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19學年度上學期省五校協(xié)作體高一期中考試生物試題
試卷說明:本試卷由第Ⅰ卷和第II卷組成。第Ⅰ卷為選擇題,把答案寫在答題紙上的相應位置,第II卷為主觀題,把答案寫在答題紙上。
第Ⅰ卷 選擇題(本大題共40小題,每小題1.5分,共計60分。)
1.生命活動離不開細胞,對此理解不正確的是
A.單細胞生物體具有生命的基本特征——新陳代謝、遺傳與變異、應激性等
B.細胞是一切生物體結構和功能的基本單位
C.沒有細胞結構的病毒也要寄生在活細胞內(nèi)繁殖
D.多細胞生物體的生命活動由不同的細胞密切合作完成
2 、下列對生命系統(tǒng)結構層次的研究正確的順序是
A.細胞→組織→器官→系統(tǒng)→生物體→種群→群落→生態(tài)系統(tǒng)→生物圈
B.細胞→組織→器官→系統(tǒng)→生物體→種群→群落→生物圈→生態(tài)系統(tǒng)
C.細胞→組織→器官→系統(tǒng)→種群→生物體→群落→生態(tài)系統(tǒng)→生物圈
D.細胞→組織→器官→生物體→系統(tǒng)→種群→群落→生態(tài)系統(tǒng)→生物
3. 細胞能正常的完成各項生命活動的前提條件是
A.細胞內(nèi)有遺傳物質(zhì) B.細胞保持完整性
C.細胞膜具有一定的流動性 D.線粒體的能量供應
4.淡水水域富營養(yǎng)化中主要的生物類群及它的細胞類型和能進行光合作用的原因依次是
A.衣藻、真核細胞、光合作用色素 B.藍藻、真核細胞、只具有葉綠素
C.藍藻、原核細胞、光合作用色素 D.水藻、原核細胞、只具有葉綠素
5.下列句子出自某報文章“一支‘甲流’疫苗的‘成長自述’”,其中表述有誤的是
A.一枚枚雞胚——處于孵化過程中的雞蛋,是我成長的“土壤”
B.我在雞胚里頭快速分裂繁殖,一個變兩個,兩個變四個……
C.工作人員用一種叫裂解劑的物質(zhì)使我由一個完整的病毒分開成碎片,除去我身上的
核酸
D.我需要在2℃—8℃的溫度下避光保存
6.真核細胞與原核細胞相比,特有的結構是
A.有由核膜包被的細胞核 B.細胞壁 C.細胞膜 D.核糖體
7.下列四組生物中,都屬于原核生物的一組是
A. 噬菌體和酵母菌 B.藍藻和變形蟲 C.藍 藻和衣原體 D.細菌和青霉菌
8.SARS病毒、大腸桿菌、蘑菇、楊樹和人都具有的物質(zhì)或結構是
A、細胞壁 B、細胞質(zhì) C、細胞膜 D、核酸
9. 當顯微鏡的目鏡為10×,物鏡為10×時,在顯微鏡的視野中能看到一行8個細胞,若目鏡不變,物鏡換成40×時,則可推算在視野范圍內(nèi)將看到的細胞數(shù)目為
A.2個 B.4個 C.16個 D.32個
10.下列關于高倍鏡使用的敘述中,正確的是。
A.因為蕨類的葉片較大,在高倍鏡下容易找到,所以可直接使用高倍鏡來進行觀察
B.在低倍鏡下找到葉片細胞,即可換用高倍鏡進行觀察
C.換用高倍物鏡后,必須先用粗準焦螺旋,再用細準焦螺旋調(diào)至物像最清晰為止
D.為了使高倍鏡下的視野亮一些,可使用最大的光圈或凹面反光鏡
11.細胞 中各種化合物或主要元素占細胞鮮重的含量,由多到少正確的排序是
A. 水,糖類,蛋白質(zhì),脂質(zhì) O、C、H、N B. 水,蛋白質(zhì),糖類,脂質(zhì) O、C、H、N
C. 水,蛋白質(zhì),脂質(zhì),糖類 O、C、H、N D. 水,脂質(zhì),蛋白質(zhì),糖類 O、N、C、H
12.下列各組物質(zhì)中,由相同種類元素組成的是
A.半乳糖、脂肪、氨基酸 B.淀粉、脂肪、脫氧核糖
C.氨基酸、核苷酸、淀粉 D.蔗糖、核糖、胰島素
13.微量元素在生物體內(nèi)含量雖然很少,卻是維持正常生命活動不可缺少的。這可通過下面的哪一實例得到證實
A.缺Mg時葉片變黃 B.動物血液中鈣鹽的含量太低會抽搐
C.油菜缺B時只開花不結果 D.缺P會影響核酸的合成[來源:學#科#網(wǎng)Z#X#X#K]
14.下列有關組成生物體化學元素和化合物的敘述,正確的是
A.磷是脂肪、DNA等不可缺少的成分 B.酶和核酸都是含有氮元素的生物大分子
C.肌肉細胞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是蛋白質(zhì) D.纖維素是植物細胞的主要儲能物質(zhì)
15.水是生命之源,是一切生命活動的基礎,下列有關水的說法不正確的是
A.水生生物和陸生生物活細胞中含量最高的化合物都是水
B.生化反應必須在水中進行
C.種子入庫前曬干 的目的是減少種子體內(nèi)的自由水和結合水,抑制呼吸作用
D.細胞衰老時,自由水與結合水比值會降低
16.下列關于無機鹽在生物體內(nèi)所起作用的敘述中,錯誤的是
A.合成DNA、RNA、脂肪等物質(zhì)時,都需要磷酸鹽作原料
B.根瘤菌的固氮酶中含有鉬、鐵,說明某些金屬元素可以成為一些復雜蛋白質(zhì)的構成元素
C.觀察人的口腔上皮細胞時要用濃度為0.9%的生理鹽水,觀察蛙的腸系膜中的血液流動時使用的生理鹽水濃度為0.65%,這說明無機鹽在維持細胞的形態(tài)和功能中有重要作用
D.人缺鐵會患貧血癥,是因為鐵是合成血紅 蛋白的重要原料
17.我國民間常在玉米面中加入豆粉做食品,這樣可提高食品的營養(yǎng)價值。其中的道理是
A.玉米面中只含淀粉不含蛋白質(zhì),而豆粉中含大量蛋白質(zhì)
B.玉米面和豆粉的混合物中各種氨基酸含量的比例與人體蛋白一致
C.玉米面中缺少賴氨酸,而豆粉中含大量人體所必需的賴氨酸
D.玉米面中摻加了豆粉制成的食品,更容易被人體消化吸收
18.某四十一肽被水解成2個八肽,2個六肽,1個四肽,3個三肽,則這些短 肽的肽鍵總數(shù),氨基最小值,羧基最小值
A.31,7,8 B.32,8,8 C.33,8,8 D.34,7,7
19.非典”的病原體SARS病毒的遺傳物質(zhì)是RNA,如果SARS病毒的組成物質(zhì)在某些酶的作用下徹底水解,可以得到的水解產(chǎn)物主要有
A.堿基、脫氧核糖、磷酸、氨基酸 B.堿基、核糖、磷酸、葡萄糖
C.堿基、葡萄糖、磷酸、甘油、 脂肪酸 D.堿基、核糖、磷酸、氨基酸
20.如圖是生物體核酸的基本組成單位—核苷酸的模式圖,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DNA與RNA在核苷酸上的不同點只在②方面
B.大豆根尖分生區(qū)細胞的遺傳物質(zhì)中③有4種
C.③在生物體中共有8種
D.人體內(nèi)的③有4種,②有2種
21.對組成細胞的有機物描述正確的是
A.動物乳汁中的乳糖和植物細胞中的纖維素都屬于多糖
B.細胞膜的主要成分之一是脂質(zhì)中的磷脂
C.細胞核內(nèi)的核酸只含脫氧核糖,細胞質(zhì)中的核酸只含核糖
D.質(zhì)量相同的糖、脂肪、蛋白質(zhì)氧化分解所釋放的能量是相同的
22、下列對生物體中有關化合物的鑒定實驗不正確的是
選項 鑒定對象 試劑 顏色 水浴加熱 生物材料[來源:Z.xx.k.Com]
A 淀粉 碘液 藍色 無 脫色的材料
B 還原糖 斐林試劑 磚紅色 需要 含還原糖量高的白色植物組織
C 蛋白質(zhì) 雙縮脲試劑 紫色 不需要 豆?jié){、牛奶、雞蛋清
D DNA 甲基綠 綠色 需要 口腔上皮細胞
23.近期,一種可耐受大多數(shù)抗 生素的超級細菌“NDM—1”在英國、美國、印度等國家小規(guī)模爆發(fā)。下列有關超級細菌的敘述正確的是
A.“NDM—1”的遺傳物質(zhì)主要分布在染色體上
B.“NDM—1”的核糖體分布在細胞質(zhì)基質(zhì)中和內(nèi)質(zhì)網(wǎng)上
C.“NDM—1”在細胞分裂前先進行DNA復制
D.“NDM—1”的細胞壁可用纖維素酶、果膠酶除去,且不影響細胞活性
24.下列對細胞膜的敘述,錯誤的是
A.主要由蛋白質(zhì)、脂質(zhì)組成
B.細胞膜與細胞間的信息交流有關
C.不同細胞膜上的蛋白質(zhì)種類和數(shù)量相同
D.哺乳動物紅細胞的細胞膜在光學顯微鏡下清晰可見
25.癌細胞的增殖和轉移與癌細胞膜成分的改變有關。臨床上檢測癌癥病人的相應指標是
A.谷丙轉氨酶(GPT)超過正常指標
B.甲胎蛋白(AFP)、癌胚抗原(CEA)指標超過正常值
C.血糖(GLU)超標
D.膽固醇(CHOL)超標
26.根據(jù)下圖,下列關于神經(jīng)細胞敘述錯誤的是
A.上圖可表示細胞膜等各種膜結構
B.細胞間的識別與圖中的e結構有關
C.此細胞的細胞膜具有一定的流動性
D.將神經(jīng)細胞膜的磷脂層平展在水面上,c與水面接觸
27.關于細胞間信息交流的敘述,不正確的是
A.信號分子與靶細胞的識別與結合具有專一性
B.與不同激素分子結合的受體是不同的
C.與胰島素和甲狀腺激素結合的受體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
D.細胞間的信息交流,大多與細胞膜的結構和功能有關
28.用14C標記的葡萄糖培養(yǎng)去掉細胞壁的植物細胞,3小時后用放射性自顯影技術觀察,在該植物細胞內(nèi)含有14C最多的結構最可能是
A.核糖體 B.高爾基體 C.內(nèi)質(zhì)網(wǎng) D.細胞核
29.從某腺體的細胞中提取一些細胞器,放入含有14C氨基酸的培養(yǎng)液中,培養(yǎng)液中有這些細胞器完成其功能所需的物質(zhì)和條件,連續(xù)取樣測定標記的氨基酸在這些細胞器中的數(shù)量,圖中能正確描述的曲線是
30.在高等植物根尖細胞中,除細胞核外還含有DNA結構的是
A.核糖體和線粒體 B.線粒體和葉綠體 C.葉綠體和內(nèi)質(zhì)網(wǎng) D.線粒體
31.干擾素是人體或其他動物產(chǎn)生的一種糖蛋白,合成或加工干擾素分子的細胞器有:
① 線粒體 ②核糖體 ③高爾基體 ④內(nèi)質(zhì)網(wǎng)
A.①②③④ B. ①③④ C. ②③④ D.①②④
32.下列關于內(nèi)質(zhì)網(wǎng)的敘述,不正確的是
A.能擴大細胞內(nèi)的膜面積
B.可與細胞核外膜、細胞膜、線粒體外膜相連
C.與蛋白質(zhì)、脂質(zhì)的合成有關
D.能對核糖體上合成的肽鏈進行加工、轉運并分泌
33.下 列關于溶酶體的說法不正確的是
A. 小蝌蚪的尾巴最終消失,其中起作用的是溶酶體
B. 溶酶體內(nèi)含有多種水解酶,能夠分解多種物質(zhì),是細胞的“消化車間”
C. 溶酶體能分解衰老、損傷的細胞器,吞噬并殺死入侵的病毒或病菌,有一定的防御作用
D. 剛宰殺的禽、畜放置一段時間再煮口 味會更好,其原因為溶酶體和線粒體的共同作用釋放出更豐富的營養(yǎng)物質(zhì)的緣故
34.對綠色植物根尖細胞某細胞器的組成成分進行分析,發(fā)現(xiàn)A、T、C、G、U五種堿基如右下表所示,則該細胞器中完成的生理活動是
A.有氧呼吸
B.蛋白質(zhì)合成
C.葡萄糖脫水縮合
D.光合作用
35.下列有關細胞結構的敘述,正確的是
A.顫藻和衣藻都能通過葉綠體的光合作用合成有機物
B.細胞核和線粒體都是由雙層膜包圍的細胞器
C.多細胞生物體細胞間的信息交流必需依賴于信號分子與細胞膜上受體的結合
D.池塘中硝化細菌有氧呼吸制造的二氧化碳擴散到念珠藻體內(nèi)被用于光合作用,這些二氧化碳至少穿過的磷脂分子層數(shù)是4層
36.有關細胞各部分結構和功能的敘述,不正確的是
A.細胞質(zhì)基質(zhì)能為細胞代謝提供水、無機鹽、脂質(zhì)、核苷酸、氨基酸等物質(zhì)
B.在核糖體上合成的肽鏈在內(nèi)質(zhì)網(wǎng)中經(jīng)過加工后形成一定的空間結構
C.人體不同組織細胞內(nèi)各種細胞器的數(shù)量相差不大
D.在低等植物細胞中,中心體與其細胞有絲分裂有關
37.下列關于生物實驗說法正確的是
A.西瓜汁中含有豐富的葡萄糖和果糖,可以用做鑒定還原性糖
B.健那綠染液可使活細胞中線粒體呈現(xiàn)藍綠色
C.在稀釋的蛋清液中加入雙縮脲試劑,搖勻,可看到溶液變?yōu)榇u紅色
D.使用高倍顯微鏡觀察細胞時,如果視野較暗可以調(diào)節(jié)反光鏡或通光孔使視野變亮。
38.右圖為細胞亞顯微結構示意圖,下列有關說法不正確的是
A.此圖可用來表示低等植物細胞的亞顯微結構
B.若此圖表示洋蔥根尖分生區(qū)細胞,則不包括的結構為5、2,
圖中的其余的細胞器都應該具有。
C.結構6不能將葡萄糖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
D.此圖若表示動物的性腺細胞,則不應有的結構為1、2、5
39.有人把變形蟲的核取出,觀察無核變形蟲短期的一系列生理變化特點后,預測出a~d四個現(xiàn)象,并提出相應的推測理由①~④。請選出預測現(xiàn)象和推理均正確的一組合
a.失去核的變形蟲,雖然停止伸出偽 足,但幾天后核將再生,能正常活動
b.失去核的變形蟲,細胞質(zhì)功能逐漸衰退,幾天內(nèi)將死亡
c.失去核的變形蟲,雖將會反復進行數(shù)次無絲分裂,但結果還是死亡
d.除去核以后,細胞質(zhì)活動反而暫時提高,因此細胞分裂將更加旺盛
推測理由:①核能抑制細胞的過度分裂;
②沒有核的細胞也具備分裂的能力;
③如果沒有核,就不能制造出合成眾多蛋白質(zhì)所必需的核酸;
④許多生物結構都有再生能力,核也能再生;
A.b-③ B.a(chǎn)-④ C.c-② D.d-①
40.下列有關生物膜系統(tǒng)的說法正確的是
A.細胞膜、葉綠體的內(nèi)膜與外膜、內(nèi)質(zhì)網(wǎng)膜與小腸黏膜都屬于生物膜系統(tǒng)
B.所有的酶都在生物膜上,沒有生物膜生物就無法進行各種代謝活動
C.生物膜的組成成分和結構完全相同的,在結構和功能上緊密聯(lián)系
D.細胞內(nèi)的生物膜把細胞分隔成一個個小的區(qū)室,使細胞內(nèi)的化學反應不會互相干擾
第II卷 非選擇題(共40分)
41.(共8分,每空1分)以下是生物體內(nèi)四種有機物的組成與功能關系圖,請據(jù)圖回答:
(1)物質(zhì)D的基本元素組成是________,噬菌體體內(nèi)物質(zhì)H徹底水解后,產(chǎn)生的物質(zhì)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物質(zhì)C構成G時形成的化學鍵叫 ;現(xiàn)有C若干個,在合成含有3條鏈的G過程中,共產(chǎn)生200個水分子,則C的數(shù)目為__________個。
(3)小麥種子細胞中,物質(zhì)E是指___ _____。細胞核內(nèi)的染色體主要 是由圖中的__________和__________構成(填字母代號)。
(4)相同質(zhì)量的E和F徹底氧化分解,耗氧量較多的是__________。
42.(共14分,每空1分)下圖是植物細胞亞顯微結構模式圖,請據(jù)圖回答:
(1)判斷該細胞是植物細胞的依據(jù)是它有細胞壁和[ ] 、[。
(2)圖中③⑤⑥⑦⑨的共有的化學成分主要是 ,它們和細胞膜、核膜一起
構成 系統(tǒng)。
(3)為研究細胞內(nèi)各種細胞器的結構和功能,需將細胞器
分離。分離各種細胞器常用的方法是 。
(4)從細胞膜上提取了某種物質(zhì),用非酶法處理后, 加入
雙縮脲試劑出現(xiàn)紫色;若加入斐林或班氏試劑并加熱,出
現(xiàn)磚紅色沉淀,則說明該物質(zhì)是 。
(5)圖中含有遺傳物質(zhì)的結構有細胞核和[。 和[。 。
(6)細胞內(nèi)表面積最大的膜結構是[。 ,
該植物的根尖細胞內(nèi)與能量轉換有關的細胞器是
(填編號)。
(7)圖中動植物細胞都含有,但功能不同的細胞器是[。 ,該植物細胞沒有而動物細胞含有的細胞器是 。
(8)對細胞核的功能較全面的闡述是 。細胞核中 與核糖體的形成有關。
43.(共12分,每空1分)在一定時間內(nèi)使某種細胞吸收放射性同位素標記的氨基酸,經(jīng)檢查發(fā)現(xiàn)放射性同位素依次先后出現(xiàn)在圖中①、②、③、④、⑤、⑥、⑦部位。請據(jù)右圖回答:
(1)圖中〔⑦〕是________,在〔②〕________中合成糖蛋白!并佟车墓δ苁莀_______,〔③〕來自__________________。
(2)〔⑦〕在圖〔 〕_______中形成成熟蛋白,〔⑤〕來自高爾基體,與 融合,將內(nèi)容物分泌到細胞外。
(3)用標號來表示⑦的運輸過程:_______ 。在此過程中由膜構成的囊泡就像深海中的潛艇,在細胞中穿梭往來,繁忙的運輸著“貨物”,而 在其中起重要的交通樞紐作用。
(4)由此可以看出,細胞內(nèi)的生物膜在______和_______上有一定的連續(xù)性。
(5)〔⑦〕的合成、加工和運輸過程所需的大量能量是由〔 〕________供給。
(6)此動物對⑦具有_______ _功能。
44.(共6分,每空1分)人們已經(jīng)通過化學實驗證明了細胞膜中含有磷脂分子,F(xiàn)在請你設計一個實驗驗證細胞膜中含有蛋白質(zhì)成分。
(1)實驗課題:驗證細胞膜中含有蛋白質(zhì)成分。
(2)實驗目的:利用化學試劑檢測細胞膜中的蛋白質(zhì)。
(3)實驗原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實驗材料:細胞膜樣液、稀釋的蛋清、潔凈試管、滴管、雙縮脲試劑(A液:質(zhì)量濃度為0.1g/mL的NaOH 溶液,B液:質(zhì)量濃度為0.01g/mL的CuSO4溶液)等。
(5)實驗步驟:
第一步:取潔凈試管2支,編號為甲、乙。
第二步:向甲試管中滴加2 mL的細胞膜樣液,向乙試管中加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步:向甲、乙兩試管中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實驗現(xiàn)象:
甲試管中顏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乙試管中顏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實驗結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19—2019學年度上學期省五校協(xié)作體高一期中考試
生物試題答案
一、選擇題(共60分,每題1.5分)
1—5 BABCB 6—10 ACDAD 11—15 CBCBC 16—20 ACCDB
21—25 BDCCB 26—30 ACBBD 31—35 CDDBD 36—40 CBBAD
二、非選擇題(共40分)
41、(共8分,每空1分)
(1) C、H、O、N、P; 磷酸、脫氧核糖、含氮堿基(缺一不可)
(2) 肽鍵; 203
(3) 淀粉; G; H
(4) F
42.(共14分,每空1分 說明:序號和名稱不對應不給分)
(1) 3 液泡 (或11液泡 ); ⑦ 葉綠體
(2) 蛋白質(zhì)和脂質(zhì)(磷脂) ; 生物膜系統(tǒng)
(3) 差速離心法
(4) 糖蛋白
(5) ⑥ 線粒體 ; ⑦ 葉綠體
(6) ⑨ 內(nèi)質(zhì)網(wǎng) ; ⑥(填名稱不給分)
(7) ⑤ 高爾基體; 中心體
(8)細胞核是遺傳信息庫,是細胞代謝和遺傳的控制中心。 核仁
43.(共12分,每空1分)
(1) 蛋白質(zhì)類分泌物(分泌蛋白);內(nèi)質(zhì)網(wǎng);合成肽鏈(或蛋白質(zhì));內(nèi)質(zhì)網(wǎng)
(2) ④ 高爾基體;細胞膜
(3) ②③④⑤⑥;高爾基體
(4) 結構;功能
( 5) ⑧ 線粒體
(6) 合成和分泌
44. (共6分,每空1分)
(3)實驗原理:蛋白質(zhì)與雙縮脲試劑反應產(chǎn)生紫色現(xiàn)象
(5)第二步:2 mL稀釋的蛋清
第三步:滴加雙縮脲試劑A液1mL,再加入雙縮脲試劑B液4滴,振蕩搖勻,觀察顏色變化
(6)甲:變?yōu)樽仙∫遥鹤優(yōu)樽仙?br />(7)實驗結論:細胞膜中含有蛋白質(zhì)成分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portlandfoamroofing.com/gaoyi/1165237.html
相關閱讀:高一上學期生物期末試題(含答案)[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