)的過程。

  24.讀“世界陸地自然帶分布示意圖”,完成下列問題。(15分)

  (1)分別寫出圖1中數碼①、②、③、④所表示的自然帶名稱。

  (2)說明圖1中自然帶⑤→①體現的自然帶分布規(guī)律。

  (3)自然帶②在40°N高山上的分布高度約為________。它在南半球的同緯度是否有分布?試說明原因。

  (4)圖2是沿46°S作的地形剖面示意圖,圖中A的自然帶與圖1中________(填數碼)自然帶相符;判斷B自然帶的名稱,并說明理由。

  (5)說明自然帶⑤分布最廣的大洲及自然帶④在我國的主要分布規(guī)律。

  答案

  1.B2.C[第1題,月球是地月系的成員,水星、金星和土星是太陽系的成員,因而,圖中的天體系統(tǒng)級別有2級。第2題,從9月23日到12月22日太陽直射點位于南半球,且向南移動。]

  3.D4.C[第3題,x疆深居內陸,受海洋影響小,降水少,太陽能豐富。第4題,x疆太陽能資源豐富,該地又位于我國西部地區(qū),土地租金較低;再加上低碳經濟的到來,大量利用太陽能有利于調整能源消費結構,減少溫室氣體的排放,同時市場前景也較好;太陽能集熱不容易,發(fā)電量小。]

  5.B6.D[根據圖中信息可知,甲、丙兩地6月22日的正午太陽高度大于12月22日的正午太陽高度,應該位于北半球,又由于12月22日甲地的正午太陽高度比丙地小,故甲地的緯度高于丙地。乙、丁兩地6月22日的正午太陽高度小于12月22日的正午太陽高度,應該位于南半球,又由于6月22日乙地的正午太陽高度大于丁地,故乙地的緯度低于丁地。乙地6月22日的正午太陽高度比丙地12月22日的正午太陽高度大,故乙地的緯度比丙地低。丁地6月22日的正午太陽高度比丙地12月22日的正午太陽高度小,比甲地12月22日的正午太陽高度大,故丁地的緯度高于丙地、低于甲地。因此四地按緯度由低到高依次為乙、丙、丁、甲,由于地球自轉線速度隨緯度增大而遞減,故第5題選B。根據前面關于四地所在半球和緯度高低的分析可知,第6題選D。]

  7.C8.A9.A[第7題,南京緯度較低,獲得的太陽輻射多,溫度高。第8題,陰天云層削弱太陽輻射使到達地面的太陽輻射減少;冷空氣侵襲使溫度降低。第9題,陸地上晴朗區(qū)域晝夜溫差最大。]

  10.D11.C[第10題,圖中P氣流表示北半球自副熱帶高氣壓帶吹向副極地低氣壓帶的風,為西南風;E處的降水是冷暖空氣交匯形成的鋒面雨;H處的副熱帶高氣壓帶是動力原因形成的;E到F因緯度的差異,熱量條件不同,出現了自然帶的更替。第11題,圖中北半球副熱帶高氣壓帶的位置偏南,為北半球的冬半年,此時南極地區(qū)出現了極晝現象,是進行科學考察的最佳時期。]

  12.D13.D[第12題,并非所有工業(yè)生產過程都會產生二氧化碳,并且發(fā)展生產改善人類生存條件是發(fā)展的中心。第13題,削減二氧化碳濃度,降低太陽輻射強度都可以減弱溫室效應。人工降雨對溫室效應減弱無影響。]

  14.D15.D[由圖可知,涌泉水源來自南部山區(qū),城區(qū)污染對泉水水質影響不大。要使涌泉重新噴涌,應在源頭區(qū)(南部山區(qū))增加補給,在排泄區(qū)(城市)減少地下水開采。]

  16.B17.B[第16題,土壤濕度增大會導致地面蒸發(fā)量增加,從而使空氣濕度增大,蒸騰作用加強,導致降水增加;土壤熱容量增大,導致氣溫變幅減少。第17題,結合上題分析可知,某一地理要素發(fā)生變化會導致其他要素的變化,體現了地理環(huán)境的整體性。]

  18.B19.C20.B[第18題,本題考查地震的發(fā)生機制。地震是由地球內部能量在地殼薄弱處強烈釋放造成的,智利地處美洲板塊與南極洲板塊交界處的消亡邊界,地殼運動十分活躍,多地震。第19題,結合震中的緯度位置和海陸位置判斷其氣候類型為地中海氣候;此時正值南半球夏季,氣溫高、降水少。第20題,地震波中的縱波在固體、液體和氣體中均能傳播,而橫波只能通過固體傳播。在海上作業(yè)的海員只能感受到縱波的影響。]

  21.(1)逆時針方向畫箭頭。

  (2)①④③②;晝變長夜變短;晝變短夜變長。

  (3)8:00;16:00。

  (4)14小時;12小時。

  解析第(1)題,結合甲在公轉軌道上的位置及其放大圖知該放大圖為北半球,在北極上空看呈逆時針。第(2)題,該四地由北向南晝逐漸變短;由甲處到乙處,北半球各地晝逐漸變短,南半球各地晝逐漸變長。第(3)題,根據圖示看出D點向東30°為18時經線,即日落時間為16時,并由此可求得日出時間為8點。第(4)題,結合A、B兩點晝弧長度求得晝長。

  22.(1)時空分布不均;人均占有量不足;水污染嚴重。

  (2)春季氣溫回升,大風日數多,蒸發(fā)旺盛,此時雨季還沒有到來。

  (3)增強節(jié)水意識;發(fā)展工農業(yè)節(jié)水技術,將取水口從黃浦江移至長江;防治水體污染,改善長江、太湖的水質;節(jié)約用水,減少浪費。

  解析從材料一中可看出我國水資源時空分布不均的特點及成因,從材料二中可看出我國水資源人均擁有量不足,從材料三中可看出我國水資源污染嚴重。要解決材料中的問題,可從跨流域調水、修建水利工程、控制人口數量、發(fā)展節(jié)約用水的工農業(yè)、提高水的利用率等方面入手。

  23.(1)②③(2)巖漿巖沉積巖(3)ba

  (4)從圖中可以讀出:地球內部的巖漿,經冷卻凝固形成巖漿巖,巖漿巖受到流水、風、冰川、海浪等侵蝕、搬運、堆積作用形成沉積巖;同時這些已形成的巖石在一定的溫度和壓力作用下發(fā)生變質形成變質巖;各類巖石在地殼深處或地殼以下發(fā)生重熔再生作用,又形成新的巖漿,這就是巖石圈物質循環(huán)。

  解析這是一道考查學生對巖石圈物質循環(huán)與巖石形成關系理解的題目。首先應讀懂圖,由圖示可以看出c為巖漿,a為巖漿巖,b為沉積巖。箭頭①表示冷凝成巖,②表示為外力作用,③表示變質作用,④表示重熔再生,其中b即沉積巖中可能有生物遺體的存在;然后考查對巖石圈物質循環(huán)過程基本概念的掌握。

  24.(1)①—苔原帶;②—亞寒帶針葉林帶;③—溫帶落葉闊葉林帶;④—*帶常綠闊葉林帶或*帶常綠硬葉林帶。

  (2)由赤道到兩極的地域分異、垂直地域分異。

  (3)4000米否。在南半球該緯度內全部是海洋。

  (4)③溫帶荒漠帶。位于山地背風坡,氣流下沉,降水少。

  (5)南美洲。秦嶺—淮河一線以南。

  解析圖1是自然帶的緯度地帶性和垂直地帶性分異規(guī)律,由自然帶的緯度分布規(guī)律判斷:①為寒帶苔原帶,②為亞寒帶針葉林帶,③為溫帶落葉闊葉林帶,④為*帶常綠闊葉林帶或硬葉林帶;結合緯度判斷圖2中A自然帶是溫帶海洋性氣候影響下的溫帶落葉闊葉林帶,受地形這一非地帶性因素影響,同緯度山脈東坡B處形成溫帶荒漠帶。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portlandfoamroofing.com/gaoyi/1274996.html

相關閱讀:高一地理下冊期末考試模擬試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