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淮安市漣水中學2013-2014學年高一上學期第一次月考物理試

編輯: 逍遙路 關(guān)鍵詞: 高一 來源: 高中學習網(wǎng)
試卷說明:

一、單項選擇題(4分×=24分).A.質(zhì)點一定是體積、質(zhì)量都極小的物體B.地球雖然C.當研究一列火車全部通所需的時間時,可以將火車視為質(zhì)點.研究自行車的運動時,因為車輪在轉(zhuǎn)動,所以無論研究什么問題,自行車都不能被視為質(zhì)點A.速度表示物體位置變化的大小和方向 B.加C.可知:物體的速度改變量Δv越大,加速度一定越大D.m/s的速度駛完全程的四分之三,剩下的路程以20m/s的速度行駛,則汽車從開始到駛完全程的平均速度大小為( )A.16m/sB.16.3m/sC.17.5m/sD.18.8m/s二多項選擇題(6分×4=24分下列各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正確答案不只一個,請把正確的選項都選出來,有對但選不全給3分有錯選或不選得0分,全部選對給分)C.1s末、3s末、5s末的速度之比為1∶3∶5D.從開始到1s末、3s末、5s末的位移之比為1∶3∶59.某汽車在平直公路上以12m/s的速度勻速行駛,現(xiàn)因前方發(fā)生緊急事件剎車,加速度的大小為6m/s2,則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A.剎車后1s末的速度為6m/s B.剎車后3s末的速度為-6m/sC.剎車后1s內(nèi)的位移為9m D.剎車后3s內(nèi)的位移為12m10.如圖所示,沿同一直線運動的物體A、B,隨時間變化的函數(shù)圖像如圖.則由圖可知 ( ) A.從t=3s起,兩物體運動的方向相同,且B.兩物體由同一位置開始運動,但物體A比B遲3s才開始運動C.5s末A、B相遇,前 5s內(nèi)物體的位移相同D.前5s內(nèi)A、B的平均速度不等 三.實驗題(12分)11.A.在釋放小車前,小車要緊靠打點計時器B.打點計時器應(yīng)放在長木板的有滑輪一端C.應(yīng)先接通電源,在打點計時器開始打點后再釋放小車D.應(yīng)在小車到達三.實驗題(12分)11.(1)ACD;;四本題共3小題,共分,解答應(yīng)寫出必要的文字說明、方程式和重要演算步驟。只寫出最后答案的不能得分。 有數(shù)值計算的題,答案中必須明確寫出數(shù)值和單位。12.(1分) 得t=3s 5分(2)前2s內(nèi)位移 得h2=20m 所以最后一秒內(nèi)位移為h-h2=25m 5分江蘇省淮安市漣水中學2013-2014學年高一上學期第一次月考物理試題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portlandfoamroofing.com/gaoyi/102463.html

相關(guān)閱讀: